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大巴扎 外国现当代文学 (美)保罗·索鲁
  • 火车大巴扎 外国现当代文学 (美)保罗·索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火车大巴扎 外国现当代文学 (美)保罗·索鲁

30 4.0折 75 全新

库存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保罗·索鲁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3923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93页

字数274千字

定价75元

货号403_9787020153923

上书时间2024-04-06

悦霖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启程:伦敦到巴黎
第二章东方快车: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
第三章凡湖快车:伊斯坦布尔到凡湖
第四章德黑兰快车:凡湖到德黑兰
第五章夜班邮车:德黑兰到马什哈德
第六章当地火车:开伯尔山到白沙瓦
第七章开伯尔邮车:白沙瓦到拉合尔
第八章边境线邮车:阿姆利则到德里
第九章加尔加邮车:德里到西姆拉
第十章首都快车:西姆拉到孟买
第十一章德里邮车:从斋普尔回到德里
第十二章主干线快车:德里到马德拉斯
第十三章当地火车:马德拉斯到拉梅斯沃勒姆
第十四章塔莱曼纳尔邮车:塔莱曼纳尔到科伦坡要塞
第十五章当地火车:从加勒回到科伦坡
第十六章豪拉邮车:马德拉斯到加尔各答
第十七章曼德勒快车:仰光到曼德勒
第十八章缅甸当地火车:曼德勒到眉谬
第十九章腊戌邮车:眉谬到瑙朋
第二十章泰国的夜班快车:从廊开回到曼谷
第二十一章国际快车:曼谷到北海
第二十二章金箭号:北海到吉隆坡
第二十三章北方之星夜班快车:吉隆坡到新加坡
第二十四章越南当地火车:西贡到边和
第二十五章越南当地火车:顺化到岘港
第二十六章本的早班特快:东京到青森
第二十七章大空特快:函馆到札幌
第二十八章阳光新干线:东京到京都
第二十九章回声号列车:京都到大阪
第三十章漫漫归途:西伯利亚横贯线

内容简介:

四十多年前,保罗索鲁从伦敦的维多利亚站出发,完成了贯穿欧亚大陆的旅行。他的出行工具是众多有名的火车,有东方快车、开伯尔山慢车、夜班邮车、金箭、北方之星、跨西伯利亚快车等。在这趟漫长的旅途中,各人等如流水般来了又去:疲惫的老人达菲尔错过了火车;令人啼笑皆非的萨迪克正在找另一半;开伯尔山月台上的疯子在欺负小男孩;曼德勒火车上八十岁的老厨师絮絮道起陈年旧事;印度南部的月台上有行乞的残疾女孩这些凡人的故事在索鲁的笔下变得不凡。

精彩内容:

    章启程:伦敦到巴黎    小时候,我住在离波士顿和缅因不远的地方。打那时起,我一听见火车驶过的声音,恨不得置身其中。火车的汽笛声仿佛有种魔力:铁道是个让人无法抗拒的市集,无论地貌怎样,都能沿着的面蜿蜒蛇行;火车的速度会让你的心情为之一振,想喝上两杯的愿望也从来不会落空。坐火车不用受罪,不必因为飞机恐惧症而汗出如浆,不必忍受长途巴士的晕车呕吐,也不会像坐小汽车的乘客那样,窝得双腿麻木。如果火车空间够大,够舒服,你甚至连目的地都不需要,一个角落的位子足矣。你成为旅人了,保持着运动,一路沿着铁轨前行而去,好似永远不会到达终点,也无需到达终点。像那个幸运的家伙,退休了,拿着费的车票,终生活在意大利的火车上。坐进头等车厢比到达终点更惬意,或者像英国小说家迈克尔弗雷恩所说,他套用了麦克卢汉①的句式:“旅程即目的地。”可是,我已经选定了亚洲,一想起那块大陆与我有半个世界之隔,心头只有欣喜。    亚洲在窗外了,我坐在向东驶去的列车上,穿越这片土地,惊叹着火车这派市集景象,跟从身边呼啸掠过的市集一样。在火车上,任何事都有可能:美餐,狂欢,牌友过来打招呼,一次,一夜安眠;还有陌生人长篇大论的独白,结构有如俄罗斯短篇小说。我要搭上每一列轰轰隆隆驶入风景的列车,从伦敦的维多利亚火车站一路开往东京中心站;我要搭上支线火车,去往开伯尔山中的山地城市西姆拉,再走走连接印度和锡兰的那段弧线铁道;我要搭乘曼德勒快车、马来西亚金箭号、越南的当地火车,还有那些名字无限诱人的列车:东方快车、北方之星、西伯利亚横贯线。    我寻觅火车;我发现乘客。    位是达菲尔,我记得他,是因为后来他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动词——先是莫尔斯沃思这么用,后来我也用了。在维多利亚车站的7号站台,“洲际旅客”的牌子那儿,他排在我前头。他有把年纪了,身上的衣服对他来说实在太大,像是匆忙离去时随手拿错了衣服,或是刚刚从医院里出来似的。他走路时会踩到裤脚,裤边儿已然成了破布。他带了很多怪模怪样的牛皮纸包裹,外头还捆着细绳。这种行李更像是急匆匆的分子会拿的东西,而不像是无畏旅人的物品。行李标签在铁轨问吹来的风中摇摆飞舞,每一张上都写着他的名字和地址:r。达菲尔,华棕旅馆,伊斯坦布尔。这一路我们要搭伴同行了。若是个蒙着严实面纱的尖酸寡妇岂非更好,她的提包里再装满杜松子酒或遗产,那更妙了。可眼前没有寡妇,只有徒步的旅人、拎着哈罗德百货公司购物袋准备回去的欧洲人、推销员、跟损友们待在一起的法国姑娘,还有灰头发的英国男女——带着大摞小说,好像要来一场昂贵的、文学式的。没人会去比卢布尔雅那更远的地方,而达菲尔要去伊斯坦布尔,我很想知道他去那边做什么。我孤身一人旅行,神不知鬼不觉。我没透露目的地,也没任务要完成。没人会留意到我陷人沉默,跟太太吻别,独自登上十五点三十分出发的列车。    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克拉珀姆。我认为,旅行半是逃离,半是追寻。可待我们离开了伦敦南部郊区的砖砌阳台、铺着煤炭的前院、狭窄的后花园,经过德威学院场的时候(打着领带的孩子们正在场里懒洋洋地锻炼),我已经适应了火车的韵律,把上午一直在读的新闻报道忘得一干二净:“贝比克里斯滕:一被起诉并即将获释的女子刺伤九岁女童”,没有一个字提及“小说家离家而去,不知所踪”,那倒也无妨。接着,列车经过一串联排房屋,进入了隧道。一分钟的黑暗后,眼前豁然出现一幅全新的景致:开阔的草场上,牛群咀嚼着青草,身穿蓝外套的农夫正在割草晾。我们已经远离了伦敦,远离了那个灰扑扑、湿乎乎的地下之城。在“七橡树”,我们又进了隧道,然后又瞥见了一派田园风光:田野里马匹正在用蹄子刨着地,羊儿跪卧在地上,烘干房上立着乌鸦,零星几座活动板房从一侧车窗外闪过。从另一侧车窗看出去,是一幢有着詹姆斯一世时期风味的农舍。郊区叠连着农场,这正是英格兰的风格。在好几个交道,公路上都塞满了汽车,直排到一百码开外。火车上的乘客狠狠地盯着车流,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好似在咕哝:“停车吧,混蛋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