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
7
1.8折
¥
3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闫俊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1
上书时间2022-01-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闫俊 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1530318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字数
1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内容简介】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系统化研究,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回顾,阐明农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遵循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的构建思路,重点论述公共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最终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 【作者简介】
-
闫俊,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物资学院教师,清华大学社保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养老金工作室资深成员。从事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分析、养老金公共治理、福利经济学税收激励方向研究。具有长期地方政府财税工作经验,曾任职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工行(ICBC)上市税务审计工作。长期兼职从事管理咨询、教育培训工作,在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员工福利方案设计、境内所得税筹划、家庭退休规划领域具有实务专长。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线路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动态
1.4.2 国外动态
1.4.3 综合评述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
2.1.2 社会养老保险
2.1.3 农民与农村养老
2.2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类型和模式
2.2.1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类型
2.2.2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2.3 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3.1 概念辨析
2.3.2 城乡统筹的基本原则
2.3.3 城乡统筹的基本目标
2.4 本书研究依据的基础理论
2.4.1 制度变迁理论
2.4.2 公共品选择理论
2.4.3 公共财政理论
2.4.4 生命周期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借鉴
3.1 发达国家养老金制度概况
3.1.1 美国
3.1.2 英国
3.1.3 日本
3.1.4 德国
3.1.5 瑞典
3.1.6 新加坡
3.2 国外农民养老金制度模式
3.2.1 国民年金模式
3.2.2 社会保险模式
3.2.3 自愿储蓄模式
3.2.4 补充保险模式
3.3 典型国家农民养老金制度安排
3.3.1 德国:专门制度安排
3.3.2 日本:综合制度安排
3.3.3 共同特征
3.4 国外农民养老金制度安排经验
3.4.1 养老模式变迁规律体现制度建设背景
3.4.2 农民养老保障政策与农业政策紧密关联
3.4.3 公共财政在农民养老保障中承担主要责任
3.5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启示
3.5.1 农保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
3.5.2 农保需要建立专门经办机构
3.5.3 农保需要统筹城乡发展64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的变迁
4.1 农村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
4.2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历史回顾
4.2.1 第一阶段:家庭养老向集体养老演进(1949年~1980年)
4.2.2 第二阶段:集体养老向社会养老演进(1980年~2002年)
4.2.3 第三阶段:社会养老保障探索(2002年至今)
4.3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积极作用
4.3.1 家庭养老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
4.3.2 家庭养老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
4.3.3 家庭养老有利于自我认同
4.4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4.4.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4.4.2 土地保障功能不可靠
4.5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续存原因
4.5.1 经济原因
4.5.2 社会文化因素
4.5.3 国家政策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5.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5.1.1 探索阶段(1986年~1991年)
5.1.2 发展阶段(1991年~1998年)
5.1.3 整顿阶段(1998年~2002年)
5.1.4 创新阶段(2002年至今)
5.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效果评价
5.2.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5.2.2 现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5.2.3 现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
5.2.4 现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
5.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5.3.1 制度设计缺陷
5.3.2 执行中的问题
5.4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评价
5.4.1 缺乏明确的理念与定位
5.4.2 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
5.4.3 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框架构建思路
6.1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框架的指导思想
6.1.1 考虑城乡差别的特殊性
6.1.2 满足农民最低养老需求
6.1.3 预留城乡制度整合接口
6.2 以统筹城乡为导向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框架
6.3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明确的重大问题
6.3.1 政府责任定位问题
6.3.2 农民养老补贴问题
6.3.3 城乡统筹衔接问题
6.3.4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7.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7.2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7.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参保意愿分析
7.3.1 农民群体的分层及其养老需求的复杂化
7.3.2 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
7.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7.4.1 资金筹集模式
7.4.2 基金运营方式
7.4.3 制度模式设计
7.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分析
7.5.1 老年贫困的界定
7.5.2 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的确定
7.5.3 静态成本分析
7.5.4 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典型分析: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
8.1 北京市农村养老状况
8.1.1 农民养老观念转变
8.1.2 子女赡养负担加重
8.2 北京市农保改革探索
8.2.1 发展历程
8.2.2 新农保政策内容
8.2.3 新农保改革动因
8.3 北京市新农保制度公共价值
8.3.1 制度覆盖全体
8.3.2 待遇惠及人人
8.3.3 城乡衔接统一
8.4 对北京市新农保制度的评估
8.4.1 评估原则
8.4.2 评估方法
8.4.3 评估标准
8.4.4 评估对象
8.4.5 评估内容
8.4.6 评估结果
8.5 北京市新农保制度存在的不足
8.5.1 养老保障替代率较低,支柱单一
8.5.2 养老保险覆盖面尚有空白
8.5.3 缺少防范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冲击的机制
8.6 进一步完善北京新农保的建议
8.6.1 建立最低养老金标准
8.6.2 对养老储蓄实行积极税收政策
8.6.3 坚持信托原则打造养老金受托人制度
8.6.4 强化经办机构和建设社保银行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