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儒墨关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儒墨关系研究

内里全新

20 7.1折 28 九五品

库存2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德立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8-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德立
  •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4708820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0页
【内容简介】
先秦儒家代表春秋时期以来的精英阶层思想,墨家代表战国时期一般社会阶层的思想。墨子学于儒家,又不满儒家的仁爱等主张,遂展开对儒家的批判。孟子与荀子站在儒家仁义的核心价值立场上,对墨子“非儒”进行了回应。孟子重点批判了墨家的兼爱学说,又对墨学有所吸收,融入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中;荀子侧重批评墨家的节葬与非乐学说,重点阐发了礼治思想。墨家与儒家后来“穷”“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善于根据时代需要回击异端的批判,又可以吸收包括异端在内的思想学说。先秦儒墨的思想纠葛,使得墨学精华皆入于儒。《先秦儒墨关系研究》揭示了影响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思想的变迁的墨学因素,这有助于澄清先秦儒家与墨家思想的演进历程,进而把握早期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先秦儒墨关系史是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想的互动与交融,构成了古代“精神觉醒”时期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开创了中国文化包容传承创新之路。
【作者简介】
      孔德立,男,1974年10月出生于山东曲阜,孔子第77代孙,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院党委委员、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处特聘专家、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秘书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副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学术委员,山东省高端儒学研究人才“尼山学者”,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

      主要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曾应邀赴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法国、日本、泰国、越南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与演讲,曾应邀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交通部党校、中国保利集团、深圳海事局、诺言财富、运城永济农商银行等单位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多次承担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专项教学任务等。 
【目录】
目 录

绪 论 …………………………………………………………………… ( 1 )

一、问题的提出……………………………………………………… ( 2 )

二、研究现状………………………………………………………… ( 4 )

上篇 综合研究

第一章 先秦诸子的起源与儒墨异途………………………………… ( 15 )

第一节 精神觉醒时期的先秦诸子………………………………… ( 15 )

第二节 从继承传统与关注现实看诸子的起源…………………… ( 20 )

第三节 从天道到人道的思想发展看儒墨异途…………………… ( 30 )

第二章 儒家的兴起与重建礼仪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一节 孔子建立礼仪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二节 “七十子”与儒家传统的初步形成… …………………… ( 44 )

第三章 墨家的崛起及主要学说……………………………………… ( 53 )

第一节 儒家学说是墨家的重要思想来源………………………… ( 53 )

第二节 墨子与墨家的主张………………………………………… ( 56 )

第四章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 ( 76 )

第一节 墨孟的天命鬼神观…………………………………………( 77 )

第二节 墨孟的丧葬与礼乐观……………………………………… ( 81 )

第三节 墨孟的命运观……………………………………………… ( 84 )

第四节 墨孟的论辩术与社会责任………………………………… ( 87 )

第五节 墨孟的贤人观……………………………………………… ( 89 )

第五章 荀子辟墨与儒学的新发展…………………………………… ( 93 )

第一节 荀子辟墨…………………………………………………… ( 93 )

第二节 荀子对墨子思想的吸收…………………………………… ( 98 )

下篇 专题研究

第六章 从“和”“同”关系看先秦儒墨政治学的演进…………… ( 103 )

第一节 弃同求和:西周到春秋时期政治学的演进……………… ( 103 )

第二节 和而不同:孔子的协调政治论…………………………… ( 106 )

第三节 尚同:墨子的服从政治学………………………………… ( 108 )

第四节 子思的“和”“同”思想… ……………………………… ( 112 )

第五节 人性之“同”与政治之“和”:孟、荀的政治学… …… ( 113 )

第七章 “神道”何以“设教”— 先秦儒墨的宗教思想… ……… ( 118 )

第一节 从“神道设教”到“人道教化”… ……………………… ( 119 )

第二节 孔子以“人道”为核心的“神道设教”… ……………… ( 123 )

第三节 墨子的神道设教思想……………………………………… ( 130 )

第四节 子思的“神道设教”思想………………………………… ( 137 )

第八章 先秦儒墨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 142 )

第一节 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体系的伦理学说……………… ( 142 )

第二节 墨子的兼爱伦理学………………………………………… ( 145 )

第三节 见善如不及:孟子之善根于心…………………………… ( 148 )

第四节 礼以经纶、学以明理:荀子的伦理学…………………… ( 150 )

余 论…………………………………………………………………… ( 159 )

附 录…………………………………………………………………… ( 163 )

参考文献………………………………………………………………… ( 169 )

索 引…………………………………………………………………… ( 178 )

后 记…………………………………………………………………… ( 183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