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五大宫调 中国历史 作者
  • 海州五大宫调 中国历史 作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州五大宫调 中国历史 作者

120.4 4.3折 280 全新

库存12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45067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736页

字数810千字

定价280元

货号304_9787519045067

上书时间2024-04-0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曲牌部分

大调

1.软(天台有路)

2.叠落(银台报喜)

3.鹂调(青山隐隐)

4.南调(黄昏卸得残妆罢)

5.南调(梧桐叶落)

6.波扬(一轮明月)

7.满江红(孙悟空)

8.满江红(宫妃叹)

9.满江红(西厢记)

10.满江红(三国志)

11.满江红(山居好)

12.满江红(渔樵耕读)

13.满江红·二十四秋(秋雨初晴)

14.满江红·珍珠倒卷帘(耳听得空中寒鸦)

15.满江红·珍珠倒卷帘(一轮明月)

16.满江红·珍珠倒卷帘(听说是一声分离)

17.马头调(望江楼)

18.背弓满江红(相见少,离别多)

小调

1.京垛子(一)

2.京垛子(二)

3.剪靛花(一)

4.剪靛花(二)·打牙牌

5.剪靛花(三)·玉美人

6.剪靛花(四)·打新春

7.剪靛花(五)·打新春

8.剪靛花(六)

9.罗江怨

10.刮地风

11.哭小郎

12.浪淘沙

13.叠断桥

14.四调

15.上小楼

16.小郎儿

17.耍孩儿

18.蝶恋花

19.粉红莲

20.小京调

21.大京调

22.银纽丝

23.凤阳歌(一)

24.凤阳歌(二)

25.软凤阳

26.硬凤阳

27.凤阳引

28.十杯酒

29.玉兰花

30.杨柳青(一)

31.杨柳青(二)

32.补缸调

33.探亲调

34.数落

35.说白数落

36.慢数落

37.急令(一)

38.急令(二)

39.莲花调

40.上河调

41.打牙牌

42.玉美人

43.叠叠落

44.滚板莲花尾

45.铺地锦

46.倒板桨

47.乱弹

48.叠落金钱

49.摘石榴

50.帮船调

51.探妹调

52.三十六码头

53.小玉娥郎

54.泗洲调

55.闹五更

56.梳妆台

57.十不全

58.鲜花调(一)

59.鲜花调(二)

60.太年

61.关东调

62.荡湖调

63.花子调

64.梨膏糖调(一)

65.梨膏糖调(二)

66.八段锦调

67.罗江怨串尾

68.大洋片调

曲目部分

重头

1.方四姐(即方四娘)

2.三十六码头(【三十六码头】重头)

3.闷坐书斋(【硬凤阳】重头)

4.馋嘴大娘(【凤阳歌】重头)

套曲

1.从南飞来一群雁(南调双曲)

2.摘葡萄(南调双曲)

3.八仙上寿(南调双曲)

4.西厢记(南调双曲)

5.大对(满江红双曲)

6.相思病(满江红双曲)

7.捎开青纱(满江红双曲)

8.隔花阴(满江红双曲)

9.梁祝姻缘(满江红双曲)

10.无限凄凉(满江红双曲)

11.万山名(满江红三环)

12.俞伯牙摔琴(满江红三环)

13.银台报喜(满江红四喜)

14.小对(满江红五瓣梅)

15.爆灯花(满江红五瓣梅)

16.欲写情书(满江红五瓣梅)

17.酒醉归家(满江红五瓣梅)

18.矮鬼(满江红五瓣梅)

19.大放花灯(五瓣梅)

20.挑帘(六合)

21.武大郎捉奸(七番)

22.听说是一声分离(八段锦)

23.王定保借当(八段锦)

24.油郎独占花魁(九连环)

25.裁剪(九连环)

26.庵堂会(九连环)

27.赌钱鬼(小十段)

28.上坟(小十段)

29.水漫金山寺(小十段)

30.叹十声(十一调)

31.活捉张三郎(十一调)

32.借茶(十三把调)

33.武松杀嫂(十四把调)

集曲

1.娃娃忆(鹂调四喜)

2.草虫(鹂调六合)

3.小郎儿(鹂调小十段)

4.人儿我的心肝(集曲十八调)

内容简介:

海州五大宫调,流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传统音乐,重量非物质遗产之一。海州五大宫调,又称海州宫调牌子曲,是江苏明清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当地经济与交通的情况,特别是盐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嘉靖、隆庆后,随之随盐运河系的发展,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海州五大宫调分【软】【叠落】【鹂调】【南调】【波扬】及【满江红】【码头调】等多支大曲和近百首小曲两大类。大曲委婉细腻,节奏舒缓,唱词典雅,行腔字少腔多,有一唱三叹之感。小曲则源于明代两淮流传的“时尚小令”。本书将流传在连云港市相传的海州五大宫调整理成书,为后世留下记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