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识途文集精编版·清江壮歌 作家作品集 马识途
  • 马识途文集精编版·清江壮歌 作家作品集 马识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识途文集精编版·清江壮歌 作家作品集 马识途

25.1 3.8折 66 全新

库存4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识途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8452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66元

货号719_9787541158452

上书时间2024-04-23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尾章
《清江壮歌》创作的前前后后(后记)

内容简介:

    1941年,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实行法西斯统治,特务组织大肆捕杀人。清江地下党组织遭受敌人和叛徒的破坏,被捕入狱的贺国威、柳一清、章霞等党员,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同狱外党组织密切配合,仔细调查,一次又一次地揭露敌人和叛徒的无耻阴谋,又采取调虎离山计,袭击监狱,救出了大部分同志,获得了重大胜利,表现了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

作者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中国当代作家。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1945年于西南联文学系。马识途自时代起即投身党的抗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委副主任,第六、七届表,四川省文联、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直至离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报纸杂志共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其中,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引起了文坛轰动,新时期以来,又重振精神,接连发表、出版了一系列长篇新著和散文杂文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得文学界。

精彩内容:

    一九六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从汉开往北京的快车,正在华北大原上奔驰。现在正是黄昏时候,太阳庄严地落到远远的西山背后去了,天边燃烧着的彩霞也慢慢地熄灭了。蜿蜒的西山,在明净的淡青的天幕上,画上一条柔和的曲线,在曲线上浮动着几片灰的云和几只归鸦,在曲线下闪动着几点星火和村子里升起来的炊烟。天慢慢地黑下来了,大地一片寂静。
    在软席卧车的走道上,任远默默地站在大玻璃窗前已经很久了。他不是在欣赏北方大原上特有的落胜景,而是触景生情,陷入了深沉的回忆
    那是在二十三年前的夏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前,任远和他在北工学院要好的一位叫柳一清的女同学,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所组织的农村工作队,到农村去宣传抗,他们被分配在西山脚下一个山村里工作。现在还能从火车上依稀辨认那个山村的方位,那是一段充满着激情的生活,到现在任远似乎还能听到那些激昂慷慨的演说,那些农民家里油灯下诉说不完的辛酸历史,那些关于人生哲学、关于人类理想的热烈的争论,特别使他不能忘怀的是柳一清那动人的歌声,正是在这黄昏时候,从那田野上,从那枣树林边升了起来,和那夕阳的金光一样明亮,似乎现在还听得见饱含着感情的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
    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不歇。

    后来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任远和柳一清奉了党的指示,绕道从汉铁路南下到武汉去。记得也是这样的黄昏,也是在这大原上飞驰的火车车厢里,他俩并肩地站在玻璃窗前,观赏原落,他们深深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激动,又为敌人踏碎祖国的河山而愤慨。他们特别怀念美丽的故都。那为敌人的铁蹄践踏着的古城呀,你等着吧,我们要回来,要带着刀剑、乘着风暴,重新回到你的怀抱里来!他们不禁激昂地唱起打回老家去的歌子来
    现在,任远向自己的肩旁看了一眼,空无一人,他的眉头紧锁起来。曾经和他在火车上低声倾诉抗救国的热忱和向往于美丽的理想的人,曾经和他并肩站在火车窗前,一同欣赏祖国壮丽河山的人,早已不在人间。她为了祖国,为了,十九年前,在的监狱里献出了她那正像火一样燃烧着的青春。她生下的女儿才满一个月,随她入了监狱。她牺牲后,女儿下落不明。
    任远从敌人的追捕中改名换姓,坚持工作,为了,在天南地北奔走。他和群众一起忍受过多少艰难困苦,也享受过多少战斗胜利的欢乐。他曾经多次穿过敌人阴谋设下的罗网,也曾经多次为同志的不幸牺牲而震悼,他和同志们一起,更加忘我地工作起来。为了党的事业,他远行千里,在闭塞的山林茅屋里,和农民兄弟商量过武装;也曾经躇伏在污浊的贫民窟里,和工人同志讨论过罢工斗争。他扮成游乡货郎,在运送布头针线的时候传播道理,也曾经站在大学讲坛上,用真理的烈火去点亮青年们的心。他的衣襟上扑满过中原的滚滚黄沙,浸透过江汉的迷雾雨,堆积过高原的凛冽霜雪,映照过滇池的湖光云影。他是在这些群众的斗争中,磨炼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一任风云变幻,江河长逝,他是跟着党走,坚持。但是,在回忆那艰苦的岁月时,他不能抑制自己对于英勇牺牲的战友和柳一清的怀念,也不能打消他对于寻访柳一清的遗女的信念。他不止一次梦见过柳一清和同她一起牺牲的战友,也不止一次梦见过他的女儿。
    一九五八年的冬天,任远到北京开会,遇到他和柳一清的老上级钱瑛同志,谈到了寻访柳一清遗女的事。他的老上级批评他在这件事情上“孤军奋战”的错误做法,说他也算得是一个老干部了,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忘记了向党请示和依靠群众。任远解释说:“这样一件个人私事,怎好去麻烦党呢?”
    “这怎么能算是一件个人私事呢?”钱瑛同志严肃地说,“柳一清同志是我们党的好女儿,为事业英勇牺牲了,只留下这一点骨肉,直到现在下落不明,我们能不管吗?要知道,这不仅是在给你找女儿,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烈士的后代呀。”
    这一句话把任远说开了窍,他回去后报告了省委,省委把他介绍给厅,徐厅长亲自接见他,热情地告诉他:“不要说是寻找一位烈士的遗文,是一件普通的失踪案件,我们也要认真查找。你放心,我们要弄个水落石出。”
    看起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一落进它自己发展的正常轨道里去,便显得大有希望了。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