• 之道:儒家角伦理学论“人”:theorizing
  • 之道:儒家角伦理学论“人”:theorizing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之道:儒家角伦理学论“人”:theorizing "persons" for confucian role ethics 中国哲学 (美)安乐哲(roger t. ames) 新华正版

61.6 5.7折 108 全新

库存33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安乐哲(roger t. ames)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0028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16页

字数282千字

定价108元

货号708_9787301340028

上书时间2024-05-11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 一个外来的视角,却真正从重新思中国问题。
2. 汉学大家驾驭两种语言的天赋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古与今的厚重思,中与西的等对话。
4. 叩问每个心中的关切:中国的传统能为的世界带来什么?

目录:

序言

引论

一、重思中国:比较中的非对称

二、现代化即为西化?

章 问题是提什么问题

1.设定问题:儒家伦理学论述应该从何处开始?

2.时代的挑战:理论化“内主体”的人(intra-subjective persons)

3.葛瑞汉:于儒家人之观念的理论化中誓绝实体存在论

4.亚里士多德论对正确问题的追问

5.内在构成关联学说

6.重要区分:割裂的“个体”与关系构成的“个体”

7.问题齐观:重申从何来,之何方

8.“立体式的”(aspectual)与“分析的”语言:论述中的互补

第二章 儒家经典如何表述“角伦理”

1.人作为得的关系臻熟(achieved relational virtuosity)

2.儒家角伦理学与对人的叙事理解

3.仁:中国古代经典中称呼“角伦理学”的一种方式

4.孝:儒家经典中“角伦理学”的另一术语

5.儒:角而非教义

6.礼、体和作为“角伦理学”的立体的词汇簇

第三章:叙事的人理念

1.人之“存在”还是人之“成为”

2.序曲:儒家关于人类的理念

3.关于人之“存在”的“存在论”理解及“发展式”(developmental)理解

4 葛瑞汉对孟子“”的发展式理解的早期形态

5 葛瑞汉发展中的对“”的叙事理解

6.孟子论“”的常见误读

7.援引《孟子》以重申葛瑞汉关于“”之叙事的洞见

8.《孟子》论勤勉修身的作用

9.《孟子》与有志人生

10.《孟子》与”心即”的全息

11.“成”人叙事:结

第四章: 全息与焦点-场域式的人之理念

1.儒家焦点—场域式的人之理念

2.一即多,多即一

3 谐音双关:儒家创造意义的方式

4.苏格拉底与孔子能否相与为友?

5.孔子其人作为焦点—场域主体的模范

6.杜威的“个体”观念:一种关联的类比

7.儒家焦点-场域之人与经典实用主义的共鸣

第五章 关系自主与厚重选择

1.反省评估

2.以焦点—场域式的主体观念重新构想自主与抉择

3 作为人之“成为”及其世界之“度”的圣人式自主

第六章 整体主义、、人之经验的很优化

1.语境主义:誓绝“抽象之害”

2.杜威与即时经验主义(immediate empiricism)预设

3.儒家伦理学对角的评估

4.作为行仁方法的“恕”

5.杜威与“理念”

6.怀特海与的宇宙论基础

7.唐君毅的儒家“理念”:很优化的人类经验

8.儒家“理念”及其调节“形式”之追寻

第七章 从人之“成为”到一种过程宇宙论

1.阐释的前提预设

2.一种厚实概括:区分“事件”(event)与“事物”(object)

3 一种厚实概括:区分“阶段”(phases)与“要素”(elements)

4.一种中国宇宙论及“其自身的因果与逻辑”

5.势:对“物”之逻辑及“外在因果”的审美化替代方案

6.《易经》:一份宇宙论语汇

7.唐君毅与《易经》宇宙论

后记:缘何为革新世界秩序建立儒家人论?

译后记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有名汉学家、比较哲学家、孔子奖得主安乐哲的新作。
作者对一贯主张的儒家角伦理学进行了深度诠释,从宇宙论基础出发进一步揭示其思起点——儒家过程的人之理念:“人之成为”或“”。在本书中,安乐哲分析了儒家传统中“关系构成的、叙事的、焦点—场域的人之理念”,并以之贯通“仁”“孝”“礼”“和”等儒家经典观念,让儒家以其自身语言讲述其自成一格的道德生活愿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比较哲学洞见,针对“个人自主”“”等当代社会政治议题,作者提出了儒家方案来对抗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甚至在程度上支配了现代世界的基础个人主义理论及其衍生思想。
深感于当今世界的人类困局,安乐哲寄希望于在世界哲学中尚未获得足够重视的儒家思想资源,为人类带来突破的改变与贡献。

作者简介:

安乐哲(roger t. ame),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曾任世界儒学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
安乐哲1966年读于加州雷德兰斯大学,后赴中文大学,师从新亚书院的唐君毅先生、崇基学院的劳思光先生。他先后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学校分别取得中文硕士、中国哲学硕士,中文博士、中国哲学博士。
他是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物,更因翻译了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等书而蜚声海内外。主编东西方哲学国际中国书评,著有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叙述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先哲的:杜威、孔子和中国之希望通过孔子而思等多部专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