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曲艺理论家和作家啸峡(陈笑暇)手稿:《方纪在津的作为》16开11页
¥
3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陈笑暇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1页
货号综合11
上书时间2021-03-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陈笑暇,又名陈啸峡。资深曲艺理论家和作家,天津市艺研所的研究员、天津作协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相声大全编委、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喜剧研究会理事。
陈笑暇对戏剧、曲艺均有研究,尤其对天津曲苑的历史和掌故了如指掌,相关著作颇丰。退休之后,亦奔走于茶楼、社区、剧团之间,积极热情支持曲艺事业,赢得广泛称赞。
陈笑暇早年丧父,自幼家境贫困。在旧社会,这样的孩子必然要过早地担起家庭的担子,所以他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边上学,边做小贩。他家当时住在南马路,每天上学前和下课后,得卖报、卖糖果和戏单儿,进出于南市的各个书场、茶社和杂耍场地(当时曲艺和魔术杂技同台演出,称什样杂耍)。四十年代的天津,作为水旱两路码头和商业城市,以成为艺人的荟萃之地。像刘宝全、白云鹏、金万昌、荣剑尘、骆玉笙、张寿臣、戴少甫、常宝坤、马三立、于俊波、侯宝林、郭荣起、林红玉、高五姑、小岚云等名家,经常登台献艺。陈笑暇终日接触他们的演出,使他逐渐爱上了曲艺,兴趣越来越大。后来就一心遐想着日后能够从事曲艺事业。但是,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耳濡目染,正是一种最好的启蒙教育。他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却使他没有可能去拜师学艺。
解放后,陈笑暇终于实现了他献身曲艺事业的夙愿。从一九五零年开始,他先后参加了和平区、南开区等文化馆的文艺演出队。演出过相声、快板和活报剧等。后来又参加了天津电台和群众艺术馆的曲艺创作组,在这些部门的培养、帮助下,他终于在一九五八年从棉纺二厂调到《海河说唱》编辑部,正式踏上了专业曲艺工作的岗位。
由于他是业余出身,所以他对业余曲艺活动有着特殊的感情。把辅导和培养业余曲艺骨干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二十年来,市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和各区文化馆俱乐部组织的曲艺学习班,他都去讲过课。不计较道路远近,时间早晚,酷暑寒冬和年节假日,一贯是风雨无阻。有一次天下暴雨,马路上积水成河,他犹豫了一下,晚上的曲艺班讲课还去吗?学员们还能到吗?又一想,假如学员去了,我这个老师没去,岂不是叫学员失望?于是,他冒雨赶到文化宫。结果有三名学员来了,他认真地给他们上了课,等他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在业余作者中发现好"苗子",他更是多方指点、扶持,甚至自己花钱给他们买学习资料和观摩票,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他教过的学员中,有的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了,有的进入了专业团体,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河北省曲艺团的快板书演员常志,在当业余演员时听过他的课,并把自己写的第一个作品交给他修改;原中央广播说唱团的青年作者杨锡均,在河北省某县文化馆工作时,也曾听过他的课,后来有了交往,陈笑暇发现他很有创作才能,曾向天津市曲艺团荐举。但是,这个人才也被著名山东快书演员赵连甲同志发现了,很快把他介绍到中央广播说唱团当了创作员,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时间里,杨锡均与马季等同志合作,写出了《白骨精现行记》 、 《舞台风雷》等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业余作者石世昌是陈笑暇的老学员,经他多年培养,进步很快,已于去年调到市曲艺团搞专业创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