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
本店两天左右发货 着急发货的请不要下单 正版新书
¥
13.34
2.3折
¥
58
全新
库存100件
作者常修泽 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常修泽 著
-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212080112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430千字
- 【内容简介】
-
《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用新的思维去有效应对。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将把经济结构转型列为重要内容。2015年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尤其强调“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徽人民出版社新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专家常修泽教授新著的《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正是运用“新思维”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著作。该书不同于以“物本型”增长主义为主线的著作,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引”的主线思维,并将“人本型结构论”这一“新理念”贯串到中国经济的“六大结构”中,点出了化解的“命门”。
作者提出:需求结构,核心是提高“居民消费率”和“藏富于民”;供给结构,核心是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要素投入结构,核心是“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资源环境,核心是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城乡结构,核心是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鸿沟”;区域结构,核心是区域协调、防止“板块碰撞”。为此,需要新的体制支撑。
全书共十章,四十余万字。不仅思想新颖,而且载有作者调研得来的大量鲜活材料和案例,对研究和推进“十三五”乃至更长期间的结构转型及规划编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 【作者简介】
-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1949―2009年《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典者。
长期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理论与决策研究。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顾问等。
常修泽教授独自著有《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产权人本共进论》等学术理论著作,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
常修泽教授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新世纪以来,其参与主持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为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曾分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2004,2005)。
国际上,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国际名人录》第26版。近年多次应邀到海外讲授他提出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中国第三波转型理论”。
- 【目录】
-
第一章导论: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历史性转型\[001\]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001\]
一、需求结构\[002\]
二、供给结构(产业结构)\[005\]
三、要素投入结构\[006\]
四、另一种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008\]
五、城乡结构[011]
六、区域结构[013]
第二节新阶段新情况对结构的新挑战[014]
一、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014]
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挑战[017]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022]
四、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026]
第三节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趋势[029]
一、人均中等收入向人均“中高收入”阶段的转变[029]
二、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主导”的转变[032]
三、“物本城镇化”向“人本城镇化”的转变[035]
四、单一经济改革向 “五环改革”的转变[035]
第四节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意义[037]
一、近期意义:中国经济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结构转型[037]
二、远期意义:结构转型与中国第三波历史大转型[043]
三、世界意义:中国结构转型与世界三大潮流[053]
第二章人本型结构论的真谛:以人的发展为导向[056]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056]
一、“人”的位置在哪里:从30年两条曲线的“剪刀型离差”谈起[056]
二、笔者相关探讨:从“人发指导性理念”到《人本体制论》
的出版[060]
三、人类发展趋势:从佩鲁的“新发展观”到联合国的
“人类发展指数”[063]
第二节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及其延伸[065]
一、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人的发展真谛[065]
二、逻辑的延伸:从“天―地―人产权”角度把握结构转型趋势[066]
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导向”[066]
第三节人本导向对结构转型的引领作用[068]
一、人本导向的需求结构: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和“藏富于民”[068]
二、人本导向的供给结构:重在发展与人相关的服务业和新兴
产业[069]
三、人本导向的要素投入结构:重在人的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070]
四、人本导向的资源环境:重在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071]
五、人本导向的城乡结构:重在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鸿沟”[072]
六 、 人本导向的区域结构:重在实现区域协调和人际和谐[073]
第四节本书作者关于转型的三篇论文[074]
一、中国:如何迈向幸福国家[074]
二、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灵魂[077]
三、“十三五”建议: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2015年2月在“欧洲思想实验室”关于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专题
发言稿[082]
第三章需求结构转型:以消费者为本位的消费主导型结构[087]
第一节从“人”的发展角度对 “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
的反思[088]
一、近年发达国家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三个变化[088]
二、 “内需主导型”防止堕入“投资驱动型”模式的陷阱[091]
三、“投资驱动型”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政府主导型”作怪[092]
第二节中国消费现状分析[092]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的态势[092]
二、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比较[093]
三 、居民消费率提高的目标[094]
第三节如何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十字箴言[094]
一、“能消费”:调整收入分配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094]
二、“敢消费”:社会保障[096]
三、“放心消费”:消费安全[097]
第四章产业结构转型: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098]
第一节历史方位与中国产业结构格局[098]
一、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位[098]
二、中国“新四化”之路:新的求解[100]
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发展格局[101]
四、从国际比较中审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性[102]
第二节发展服务业(上):生产性服务业[104]
一、金融服务业[104]
二、现代物流业[105]
三、交通运输业[106]
四、技术与信息服务业[106]
五、商务服务业[106]
六、设计咨询服务业[107]
七、人力资源服务业[107]
八、节能环保服务业[107]
第三节发展服务业(中):生活性服务业[107]
一、医疗健康服务业[108]
二、商贸流通服务业[113]
三、旅游服务业[116]
四、居民服务业[118]
五、文化创意服务业[118]
六、体育健身业[121]
七、房地产业[122]
八、市场化的教育培训业[123]
第四节发展服务业(下):笔者以往研究报告与案例分析[124]
一、决策研究报告:《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的五组经济关系
研究》[124]
二、在国务院关于服务业发展规划会上的发言提纲(2011)[131]
三、以包容性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南开发展论坛上的
发言[135]
四、案例分析: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142]
第五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战略意义与培育基础[144]
一、把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144]
二、主要实施原则的考虑[145]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146]
第六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146]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其引发的“互联网+”[146]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48]
三、生物产业[150]
四、新材料产业[151]
五、节能环保产业[152]
六、新能源产业[152]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154]
第七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155]
一、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方略[155]
二、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156]
三、注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56]
第八节不可忽视的三个“固本型”产业[156]
一、与十几亿人“吃饭”相关的农业[156]
二、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制造业[157]
三、与“海洋大国”匹配的海洋产业[158]
第五章要素投入结构(上):以创新者为动力的创新驱动[160]
第一节“三高一低”:中国经济的痼疾及其医治[160]
一、痼疾难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160]
二、劳动力价格扭曲:粗放型的“并发症”[162]
三、摆脱传统结构的“双引擎”之一:技术创新[164]
第二节本书作者关于创新体系的探索[165]
一、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创新论》切入[165]
二、20世纪90年代:系统探讨现代企业创新体系[166]
三、世纪之交:探索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166]
四、21世纪00年代: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167]
五、2013年:正式提出“创新立国战略”[168]
第三节中国创新体系的构建[169]
一、以千千万万个“创客”和企业创新为基础[169]
二、以产业创新为栋梁[171]
三、以国家创新为制高点[171]
四、创新体系的五大体制支撑[172]
第六章要素投入结构(下):天人合一、绿色发展[175]
第一节35年前笔者的忧虑及当前的环境危机[175]
一、35年前笔者的忧虑:论文《“竭泽而渔”后患无穷》
原文[175]
二、当前中国资源环境“后患已现”[181]
第二节从四条线路推进中国的绿色发展[182]
一、技术线:向技术要绿色[182]
二、结构线:向结构要绿色[183]
三、政府线:向规制和政策要绿色[183]
四、市场线:向产权要绿色[183]
第三节资源环境产权:绿色发展的制度探索[185]
一、我为什么提出构建环境产权制度[185]
二、资源环境产权的主要内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产权保护
制度[186]
三、如何用资源环境产权促进结构转型[187]
第四节天地人产权论[188]
一、“天”――环境产权[189]
二、“地”――资源产权[197]
三、“人”――人力产权[201]
四、“合”――天地人产权关系之耦合[205]
第七章城乡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型[209]
第一节二元结构:对人的压抑和摧残[209]
一、伯克和刘易斯:二元结构的提出[209]
二、中国二元结构的体制原因[209]
三、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210]
第二节城镇化:物本城镇化,还是人本城镇化[211]
一、30多年中国城镇化的进程[211]
二、用“人本体制论”审视中国的城镇化[212]
三、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213]
第三节城乡一体化发展:产权关系、资源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218]
一、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农民三类产权问题[218]
二、公共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220]
三、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五个方面[220]
第八章区域结构: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转型[223]
第一节笔者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223]
一、20世纪80年代提出“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的背景[223]
二、“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224]
第二节新阶段新布局:关于实施“新四沿”发展战略的探讨[237]
一、升级版的“沿海”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为重点[238]
二、升级版的“沿江”战略:以长江经济带拉动大长江流域
经济发展[244]
三、升级版的“沿线”战略: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拉动中国和
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249]
四、升级版的“沿边”战略:实施边境或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沿边
发展项目[251]
第三节试验区、战略区和主体功能区:如何突破[254]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系列(试验区)[254]
二、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系列(战略区)[256]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功能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256]
第四节关于区域发展的若干重点案例研究[257]
一、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分析[257]
二、安徽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267]
三、皖江经济带: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研究[272]
四、海南: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277]
第九章“特殊的区域关系”:两岸之间如何“合赢天下”[282]
第一节两岸寻求“合赢天下”命题的提出[282]
一、“聚兴中华”是整个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呼唤[282]
二、两岸都应有共同振兴中华的博大容量[285]
三、两岸聚兴中华应从结构、主体、功能三个方面努力[285]
四、经济合作: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287]
第二节建立“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288]
一、两岸经济互补性和“双向贡献”:建立两岸“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
合作机制的经济基础[288]
二、建立两岸“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的迫切性[290]
三、两岸经济合作的几个重要领域[290]
第三节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新的热点地区[293]
一、环渤海地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的新热点[293]
二、关于渤―台产业合作分析[295]
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渤―台合作的潜在领域[297]
第十章结构转型的体制支撑[300]
第一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新阶段战略[300]
一、中国经济改革究竟走到了哪一步[300]
二、经济改革的轴心:寻求“三个解放和发展”[305]
三、包容性改革:中国中长期全方位改革的战略选择[307]
四、用结构转型倒逼经济体制改革[313]
第二节政府体制改革:首当其冲[313]
一、“政府转型”――结构转型的关键之所在[313]
二、政府职能转变难以进展的原因[314]
三、切实行动:“三张清单”与加强监管[315]
第三节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所有制结构改革[317]
一、人本型结构呼唤混合所有制经济[317]
二、结构转型:改革“战车”需向垄断性行业纵深推进[322]
三、结构转型要求民营经济从理论到实践实现突破[323]
第四节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其他改革[325]
一、财税体制改革[325]
二、金融体制改革[326]
三、资源性价格改革[327]
第五节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对外开放[328]
一、适应新形势调整对外贸易格局[328]
二、调整引进外资格局:引导PDI三流向[329]
三、优化中资外投格局与发起创办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329]
四、自贸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330]
参考文献[336]
后记[3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