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

680 六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华易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4204

上书时间2024-06-23

文源阁怀旧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六品
些许瑕疵如图。书口水迹霉迹,后封破损,书口灰尘,内3页破损如图内容完整不影响阅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华易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51354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26页
  • 字数 21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华易学大辞典(上下)》由易学概论卷、《周易》经传辞汇卷、帛书《周易》辞汇卷、竹书《周易》辞汇卷、易学史卷、易学人物卷、国际易学卷、易学论著卷八大卷组成。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被列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这部成于几千年前的典籍,其深刻的哲理却蕴藏在卜筮框架之中,表现为哲学与迷信并存的特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学者在《周易》的研究整理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后来风靡世界的“《易经》热”相比,却显得不足了。当国外科学家们从古老的《周易》中获得启示,并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以崭新的视角重新观察这部珍贵的文化典籍时,在《周易》发源地的中国却依然有不少人将《周易》看成是单纯的卜卦神算之书,热衷于用之以占卦算命。因此探索与研究这部古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典籍,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组织了《中华易学大辞典》编委会,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介绍历代易学研究的成果,以科学的态度引导易学研究的方向。
  本辞典各卷自成系统,每卷前有编撰说明,对编排体例与撰写内容略有说明。
  本辞典各分卷辞条有少量相互重复,但因叙述角度不同,故予以并存,查阅时可以互相参见。
  本辞典辞条按分类编排,为方便读者,书前有分类目录,书末有笔画索引。
【目录】
出版前言
古棣献辞
任继愈献辞
苏渊雷献辞
张岱年献辞

导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编《易》叙语
易学概论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周易》经传辞汇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附:《周易》全文
附:《周易》经传难字读音
帛书《周易》辞汇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附:帛书《周易》释文
竹书《周易》辞汇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附:楚竹书《周易》释文
易学史卷
编 撰说明
上编 易学流派
下编 易学史辞汇
易学人物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国际易学卷
编 撰说明
正文
易学论著卷
编 撰说明
上编 易学专著提要
中编 易学专著总目
下编 易学论文总目
插图
笔画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些许瑕疵如图。书口水迹霉迹,后封破损,书口灰尘,内3页破损如图内容完整不影响阅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