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

10 4.5折 22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昌文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

上书时间2024-11-15

恺硕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昌文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327404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阁楼人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沈昌文先生的自述,题为“出于无能”。有讲究,道出了作为编辑家的一种办刊态度。王蒙在本书序言中说出了这样一层意思,《读书》之所以为《读书》,主要是该刊编家突出了“三无”,即:无能、无为、无我。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办刊态度,且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风范。沈昌文先生的自述,其实就是体现了《读书》办刊历程中的“三无”精神,通篇自述,论人及事,几乎写到了与《读书》相关的所有人,包括了陈翰伯、陈原、史枚、丁聪等《读书》元老,也写了《读书》的主要撰稿人,如吕叔湘、金克木、黄裳、张中行、冯亦代、辛丰年、赵一凡等,还写了《读书》编辑部的几位编辑,沈先生誉为“阁楼上的疯男女”,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三位女编辑,一位是工人(油漆工),一位是“工农兵大学生”,而一直在少数优秀读书人当中享有美名的才女赵丽雅(杨之水),入《读书》编辑室之前,身份竟是卡车司机。沈昌文先生只是在“自述”最后一节才点到自己,且写的也是低调和“无能”,这也是“无我”精神的体现吧。
【作者简介】
作者沈昌文,男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从1945年3月至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
由他主编的《读书》杂志,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目录】
王蒙:序 有无之间 

沈昌文:自述 出于无能 

知识分子——我们的对象 

病中的列宁 

预测未来 

我们的五周年 

挑战 

小文章 

加强书评 

改革需要知识 

“荷马”不是“罗马” 

补白之乐 

读其书,知其人

一读再读的书

多树几块“指路牌”

禁锢与指导

拓展思维空间

作家手稿

看动静的窗口

服务日

书评的自由

傅雷家书墨迹展

德不孤,必有邻

说宽容

不可言说

看海外

人情的联系

提倡反思

看书内,想书外

“不伦不类”

旧学新知

再说宽容

且看文章高手

解放编辑

敏感或贤明

这一声喝得好!

文化的共识

面对“文化热”

改变习惯

海外归来

老将丁聪

通往“精英文化”的桥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