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的起点 (未拆封)
  • 红色的起点 (未拆封)
  • 红色的起点 (未拆封)
  • 红色的起点 (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色的起点 (未拆封)

20 2.0折 99 全新

仅1件

湖南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2-04-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永烈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020162628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8页
  • 字数 464千字
【内容简介】


红的起点是“红三部曲”的部,也是部详细讲述中国诞生始末的作品,再现中国成立前后的人物与事件此次由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是叶永烈先生在2017年12月作了诸多补充的增订版,是作者生前后修订的版本。作者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书中内容丰富,材料扎实,有书信、记、采访记录、报纸、杂志、宣传资料等,历史极强。本书采用“t”字形结构:章至第六章写的是历史的横剖面,即1921年前后的中国;第七章则是纵线,写一大代表及与一大有关的重要人物自1921年直至谢世的人生轨迹;尾声以粗线条勾勒的历程。问世以来相继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两岸三地出版,并有英文版、法文版在国外市场发行。

精彩内容:

    红“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时间如东逝的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闪光的浪涛,往往颇费周折
    1950年初秋,金风驱走了酷暑,在上海市中心一条并不喧嚣繁华的马路——黄陂南路,一男一女缓缓而行。那女的东张西望,在寻觅着什么。那男的跟在她的后边,是保持半米的距离。
    那女的四十九岁,一身蓝布衣裤,一头直梳短发,普通的打扮。然而,那精心修剪过的一弯秀眉,那双秋水寒星般的眼睛,风韵犹存,看得出曾经沧桑,非等闲之辈。
    她叫杨淑慧,写信或写文章署“周杨淑慧”。她的知名度并不高。不过,那个冠于她的名字之前的“周”——她的丈夫周佛海,却是个名噪一时的人物。在汪精卫伪之中,周佛海当过“行政院副院长”(相当于副理),当过“部部长”,当过“上海市市长”,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大汉奸。1948年2月28,病死于监狱之中。
    那男的三十四岁,穿一身蓝干部服。他在出门前脱下了军装,摘掉了胸前的“民”标牌。瘦瘦的他,戴一副近视眼镜,举止斯文,倒是一派知识分子风度。
    他姓沈,名之瑜,连他的子女也姓沈。其实他原姓茹,名志成。他的胞妹茹志鹃后来成了中国的名作家。他本是画家刘海粟的门徒,1935年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后,他留在这所美术学校当助教。战争的烽火,烧掉了他的画家之梦。1940年,他离开军铁蹄下的上海,来到浙江西南偏僻的遂昌县,在那里加入了中国。从此茹志成改名沈之瑜——因为茹是中国的稀有之姓,他不改姓换名很容易使弟妹受到牵连。不久,这位画家进入苏中抗根据地,在那里当起参谋、文工团团长来。此后,他在将军统帅之下,进军大上海。解放初,他是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
    沈之瑜跟杨淑慧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如今,他与她怎有闲工夫徜徉在黄陂南路上?
    事情得从几天前的一个电话说起
    “你马上到建设大楼来一下。”沈之瑜接到了姚溱的电话。
    姚溱此人,当年以笔名“秦上校”“丁静”“萨利根”活跃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报刊上,尤以军事述评为世瞩目。外界以为“秦上校”必定是一员武将,其实他乃一介书生。他十八岁加人。1946年,二十五岁的他在上海地下市委负责文教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市传部副部长。从1959年起,姚溱被任命为副部长。1966年7月23逝世。
    沈之瑜奉命赶往位于上海福州路上的建设大楼。。新中国成立后,此处成为上海市委的办公大楼。上海市委的首脑人物等都在那里办公。那时,只要一说去建设大楼,便知是去上海市委。
    当沈之瑜一身军装跨入姚溱办公室,姚溱当即把上海市传部干部杨重光找来,三个人一起开了个小会。
    “交给你们两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姚溱用苏北音很严肃地说出了这句话。
    沈之瑜的目光注视着姚溱,急切地想知道这项不寻常的政治任务究竟是什么。
    “是这样的”姚溱顿时成了“秦上校”似的,向他俩以命令式的吻下达任务,“这项任务是同志提议,经市委讨论同意——寻找中国次代表大会会址。因为我们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明年7月1是建党三十周年纪念。作为上海市委,我们把寻找党的诞生地看成是自己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13、14和21,报刊登部文物局为搜集文物史料启事,宣称:“我局奉命在京筹设国立博物馆,把的文献实物有系统地陈列出来,以表现民在下,艰苦奋斗终于获得胜利的过程。”
    紧接着,政务院于1950年6月16以“政文董。字第24号”颁布为征集文物令,要求各地重视、征集有关文献。该命令对地方博物馆、文物陈列室的建立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此后,博物馆筹备处为庆祝中国诞辰三十周年,策划举办中国30周年纪念展览。
    中国是在上海诞生。(p24)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2020),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写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小灵通漫游未来》。后转入党史文学和小说创作,完成《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作品,这三部作品被称为“红色三部曲”。
【目录】
目 录

 

 

小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4

总序:关于“红色三部曲” 11

《红色的起点》序 13

序章  追寻 17

红色“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17

《往矣集》记述了如烟往事 19

“恒昌福面坊”原来是块宝地 21

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 23

美国发现中共一大文献 27

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稿 30

第一章 前 奏 33

出现在奥地利的神秘人物 33

列宁委派他前往中国 36

“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39

《新青年》“一枝独秀” 42

蔡元培“三顾茅庐” 44

群贤毕至北京大学 46

初出茅庐的“二十八画生” 49

大总统的午宴被“五四”呐喊声淹没 52

“新世界”游艺场窜出黑影 54

骡车载着奇特的账房先生去天津 56

第二章  酝酿 60

鲜为人知的“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60

来自海参崴的秘密代表团 64

乔装的“新闻记者”访问李大钊 67

三益里的四枝笔投奔陈独秀 72

渔阳里石库门房子中的密谈 78

张东荪和戴季陶拂袖而去 80

陈望道“做了一件大好事” 82

添了一员虎将——李达 89

作家茅盾加入了“小组” 92

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 94

第三章  初 创 97

“S.Y.”和它的书记俞秀松 97

新渔阳里六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99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101

跟张东荪展开大论战 103

《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 105

穿梭于京沪之间的“特殊学生”张国焘 107

“亢慕义斋”里成立了北京小组 109

罗章龙和刘仁静加入北京小组 111

第四章  响  应 113

……

第五章 聚  首 138

……

第六章  成  立 166

……

第七章  锤 炼 206

……

尾声  中国共产党历程 25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