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情味 散文 汪曾祺
  • 人间情味 散文 汪曾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情味 散文 汪曾祺

22.9 4.6折 49.8 全新

库存3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4283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00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307_9787205104283

上书时间2024-04-2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他说:生活的样子,是作品的样子。一种生活,只能有一种写法。他说:你们如果跟我接触得较多,便知道我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目录:

关于“回顾丛书”

前记

代序捡石子儿

小说

复仇

昙花·鹤和鬼火

天鹅之死

虐猫

小芳

螺蛳姑娘

瑞云

蛐蛐

陆判

晚饭花

陈小手

散文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葡萄月令

昆明的雨

泡茶馆

跑警报

湘行二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天山行

泰山片石

初识楠溪江

故乡的食物

林肯的鼻子

悬空的人

录音压鸟

内容简介:

人间行走和人间情味源自初版于年的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是汪曾祺先生的自编文集,收入汪老写于其生命后十年前半段的若干名篇,如迟开的玫瑰或胡闹、小芳、瑞云、陆判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在汪老自编文集中,无疑是分量显赫、值得珍视的品种。新版篇什,一仍其旧,没做任何增减,但根据篇幅情况,将原书析为人间情味和人间行走两册,将旧版中复仇昙花鹤和鬼火天鹅之死虐猫小芳螺丝姑娘瑞云蛐蛐陆判几个小短篇,与散文,合编间情味;其他短篇小说,收入人间行走。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熏陶,1939年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美质,语言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精彩内容:

    复仇
    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
    [庄子]
    一支素烛,半罐野蜂蜜。他的眼睛现在看不见蜜。蜜在罐里,他坐在榻上。但他充满了蜜的感觉,浓,稠。他嗓子里并不泛出酸味。他的胃很好。他一生没有呕吐过几回。一生,一生该是多久呀?我这是一生了吗?没有关系,这是个很普通的头语。谁都说:  “我这一生”像那和尚吧,——和尚是常常吃这种野蜂蜜。他的眼睛眯了眯,因为烛火跳,跳着一堆影子。他笑了一下:他心里对和尚有了一个称呼,  “蜂蜜和尚”。这也难怪,因为蜂蜜、和尚,后面隐了“一生”两个字。明天辞行的时候,我当真叫他一声,他会怎么样呢?和尚倒有了一个称呼了。我呢?他会称呼我什么?该不是“宝剑客人”吧(他看到和尚一眼看到他的剑)。这蜂蜜——他想起来的时候一路听见蜜蜂叫。是的,有蜜蜂。蜜蜂真不少(叫得一座山都浮动了起来)。现在,残余的声音还在他的耳朵里。从这里开始了我的晚上,而明天又从这里接连下去。人生真是说不清。他忽然觉得这是秋天,从蜜蜂的声音里。从声音里他感到一身轻爽。不错,普天下此刻写满了一个“秋”。他想象和尚去找蜂蜜。一大片山花。和尚站在一片花的前面,实在是好看极了,和尚摘花。大殿上的铜钵里有花,开得真好,冉冉的,像是从钵里升起一蓬雾。他喜欢这个和尚。
    和尚出去了。单举着一只手,后退了几步,既不拘礼,又似有情。和尚你是自自然然地行了无数次这样的礼了。和尚放下蜡烛,说了几句话,不外是庙宇偏僻,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山高,风大气候凉,早早安启、。和尚不说,他也听见。和尚说了,他可没有听。他尽着看这和尚。他起身为礼,和尚飘然而去。双袖飘飘,像一只大蝴蝶。
    他在心里画不出和尚的样子。他想和尚如果不是把头剃光,他该有一头多好的白发。一头亮亮的白发在他的心里闪耀着。
    白发的和尚呀。
    他是想起了他的白了发的母亲。
    山里的夜来得真快!入群动息,真是静极了。他一路走来,觉得一片安静。可是山里和路上迥然不同。他走进小山村,小蒙舍里有孩子读书声,马的铃铛,连枷敲在豆秸上。小路上的新牛粪发散着热气,白云从草垛边缓缓移过,一个梳辫子的小姑娘穿着一件银红的衫子可是原来描写着静的,现在全表示着动。他甚至想过自己做一个货郎来给这个山村添加一点声音的,这一会儿可不能在这万山之间扑朗朗摇他的小鼓。
    货郎的拨浪鼓在小石桥前摇,那是他的家。他知道,他想的是他的母亲。而投在母亲的线条里着了的忽然又是他的妹妹。他真愿意有那么一个妹妹,像他在这个山村里刚才见到的。穿着银红的衫子,在门前井边打水。青石的井栏。井边一架小红花。她想摘一朵,听见母亲纺车声音,觉得该回家了,天不早了,说:  “我明天一早来摘你。你在那儿,我记得!”她可以给旅行人指路:  “山上有个庙,庙里和尚好,你可以去借宿。”小姑娘和旅行人都走了,剩下一井。他们走了一会儿,井栏上的余滴还丁丁咚咚地落回井里。村边的大乌桕树黑黑的。夜开始向它合过来。磨麦子的石碾呼呼的声音停止在一点上。
    想起这个妹妹时,他母亲是一头乌青的头发。他多愿意摘一朵红花给母亲戴上。可是他从来没见过母亲戴过一朵花。是这一朵没有戴上的花决定了他的命运。
    母亲呀,我没有看见你的老。
    于是他的母亲有一副年轻的眉眼而戴了一头白发。多来这一头白发在他心里亮。
    他真愿意有那么一个妹妹。
    可是他没有妹妹,他没有!
    他的现在,母亲的过去。母亲在时间里停留。她还是那样年轻,像那个摘花的小姑娘,像他的妹妹。他可是老多了,他的脸上刻了很多岁月。
    他在相似的风景里做了不同的人物。风景不殊,他改变风景多少?现在他在山上,在许多山里的一座小庙里,许多小庙里的一个小小的禅房里。
    多少子以来,他向上,又向上;升高,降低一点,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来越高,山头和山头挤得越来越紧。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一步一步,在苍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低头,又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云过来,他在影子里;云过去,他亮了。他的衣裾上沾了蒲公英的绒絮,他带它们到远方去。有时一开眼,一只鹰横掠过他的视野。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于是显得亘古不变。他想:山呀,你们走得越来越快,我可是只能一个劲地这样走。及至走进那个村子,他向上一看,决定上山借宿一宵,明天该折回去了。这是一条线的尽头了,再往前没有路了。
    他阖了一会儿眼。他几乎睡着了,几乎做了一个梦。青苔的气味,干草的气味。风化的石头在他的身下酥裂,发出声音,且发出气味。小草的叶子窸窣弹了一下,蹦出了一个蚱蜢。从很远的地方飘来一根鸟毛,近了,更近了,终于为一根枸杞截住。他断定这是一根黑的。一块卵石从山顶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