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们和她们 官场、职场小说 安小庆,林松果,李斐然
  • 她们和她们 官场、职场小说 安小庆,林松果,李斐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她们和她们 官场、职场小说 安小庆,林松果,李斐然

28.6 5.1折 56 全新

库存2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小庆,林松果,李斐然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7891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08页

字数175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700_9787520727891

上书时间2024-04-27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女面对自己,成为自己。
这些故事里的女,她们年纪不一,个迥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她们都曾拥有希望与梦想,也曾遭遇困顿与打击,承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挣扎。重要的是,她们都在尝试面对自己,忠于自己,成为自己。
2.女彼此看见,一同前行。
女作者将自己作为方法,走近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人,打量一颗颗明暗交织的心灵,发掘每个女的复杂与细微之处。她们写下的故事宛如一座座桥梁,连接起了被访者、读者还有她们自己。原本独自跋涉的女,借由文字彼此看见,相互抵达,一同走在探索自我与世界的路上。

目录:

序一 迷思与守望

序二 她们和她们



原上的娜拉

自由之路,《半边天》往事

龙丹妮:酒神带领众人狂欢

一艘自己的涉渡之舟



在长丰,女向前一步

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

前妻

外婆在厨房写作

从零开始的女主义



审判一个新手妈妈

张弥曼: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

旁观者的谜

内容简介:

她们和她们是人物杂志的女报道集,既呈现独特细腻的个体生命经验,也关注结构层面的变化及其影响。三位作者走近那些多姿多彩、经历各异的主人公,探寻她们的生活与心灵,描述她们的爱欲与梦想、迷惘与挣扎。女作者在书写女故事的同时,也勾画出自身的生命图景。从无声到有声,从陌生到相逢,从一个人抵达另一个人,这些散发着光与热的文字,让共鸣发生,让理解实现。

作者简介:

安小庆,四川凉山人,彝族,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原上的娜拉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韩国演艺圈:父权幽灵下的“绞肉机”等。

林松果,湖南人,于武汉大学新闻系。长期关注女及公共政策议题,代表作有前妻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东京不见叶诗文等。

李斐然,山东人,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喜欢科学、古典音乐,擅长国际及科学、科技报道,代表作有张弥曼: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马布里:一个生存故事悬崖上的物理学家许渊冲:与庸作战等。

精彩内容:

    原上的娜拉
    失踪的女人
    张越一直在等一个女人的电话。差不多十年了,那个号码再也没有打来。
    次接到女人的电话,还是遥远的2001年的秋天。那时,世界还笼罩在千禧年乐观和浪漫的余晖中。那是半边天栏目开播的第六年、女人结婚的第十年。
    距离北京1100公里的关中原深处,电话从一座簇新的红砖院落中拨出,由半边天栏目组的策划王峻接起。此前大半年,这个农村女人给栏目组写来数封长信。在其中一封信中,她写道:
    “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逛西安。不可以有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你要打破它,你会感到无助、无望、孤独,好像好多眼睛在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你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这些规矩。”
    王峻对这封信赞叹不已。他揣着这封信,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见人读。在另一封来信中,女人描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
    “夏有一望无际的金黄的麦浪,秋有青纱帐一般的玉米地可是我是不喜欢这里,因为它太了。”
    来自原陌生女人的书信和电话,震惊了栏目组的每个人。在半边天诞生的初几年,观众看到的多是都市女的故事,鲜少听到来自村庄和边地的女声音。女人在来信中所写的,也与过去农村妇女的主流叙事殊为不同。
    半边天主持人张越和同事们敏感地捉住了这个声音。2002年3月23,我叫刘小样在半边天版播出。那是观众次在电视台的台上,听到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内心的呐喊。
    在北地冬季的漫雪中,刘小样穿着一件大红的外套,坐在灰黄一片的天地和田垄间,向张越讲述她对生活和所处世界的诸多不满:
    “人人都认为农民呀,特别是女人,她做饭呀,她洗衣服呀,她看孩子呀,她做家务呀,她干地里活儿呀,然后她去逛逛呀,她这些你说做这些要有什么思想,她不需要有思想。”刘小样咬咬牙,“我不接受这个。”
    “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所有看过那期节目的人,都记住了电视机里那个始终微微抬高着下巴,做出不服从的姿态,颧骨处的皮肤发红,像是正发着一场高烧的红衣女人。
    在21世纪之初的北方原,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厚重的核心地带,刘小样忍受的,是“一种奇怪的躁动、一种不满足感、一种渴求”。
    这种来自女的悸动和渴望,次为世人所关注,是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作家贝蒂弗里丹在女的奥秘一书中,刺破历史语境形塑和压抑下的美国郊区主妇神话。
    “当她整理床铺时,当她去商店买常用品时,当她选配沙发套子时,当她跟孩子们一块儿吃花生酱夹心面包时,当她开着汽车去接送童子军的小家伙们时,当她夜里躺在丈夫身边时——她甚至不敢在心里对自己发出无声的诘问:‘这是生活的吗?’”
    来自中国北方原的农村妇女刘小样,在半个世纪后,发出了同样的呼喊和不甘。
    这不仅仅是一个农村选题,或者一个女选题。穿过别、地域、阶层的阻隔,刘小样的表达,是对“人”的本质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越觉得,“刘小样既是她自己,又是我们每一个人——她是‘一个人’,同时她也是全世界”。
    我叫刘小样因此成为半边天也影响深远的一期节目。“刘小样”这个名字,从北方的原走出,成为不同世代观众心中的一个暗号,在之后的20年里,不断引发识别和回响。
    刘小样和张越,两个同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生存环境截然不同的女,因为20年前那场风雪中的对话,成为之后彼此生命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在节目播出后的若干年,她们在电话中交换着彼此的生活。这些电话从客厅、麦田、工厂、县城、学校、商场、车站、外省打来。在电话里,刘小样告诉张越,她做了什么,她去了哪里,她在计划什么,她又因为什么而雀跃和哭泣。
    从2010年起,这样的电话消失了。没过多久,张越的手机坏了,系统重装后,通信录丢失。她失去了刘小样的。

    生活好像不太对劲
    飞机降落咸阳机场,世界顷刻之间被拉入一只昏黄的大罩子。罩子的底部,是广漠、单调、一览无余的关中原。
    这是刘小样在20多年前的信中,向半边天栏目组描述的八百里秦川。在来咸阳寻找刘小样前,张越告诉我,她问过当年参与节目制作的所有同事,没人保留了刘小样的具体住址,只有人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地理信息:咸阳兴农村。
    刘小样后一次留下踪迹,大概是在2010年的冬天。刘小样的丈夫王树生,给张越打来了求助电话。从他那里,张越才知道,那年42岁的刘小样,去江苏打工了。
    电话里的王树生很苦恼: 

精彩书评:

小庆、松果和斐然是优选的人物记者,她们的人物写作如涉渡之舟,连接起故事中的人与远方千千万万的陌生人。我们不是刘小样或宋小女,但我们从她们身上分辨出自己,我们想到母亲和更多女人的生命;我们可能从未到过关中原或长丰县内,但我们借由她们的笔看见和听见那里,为那里的人和事而留下热泪或涌起希望。在她们和她们里,我们也有幸读到这舟自身的故事:是什么打磨了她们的笔,是什么让她们选择从女的视角出发,是什么让她们握住了这个世界上从未有人在意或倾听的故事。
别的视角一旦获得,便难以再失去。如果它带来的是希望,那么通向这希望之路荆棘丛生;如果它带来的是痛苦,那么我们宁愿被这痛苦刺得更加清醒,而不肯返回未获启蒙的温柔之乡。我们走定这一条别等的道路,既是我们自身生活的结果,也来自其他女经验的启示,二者无法区分开来,我们的路缠绕在一起,连着母亲和女儿,也连着奴役与自由。
而别等不仅仅是女的愿望和事业,因为,“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出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