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保证】新知文库101:筷子——饮食与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保证】新知文库101:筷子——饮食与文化

32 5.5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晴佳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02

上书时间2022-09-25

静听松风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晴佳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9-02
  • ISBN 9787108064233
  • 定价 58.00元
【内容简介】

今天世界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个用筷子进餐。大约7世纪以来筷子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一种独特饮食习惯的产生。因此有学者指出,依照取食方式的特点,亚洲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筷子文化圈”,它同时与儒家文化产生和影响范围相一致。历史上,筷子的地位和使用,随着北方面食的出现和普及、南方消费大米的增加、茶点的流行以及合食制的产生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也逐渐形成。筷子还被赋予了美好的爱情意义和道德价值,而不同材质的筷子也有独特的内涵。随着现代消费主义的流行,一次性筷子风靡全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环保问题。

【作者简介】

王晴佳(Q. Edward Wang),美国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学者。英国季刊《中国的历史学》(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主编。主要从事中外比较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目录】

中文版序言 1

 

大事年表 11

 

第1章 导言 13

 

  今天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用筷子进餐。大约7世纪以来筷子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一种独特饮食习惯的产生。因此有学者指出,依照取食方式的特点,亚洲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筷子文化圈”,它同时与儒家文化产生和影响范围相一致。历史上,筷子的地位和使用,随着北方面食的出现和普及、南方消费大米的增加、茶点的流行以及合食制的产生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也逐渐形成。筷子还被赋予了美好的爱情意义,而不同材质的筷子也有独特的内涵。随着现代消费主义的流行,一次性筷子风靡全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环保问题。

 

第2章 为什么是筷子?筷子的起源及最初的功能 35

 

  高邮龙虬庄发现了中国有可能最早的筷子原型,此后更多的考古发现表明筷子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烹饪工具,且用途甚广。勺子才是最早用于进食的主要工具,即文献中的“匕”或“匙”。大约从周代开始,刀和叉仅用来在厨房里准备食物,而不作为进餐工具。吃熟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征,而中国人“尚热食”的传统则直接导致筷子的产生。在战国晚期,筷子完成了从烹饪工具到进食工具的转换。

 

第3章 菜肴、米饭还是面食?筷子用途的变迁 83

 

  从汉代到唐代,勺子虽然仍然作为主要的餐具,但由于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筷子便成为食用面条、饺子等尤其是饭菜一体的面食的首选工具。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的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很多金、银、铜等金属筷子被制作出来。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发明,更加拓展了筷子的使用范围。由于唐代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扩张,“筷子影响到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经粗具规模。

 

第4章 筷子文化圈的形成:越南、日本、朝鲜半岛及其他 133

 

  越南是亚洲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由于历史上与中国关系最密切,故而受到中国尤其是南方饮食文化影响最多。越南人用筷子的习惯和对筷子形制的喜好都与中国相似。7 世纪,日本的遣隋使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带回本国。朝鲜半岛由于拥有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尤其从13 世纪开始,受到蒙古人游牧饮食和文化的影响,更加倾向于使用金属筷子。各种历史文献的记载显示,唐宋时期,受到中国影响的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基本上形成了用餐具进食的习惯;而在东南亚其他地方以及西域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人们仍然以手进食。西域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和战争中相互影响,逐渐养成使用餐具进食的习惯,并将筷子与刀叉组合使用。到了14世纪,筷子文化圈扩展到蒙古草原和中国东北地区。

 

第5章 用筷的习俗、举止和礼仪 182

 

  自唐宋始,中国水稻种植的推广促使人们的主食发生了改变,烹饪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炒菜的普及、饮茶伴随茶点的风尚,以及合食制的出现,都使筷子原来“h”的位置有了质的提升。元代饺子和涮羊肉的流行亦扩展了筷子的用途。到了明代,筷子常常成为餐桌上唯一的餐具。“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一方面,正确使用筷子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另一方面,分享食物、一起吃饭又是改善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共用餐具甚至成为表达友情和爱情的特殊方式。

 

第6章 成双成对:作为礼物、隐喻、象征的筷子 243

 

  筷子成双,长久以来在筷子文化圈内作为新婚夫妇互赠以及亲朋馈赠的信物和礼物。中国古代还有用筷子占卜的记载,拿筷子的方式、举起筷子、掉落筷子、折断筷子都有一定的预兆和含义。日本人认为筷子能够建立人与神、生与死、阴与阳之间的精神联系。不同质地的筷子寓意也不一样:象箸是奢华的代表;金箸在历史上常由皇帝用来奖赏忠诚得力的大臣,也是皇室礼物和祭祀用品;从实用角度看,银箸更受大众欢迎;玉箸精致易碎,在中国古代常用来作为事业成功和生活富华的象征,唐代诗人还用它来比喻眼泪,表达相思、愁怨等情绪;竹筷则是朴素生活的代表。由于筷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所以人们以其长度作为其他物品的标尺,用其形状――直――比附人的品格。

 

第7章 架起世界饮食文化之“桥” 306

 

  筷子在日语中的发音与“桥”一样,它确实起到了连接世界各地不同饮食文化的作用。16―19 世纪,从欧洲等地来中国的传教士和旅行者都对人们使用筷子有观察和记录。用筷子吃饭时而被视为比用刀叉更加优雅从容的就餐方式,但是共食制又让它被看作与现代医疗卫生观念相悖的行为。一次性筷子的大规模出现似乎是解决在外就餐卫生问题的好办法,它同时扮演了推广亚洲食品的重要角色,但也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目前许多人开始呼吁“让我们自己带筷子”行动,尽量避免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筷子带来的问题。

 

结语 336

 

参考资料 34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