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对话心理 心理学 朱建军
  • 意象对话心理 心理学 朱建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意象对话心理 心理学 朱建军

44.95 5.1折 89 全新

库存5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建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2359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6页

定价89元

货号xhwx_1202349038

上书时间2024-04-28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部分 作为意象对话基础的心理学

章 心理现实

心理经验

觉察:可以不通过信息加工吗

通过符号化的觉察

心理现实及其相对

会心、理解和传达

第2章 符号化过程

肯定符号化:认同

否定符号化:分辨

符号联系及其任意

错误的符号化

不同符号体系

第3章 心理意象

符号的主要类别

意象的象征

运用意象的认知活动特点

运用意象的认知方式

第4章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及其产生

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固结

心理能量的转化

第5章 人格理论

胎内心理生活

从基本心愿到基本信念

表达和应对

命运脚本的形成

软泥期和印刻

基本的心理品质

第二部分 意象对话看心理病理学和心理学

第6章 心理障碍的形成

创伤与消极意象

情结的形成

心理能量转化

情结、原型与心理意象

第7章 心理障碍的维持

恶因果循环

执着的倾向

沾染的原因

第8章 心理障碍的消除

心理有效的原因

积极事件改变循环

变消极意象为积极意象

消极意象的消解

减少执着

减少沾染

运用共情的态度

第三部分 意象对话心理的作

第9章 意象怼严的基本方法

引入酣过程

……

0章 引入的方法

1章 意象的象征意义

2章 意象对话干预技术

3章 人格意象分解

4章 意象对话子技术

5章 意象对话中的评估

6章 意象对话的常见问题

7章 意象对话过程

第四部分 意象对话与心理障碍的

8章 意象对话神经症

9章 意象对话心身疾病

第20章 意象对话与人际关系咨询

第21章 其他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咨询与

第五部分 意象对话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22章 意象对话与心理师训练

第23章 意象对话的相关问题

第24章 意象对话的研究成果

参文献

后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介绍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方法的一本专著。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是结合心理动力学等西方心理咨询学派"及东方传统心理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方法,待点是运用象征意象的作用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疔,通过原始的认知方式调节心理,具体包括用意象调节、人格意象分解等许多方法。目前在心理咨询与治疔工作者中使用极为广泛,而且普遍反映效果极好,对各种神经痖、心身疾病、人格问题或障碍、情绪问题、婚姻心理问题和青心理问题都有很好的疗效。本书适合心理咨询与工作者,以及心理学研究者阅读,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也可以阅读。但是它并非心理学自助手册,所"请心理障碍患者切勿按照本书的方法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心理咨询与治疔工作者如希望真正掌握此方法,也请不要照书自学,而应参加正规意象对话培训。

精彩内容:

    部分
    作为意象对话基础的心理学
    意象对话不仅仅是一种在实践中结出来的心理咨询与的具体方法,它有自己所独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意象对话的精神及其根本思路,在介绍具体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先介绍作为意象对话基础的相关理论。
    意象对话的理论吸取了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等心理动力学流派的思想,以及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并融合了东方心理学思想,但是,它并不是一种折中,而是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此理论不仅仅适用于意象对话,也适用于解释其他心理方法以及其他心理学领域。理论是一个建构的产物,而它能否成立则有多种标准。首先它要言之成理,另外它也需要各种验证。虽然,此理论并没有得到“实证”的验证,而且此理论,以及世界上其他理论都永远不可能得到“实证”的验证。哲学中的认识论常识告诉我们,即使是实证研究也是建立在某些基本设的前提下的,而这些前提本身是不能被实证方法来验证的。我们能做到的,无非是用实证方法验证从某个理论中得到的推论,能被验证的推论越多,则这个理论的解释力越大。在理论的阐述过程中,我不可能随时指出其中各思想的来源。在本书的后一部分,我将简要比较意象对话及其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并指出哪些思想来源于哪种心理学理论,哪些是十牛恩想或的结合。
    章  心理现实
    心理经验
    我们理论的个基本命题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心理经验。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oger)有一个类似的命题:每个人存在于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改变的体验世界中∞(我和罗杰斯基本一致,专享的区别是:我认为这个“体验世界”未必“以他自己为中心”)。所谓心理经验,指的是我们觉察到的,但是还没有对之进行任何进一步的信息加工的那些内容。心理经验,并不是指“客观物质世界”,而是指我们心理世界中的内容。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如果没有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产生任何影响,那么对心理学来说,它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从理论上说,心理经验必须是被人觉察到的。接近没有被觉察到的,也不能成为心理经验。有些因素对我们的行为有影响,但是我们常常对它们没有觉察。比如,血液循环的自动调节、热的时候汗液分泌增加,冷的时候毛发竖起和身体发抖当人对这些活动接近没有意识的时候,这些都不是心理经验。因为在我们接近没有意识的时候,这些活动只是一种机械的活动,没有进入心理领域。虽然这些行为能达到生物的功能,如冷的时候发抖能增加体内的热量,但是我们在一个人接近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并不能说这个发抖的人“有潜意识要活下去的动机,所以让自己发抖”。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发抖的人并没有进行任何心理作,发抖只是一种无条件的生理反。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