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锦市非物质遗产概览 影视理论 张明
  • 盘锦市非物质遗产概览 影视理论 张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盘锦市非物质遗产概览 影视理论 张明

32 4.7折 68 全新

库存4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明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8199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68元

货号304_9787205108199

上书时间2024-04-2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民间文学

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

民谣/盘锦民谣

传统音乐

器乐/盘锦鼓乐

民歌/二界沟渔家号子.

传统舞蹈

岁时节令俗舞蹈/高跷(上子高跷)

生产俗舞蹈/荣兴朝鲜族乡“农乐舞”

岁时节令俗舞蹈/田庄台镇龙舞

岁时节令俗舞蹈/新开舞狮

生活俗舞蹈/二界沟地秧歌

岁时节令俗舞蹈/辽河寸子舞

……

传统戏曲

传统杂技与竞技

传统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民俗

附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梳理盘锦市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图书。盘锦市自建市以来,非遗保护工作与同频共振,收集、整理、储备了大量民族民间文艺资源。本书在盘锦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的广泛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作者为盘锦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是盘锦市非遗保护的参与者、经历者与见证者。本书图文并茂,讲述盘锦市非物质遗产的传承特点、价值、传承意义等,对展示、传承盘锦市非遗保护工作有积极意义。

精彩内容:

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二界沟街道有着这样一类渔民群体,他们采取迁徙式的渔猎谋生方式,如候鸟一样春来秋走,被学者称为渔雁部落。二界沟街道原为渤海辽东湾的一座小渔村。关于二界沟的历史,盘锦市志(卷)第二章有着寥寥几笔:“1508年,双台子河地震,渔村荒废。”可推断出在明正德三年之前,此地具备村落雏形。二界沟系辽东湾潮汐反复冲击而成的一条大潮沟,沟宽水深,渔船出入便利。潮沟与辽东湾海城交汇之处,方便打鱼人站脚休息,渐渐形成村落。因二界沟沟东地势软在话宜居住,沟西地势较低且遍野皆是成片的赤碱蓬,明末清初称之为“红村”。清中后期,沟东、沟西分属海城县、广宁县管辖,故命名为二界沟取两县分界之意。二界沟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迁徙式群体,原因可归纳成两点:一是地理环境决定。二界沟地处渤海辽东湾北部,西南临辽河海域渔场,渔场水质脚沃、资源富饶,且有辽河等江河水注人,吸引着“渔雁”来此捕捞。加之位于中国北海岸线,冬季海河结冰,寒冷让渔业活动“封河罢海”。丰饶的渔业资源和漫长的冬季歇渔促成了迁徙现象。二是社会环境所致。明清两代对沿海渔民实施严厉的渔禁政策,闽浙督满保遵旨条奏查覆全锋所陈海疆事宜折(雍正二年四月十三)记录:“沿海穷民多以采捕为主,非深水大洋不能得鱼鲜。”应该说,渔禁制度加速了沿海“穷民”的流动,使明清时期渔民的迁徙成为必然。渔雁在当地分“陆雁”和“水雁”,顾名思义,渔民会沿着两条路线迁徙。“水雁”可以像蜂农追赶花期一样,追逐着洄游的鱼群,沿着海岸线在各个河处一路打鱼迁徙。为什么一部分渔民会分流成“陆雁”?原因有很多,比如“截沟挡流”“推虾挖蛤”这部分渔民,因为没有渔船作为交通工具,只能徒步返乡。还有一部分是有船的渔民,主要原因是成本核算,据盘锦远航船厂厂长张兴华述:“古时候对铁的管制特别严,渔民的渔船一般很简陋,都是薄板排成的,用锔钉连接木构件,这一船铁件儿在当时是值钱的!有的渔船坏了压根不修,把锔钉拆下来藏好,来年回来再造新船。”由此可见,渔雁群体也会算经济账,出现“陆雁”应该也是无奈之选。很难判断“陆雁”和“水雁”谁先出现在历史隧道中,也许他们是在海岸线上并列而行,年复一年地从事季节捕捞。因鲜有文字记载,他们所承载的靠传身授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东北亚地区独有的海洋文明遗存一一古渔雁。其中,“古渔雁”民间故事以别样的述史方式,为“古渔雁”群体的生存史与发展史留下鲜活的注脚。因其重要的价值,2006年被院列人首批级非物质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