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 左传正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左传正宗

20 3.4折 59 九品

仅1件

辽宁鞍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索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北12中

上书时间2023-05-13

奥迪陆佰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索 著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8059723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19页
  • 字数 906千字
【内容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此外,从汉代开始,《左传》就被尊为“经”,所以还是传统儒学和国学的核心经典。因此,无论是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在文学史、文化史以及经学史上,《左传》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左传》一书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成书时间约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年。学界一般认为,左丘明写《左传》的原意是用来解释《春秋》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大事纪要性质的编年体史书,类似于今天的大事年表,相传为鲁国历代史官所记,孑L子曾做过修订,在先秦时期就被尊为“经”。《春秋》记事从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至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止,共242年。《左传》记事也同《春秋》一样,以鲁国国君的世次为序,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依次经过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公,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比《春秋》多记了13年,共记录了255年的历史。(《左传》中鲁哀公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81年~前479年)“孔丘卒”的《春秋》经文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所补,称为“续经”。)最后又附记了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晋国韩赵两家灭智伯一事。
今天所见到的《春秋》共一万六千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大事,每条记载多则二十余字,少则几个字,其简约程度可想而知。由于《春秋》记事过于简约,所以《左传》对《春秋》的解释与今天常见的注解并不相同,其重点不在于字词的注音释义,而在于增补史实以印证、阐发、补充,甚至订正《春秋》。如《隐公元年》“郑伯与其弟共叔段争斗”一事,经文记载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仅9个字,《左传》对这一条的解释却用了540多个字,从庄公和共叔段出生开始,到把共叔段驱逐出郑国,将其母亲姜氏安置到城颍,最终又与姜氏“和好如初”为止,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做了全面、详尽而又精炼的记述,塑造了郑庄公、共叔段、姜氏、祭仲、公子吕、颍考叔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文字则是经文字数的六十余倍。从而使后人在详细了解发生在郑国的这一重要事件的同时,更准确地理解了《春秋》经文的义理,并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宫廷矛盾、风土人物等有了较明晰的认识。此外,《左传》还补充了发生在当时而《春秋》没有记载的一些事件,其文字被称为“无经之传”。
【作者简介】
李索,男,1954年生,文学博士,教授,现任大连大学文学院院长1982年起在高校从事汉语史和中国古典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主编高校本科教材2部。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市科研成果奖8项。
【目录】
卷一隐公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卷二桓公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
卷三庄公
卷四闵公
卷五僖公
卷六文公
卷七宣公
卷八成公
卷九襄公
卷十昭公
卷十一定公
卷十二哀公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见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