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 人力资源 金迪编
  • 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 人力资源 金迪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 人力资源 金迪编

14.7 4.1折 35.8 全新

库存2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迪编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13993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36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35.8元

货号703_9787516613993

上书时间2024-04-2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国学乃智慧之源泉,一朝掬饮,受用终生:感悟国学之博大精深,体察万物之玄变微妙,参省为人中庸之道,实践经世致用之学,修为兼济天下之大德,更可练达成职业之素养。

目录:

章传承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做一名员工
1.国学是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
2.秉中庸之道,凡事进退有度无过无不及
3.怀宽仁之心,仁爱亲和收获职场好人缘
4.继刚直之品,行事光明堂堂正正
5.承孝俤之德,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6.明谦让之道,多藏锋少张扬
7.懂谋划之略,用智慧赢得成功
……
第二章知礼懂礼,谦逊圆融:打造得体的职场形象
第三章修身立德,忠诚敬业:恪守职业道德
第四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提升职业能力
第五章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端正工作态度
第六章严于律己,追求:养成良好的职业惯
第七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的适应力融入职场
第八章守职不废,恪守责任:把责任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
第九章与人为善,仁爱亲和:加强合作实现团队共赢

内容简介:

对一个员工来说,职业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在职场中做得更好,走的更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使自我价值得以展现。如何完善自己?这要求我们回归传统,深入国学,领略先贤的智慧,修养身心,提升素质,从工作中获得智慧,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更高的成,在职场中绽放光彩。

作者简介:

金迪,企业人才系统培养导师,中小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中小企业体系完善升级、系统培训转化辅导教练,靠前众多mpa/mba/emba机构培训导师,靠前众多培训机构国学培训不错讲师。2000年开始致力于企业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培训、力开发、国学素养等教育培训工作,其课程融“知识”“系统”“实用”“持续”为一体,被学员誉为“很接地气”的培训导师。核心企业管理课程:做企业是做教育系列课程、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传承体系、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生命素质提升课程体系、营销萃取课程体系、标杆复制课程体系、团队管理课程体系、沙盘模拟课程体系、职业化建设课程体系、中高层管理课程体系。

精彩内容:

1.才是提高能力有效的方式“,学以致用”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具有极大的社会生活实用价值,它要求我们要积极入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深入到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明朝思想家说:“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认为“知”“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的曾国藩没有做一个死板的读书人,而是坚持将自己所学用在事业上,用儒家的精神力量来统领自己的军队。曾国藩信仰“经世致用”,特别注重实践。他深深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十分注重筹饷工作。因此,湘军的饷银是当时优选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愿意为曾国藩命。曾国藩也很会知人善用,因此手下人才济济。曾国藩手下的大将几乎没有人是行伍出身,这些人得到了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提拔和重用,因此,形成了历目前以曾(曾国藩)、胡(胡林翼)、左(左宗棠)、李(李鸿章)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他成为湘军政治集团专享的事业和思想。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句千古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正所谓“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只学不用,犹如纸上谈兵,纵然胸中有千军万马、锦囊妙计,若没有付诸实践,都毫无意义。在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能力,专享的途径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努力改正,这个改正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意思是,不听不如听,听到了不如看见了,看见了不如知道了,知道了不如实践它。学到了亲自实践这一步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亲自去实践它,弄清了事理成了圣人了。“知识型产业工人”“蓝领专家”“港工人的坐标”“排障专家”,这是人们对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作一队队长孔祥瑞的昵称。作为天津港一位普通的工人技师,在34年的工作中,他敢于拿港的洋设备“开刀”,主持开展技术革新130多项,为天津港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两次荣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0月18,“新闻单位孔祥瑞优选事迹采访团”到天津港采访时,记者在感叹咱们产业工人强大创造力的同时,内心也充满着疑惑:孔祥瑞毕竟只是一个初中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进修与培训,凭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敢去动人家“老外”处于靠前优选水的港机械?是怎样的知识水与技术实力支撑着他的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孔祥瑞的回答朴实而有力:“咱们中国工人绝不能做洋机械的奴隶!靠前上再优选的设备在不同的地区环境中、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个作工人,也许没有能力把进的大设备进行整体改造,但是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在一些小环节上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创新让作更便捷、更安全、能耗更小,也能为企业、为创造更大的效益,这同样是创新。”记者眼前的孔祥瑞,1.8米的大高个儿,黑里透红的国字脸,腰板挺得直直的,微卷的黑发,给他北方铁汉的刚毅形象添了几分儒雅。他睿智的谈吐,充分展示出我国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过人智慧。然而,面对鲜花和荣誉,他常谦虚地说:“我不是发明家,也不是工程师,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把知识用“活”实践,是我们一线工人的岗位优势;实践中学,是我们工人成才的基本途径。边干边学,勤于思,学以致用,能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可以没有文凭,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孔祥瑞十分欣赏的一句话。几十年来,孔祥瑞结合工作需要,自学了力学、机械、液压、电工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时间久了,学的知识系统了,工作上也得心应手了。虽然孔祥瑞的身份只是工人技师,但他凭着这样一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在1999到2000年带领队里的骨干攻了门机中心受电器发生短路的技术难题,这项创新成果于2003年获得了发明。20世纪80年代,只有初中文凭的孔祥瑞上了职工大学,但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能在课堂里安坐下来,直到2005年才读完大专函授课程。然而,多年来,他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靠着勤奋学储备的知识,靠着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把门机的“脾气秉”吃了个透,成长为工人中的专家。一个很好员工,不会放过任何有助于自己提升学的机会,并且能将自己所学迅速应用到工作中没在实践中去验证,在实践中去成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结合,工作干得出那是必然。现在社会飞展,对能力的要求必然提高,我们要在职场上处于不败之地,只能提高能力,提升自身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学以致用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胜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通过努力创造的职业生涯。2.拒绝空谈,能力是干出来的马谡失街亭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说的是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违反诸葛亮作战部署,很终惨败。从历史典故中我们知道,说得再好,做得不好,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样做人、做事,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而且还会害人害己。我们再来看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对父子,名叫赵奢、赵括,赵奢是赵国的有名将领,儿子赵括自幼喜欢读书,父亲书房的兵书,读得滚瓜烂熟,甚至有时他向老爸提问,使赵奢都难以回答。为此甚得母亲夸奬,称赞儿子是将门出虎子,将来肯定是当将军的材料。但是赵奢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儿子只知道一些很基本的军事理论而已,真要让他带兵打仗,面对突如其来的战场变化,他不能应付得过来。赵奢在临死前对妻子说,如果今后要任用赵括为将,你把我的意思转告赵王。没想到新上任的国君赵孝成王还真有了启用赵括的意思。在秦国攻打韩国的时候,韩国上党守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带兵投向赵国,所以赵王派廉颇带兵20万前去守。秦国使用反间计,居然让赵王听信了,临阵换将,启用赵括把廉颇换下来,虽然赵括的母亲把自己丈夫生前的遗言转告国君,但赵王不听。这样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的赵括,一跃而为统帅,取代了老谋深算的老将廉颇。赵王怕赵括兵力不足,又抽调20万大军,加上之前廉颇带来的20万,此时赵国在上党地区的兵力达到40万之多。赵括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兵力,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军主帅已换成打遍天下手的白起,白起先给赵括点甜头,以3000弱兵挑战,赵括以一万大军迎敌,取得首场胜利。随后,秦军布好袋阵,引诱赵括上钩。当赵括来到秦军大营时,忽然得知自己的大营已被白起突破,自己被分割围困,四十多天后,赵军粮草用尽,在很后一次突围中,赵括中箭毙命,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白起把40万赵军活埋坑杀,史称长之战。这是空谈误国的悲痛教训,告诫我们空谈不代表能力,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一味地纸上谈兵后果不堪设想。在职场上,从来不缺乏那些夸夸其谈的空谈家,却很好需要一些能脚踏实地默默行动的人,空谈不是能力,也不可能提高能力,只是在消耗你的时间和生命,对人生一点意义也没有。老王在深圳一家生产玩具的大型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在这里一待是15年,早已由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老王一直想做到经理的位置,但15年过去了,他依然还在主管这个位置上徘徊。有几次,经理的位置空下来了,却都是别人补了上去,老王是与这个职位失之交臂。于是,老王想跳槽换个更好的环境。他想过许多发财途径,想去搞外贸,想去开加工厂,想去开酒吧,10年来却一顶事业都没能开展。他老是把自己的失意归罪于生不逢时,而从不思自己采取行动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现在,老王常常把跳槽挂在嘴上,谈论跳槽后能得到多高的职位和薪水。在一阵阵牢中,却从没有见他有任何的实际行动。他惯于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什么想法经过他思后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而的创业计划,但一旦要实施起来,却让人感觉无从下手。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想着自己过好一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但却是惯于将自己的梦想束之高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终忙忙碌碌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很后导致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死在摇篮之中。对这样的结果,这些人却常常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喜欢寻个美妙的借,为自己开脱,然后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梦想永远也无法实现。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从实以终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能力体现在做事上,而不是头上,与其空谈,不如实干。有些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都有光说不做的毛病,凡事只设想不行动,没有实际的成,只能在原地踏步,很终丢掉工作。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大,一个能说会道,一个埋头苦干,两人同时进入一家知名公司,能说会道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一家知名公司,已经小有成,整天对未来做着各种美好的设想,对工作却不认真,敷衍了事;埋头苦干的同学明白,要想在一家知名公司站稳脚跟,专享要做的是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两个大的工作都看在眼里,三个月试用期过后,能说会道的同学被辞退,埋头苦干的同学被留了下来,而且被安排在关键部门。那些没有付诸任何实际行动的梦想往往容易让人生活在一个很自我的精神世界中,把自己看得很高,脱离了实际水,对那些淡的工作没有任何兴趣,整天在自己梦想的美丽世界中逍遥自在,到头来只是作茧自缚。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开始行动,经历一番风雨才能见彩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