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如火岁月 情感小说 王安旼
  • 追忆如火岁月 情感小说 王安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忆如火岁月 情感小说 王安旼

35.6 4.0折 89 全新

库存83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安旼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4221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89元

货号105_9787517142218

上书时间2024-04-25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童年的苦难

第二章 穷人的出路

第三章 参加

第四章 入党

第五章 参加黄麻

第六章 宣传队的艰难岁月

第七章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第八章 成立赤江独立团

第九章 血染“五马归槽”

第十章 回到延安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1纪末20世纪初,中国南方的一位普通农民和周边的老百姓,在中国的下,与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成长的故事。读者以-种亲切、可读的感觉;立意深远,突出地表现了劳苦大众不惧,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王安旼(曾用名王安民),老红军王积功之子。1951年11月出生,湖北红安县人。原参谋部动员部局长,大校。1969年1月入伍,1973年5月入党。1973年于民洛阳外国语学院,2001年国大学进修。入伍后,历任炊事员、炮手、副班长、班长。先后任参三部技术员,武汉军区炮兵侦察处参谋,高炮七十一师五团指挥连连长,团作训股副股长。湖北省军区训练处参谋、副处长。参动员部参谋、副局长。国动员委员会正师职秘书等职。担任连长期间,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被武汉军区炮兵评为精神文明连队,个人立三等功一次。

精彩内容:

章童年的苦难11902年4月,父亲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城关镇铁山村龚家冲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出生后不久,得了天花,眼看着是活不了了。爷爷跟奶奶说,这伢子不行了,包块布埋了吧。可是,奶奶舍不得,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爷爷说,得了这种病,莫说是细伢子(当地方言,通常指五六岁以下的小孩)了,是大人也是救不活的,耽搁时间长了,只怕还要传染其他人。奶奶还是舍不得丢弃,悄悄地背着爷爷,把父亲放到柴屋的泥土地上,任由“老天爷来安排”了。过了三四天,奶奶到柴屋里看,父亲竟然没有死,烧也退了。看看还有一气,嘴里念念叨叨地说,这个伢子的命怎么那么大啊!是不是菩萨他不死啊!边念叨,边把父亲抱回屋里(当地方言,此处指家里)。喂了一碗米汤以后,父亲居然活了下来。只是自此,父亲的脸上留下了少许坑坑点点的麻子。从此以后,奶奶常常见人说,这伢子命大,后会有福啊!为了祈求父亲一生安安,不再有灾有难,给父亲起名为“安”,小名“安伢”。父亲告诉我说,“打记事起,晓得家里很穷很穷。穷到什么样子,你们现在的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和无法想象的。生活在20世纪初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如此。什么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等形容词,都不足以形容出当时贫苦农民家庭的苦难生活。可以说,真是活得都不如啊!猪还有人管它们吃的、喝的、住的,可是穷苦老百姓却经常有一顿没一顿,个个瘦成皮包骨头,有人住的是茅草棚子啊!许许多多的穷人家里,是全家人共用一条裤子啊!我说的这些是真实的情况,不是“诓你们的。有(当地方言,意即‘没有’)裤子穿,冬天可以不出门。可是到了夏天,大人只好用块布往腰上一系,算是遮住了羞。细伢子都是打赤条(当地方言,意即‘不穿衣服’)。我在七细(当地方言,意即七岁)以前有穿过裤子。”说说我们祖祖辈辈的家吧。我们祖上的家是个么斯样子呢?有两间石头屋子。由于龚家冲方圆十里的范围里都是沙土地,所以要盖个房屋,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黄黏土,再把它挑回来,用当地的石片片和着黄黏土垒了这两间石头屋子。屋子虽说有窗户,但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窗户,而是在垒屋子时专门留下的、一个没有封死的、连个脑壳子都伸不出去的“窟窿”,也叫“透气孑l”。这个“透气孔”上既没有玻璃,也没有塑料布之类的透亮的东西给隔一下子。为了止下雨天淋进雨水,这个“透气孔”开得与房屋的顶棚差不多高。是在白天,屋子里几乎谁么斯也看不见,用农村的话说,是乌漆麻黑的。进到屋子里以后,眼睛如果不适应一下的话,是么斯也看不清楚的,一不小心还会碰到脑壳子。 房屋的门,其实是用木棍、绳子和茅草扎起来的,也不结实,轻轻一推或者一拉开了。按现在的话说,是一个摆设。门的作用也只是告诉人们,这里是有人家住的。屋里除了能看到一个水缸,一锅,几只碗和几样简单的劳动工具外,几乎么斯都有的了。所谓睡觉的“床”更加简单了。在地面铺上稻草,再垫上一块破布是床了。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只能用比较软一点的茅草编成垫子和被子,与哥哥们挤在一起才能够勉强睡着觉。全家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大人穿像麻袋一样的破布片,男的细伢子夏天多数是“打赤条”的。难过的是冬天了。冬天么样过呢?只有一个字——熬!外面天寒地冻,家里水缸结冰。冻得不行,蜷缩在那个所谓的“床”上,用“茅草被子”紧紧地裹着,哪里也去不了。有的吃的呀!肚子真是饿得不行啊,饥肠辘辘。真是又冷又饿。能够喝上一次你奶奶用时讨要回来的破破烂烂的苕和苕根子(破损的红薯、红薯根)煮的糊糊不错了。这可是我们家里当时的救命粮食啊。这是打我记事起看到的家。可是在地主老财们屋里,有鱼,有肉,有酒,有饭,有厚厚的棉衣服,每个人脚上都穿着棉鞋,不仅如此,手上还提着火笼子(一种手提炉子,里面烧着木炭)取暖。看看我们穷人,再看看富人,是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祖上有的田地,主要是靠给地主老财家“扛长活”(做长工)或打短工活命。有时候,我和哥哥们,为了吃上一顿有肉的好饭,要做很重的体力活才能够吃得上。比如,农忙插秧,要从早上两三点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天黑得实在看不见了才能收工。而这种农活一千是十天半个月。听到这里我才明白,由于长年吃不饱,缺营养,加上出生以后得的那场大病,父亲小时候长得又黄又黑又瘦,个头也小,根本不像一个正常发育成长的伢子。父亲与其他差不多的穷伢子一样,从四五岁起,开始帮助家里上山捡柴、打茅草,路边拾牛粪、猪粪,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闲时,与穷人家的伢子一起玩耍。别看父亲长得又瘦又小,那可是附近几个垮子(自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