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86 八五品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英时 著;舒炜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2-28

雅赛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有划线 介者勿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英时 著;舒炜 编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40220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现代儒学的困境
  儒学在中国史上遭遇困境不自现代始。孔子之后有杨、墨,特别是墨家的挑战,这是第一次困境。汉晋之际有新道家反周孔名教的运动,这是第二次困境。这一次困境的时间特别长,因为继反名教之后便是佛教长期支配中国的思想界和民间信仰。第三次困境发生在晚明。由于泰州学派的风行一时,遂有“三教合一”运动的兴起,李卓吾承王阳明之说而更进一步,公开宣称“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次运动虽未如魏晋时代明标“反名教 ”之名,但实际也相去不远,所以才引起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大声疾呼。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序》中更明白地指出:泰州学派到了颜山农、何心隐诸人手上,“已非复名教所能羁绊”。
  如果从历史背景着眼,我们不难看出,这三次反儒学的思想运动都爆发在中国社会解体的时代。解体的幅度有大有小,深度也颇不相同,因此对儒学的冲击也有或强或弱之异。但以现代的眼光看,上述三次社会解体都没有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大格局。儒学在经过一番自我调整之后,仍能脱出困境,恢复活力。
  现代儒学的困境则远非以往的情况可比。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在西方势力冲击之下开始了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事实上今天还没有走到终点。由于社会解体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创新”与“保守”(198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8年)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1992年)-答姜义华先生
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990年)
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1995年)
附:“天地君亲师”的起源(1996年)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1994年)-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1997年)-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表现
儒家思想与日常人生(1997年)
《现代儒学论》自序(1997年)
儒家“君子”的理想(1986年)
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1992年)
侠与中国文化(1998年)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2000年)
怎样读中国书(1991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