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者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团结出版社【0-1-】

书中前一部分的平铺直叙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感动。那个时期、那样的生活,实在离我太遥远了。无论用怎样的想像力也无法近距离感受云南边境生活的艰苦。所以,读得不紧不慢。直到书中讲到4位女宣教士中,有两位因为难产而离开人世,出生几个月的孩子也因为艰苦环境中染上的疾病而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心开始收紧。那些萦绕在我心头几年的关于苦难的问题,再一次回到我的心里。   接下来读到的内容开始让我泪流满面、

15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典]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7-15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客旅》读后感—瑞典宣教士在云南用生命见证上帝的爱
  《客旅》讲述的是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云南的生死传奇。作者路得是1928年深入云南幕水传教的瑞典人卡尔和哈拿的女儿。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在怀里,飘洋过海来到云南腾冲。二战期间,和父母伦为日本战俘,差点死在日本军的枪口下。她用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一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云南的生活,以及二战期间日军的惨无人道和他们九死一生的悲惨经历。
  书中前一部分的平铺直叙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感动。那个时期、那样的生活,实在离我太遥远了。无论用怎样的想像力也无法近距离感受云南边境生活的艰苦。所以,读得不紧不慢。直到书中讲到4位女宣教士中,有两位因为难产而离开人世,出生几个月的孩子也因为艰苦环境中染上的疾病而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心开始收紧。那些萦绕在我心头几年的关于苦难的问题,再一次回到我的心里。
  接下来读到的内容开始让我泪流满面、心情跌宕起伏。“爸爸!妈妈!日本人来了”一章中,记录了卡尔夫妇和他们的年幼的女儿路得在日本战俘营中遭受的深重的苦难。只有8岁的小路得被迫目睹了日军砍下了50个战俘的脑袋。而在随之而来的战机轰炸战俘营时,卡尔不幸被炸断了左腿,在血泊中失去了生命。幸免遇难的母女俩虽逃出了日军战俘营,却被抛弃在山洞里维系残存的生命。。.。。.。
  夜里两点,我放下书,关上灯。黑暗中,那个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再一次浮现出来:“主啊?为何如此?为何允许这样深重的苦难,落在深爱你的孩子身上”?!卡尔,这个从小生长在瑞典的小伙子,本可以继承父母的农场,选择舒舒服服地生活、舒舒服服的信仰。可是,当33岁的卡尔听到上帝要他到中国传福音的呼召时,毅然放下所有,飘扬过海,一路颠沛流离地来到中缅边境的云南腾冲。帮助当地的人建学校、教孩子们学知识、在医疗条件极恶劣的环境下医治病人。他们甘愿放下舒适的生活,来到这样贫穷危险的地方生活,只为了传扬基督的爱。而最后,甚至将自己的生命舍在了中国云南这片土地上。
  这样爱上帝的人,为何却遭遇如此深重的苦难?我的心再一次深深地叹息。在苦难这个问题上,再一次感受到无助与无力感。
  当哈拿与路得被美国大兵救出,并尽一切可能给予她们最好的照顾和关爱,我的心开始随之得到安慰。在几经周折后,母女俩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的国度,她们却遭遇到被媒体伤害、被教会利用筹款、被学校的同学嘲笑排斥。在多年后的母女的一段对话中,哈拿面对女儿的提问:“妈妈,当你面对来自教会带领人那么多不公待遇时,是什么让你心里没有苦毒和怨恨”,哈拿说:“我亲爱的孩子,说实话,那时我常常感到悲伤。但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心脱离怨恨和苦毒,因为怨恨和苦毒会毁掉我们内心的清洁。孩子,我知道我们有一天都要去到上帝那里,向主耶稣交账。我相信,那些教会的牧长,他们也一样要向上帝交账”。
  是什么让失去丈夫、遭遇身体严重疾病、身处患难与不公待遇中的哈拿仍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我把头埋在枕头里,眼泪里不只是感动,还交杂着说不清的疼痛感。
  56年后,当成年后路得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重新踏上儿时生活过这片土地,找到了当年父母和自己一直生活的幕水村。全村的人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他们。这个聚集各个少数民族的村落,因着卡尔付上生命的代价在这里撒下爱的种子,全村人都成为了基督徒。因为一个人的死,上百人在主耶稣那里获得了永生的生命。
  路得回忆这一段时说:“看见瑞典宣教士的辛苦耕耘,在80年后结出的丰硕果实,我的内心充溢了对上帝的敬畏与尊崇。谢谢你,我在天上的父!你让我们一家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完全值得的!”
  想起耶稣的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麦子;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子来”。开始明白神为什么允许他所爱的孩子遭遇患难。如果没有这一粒麦子的坠落,就无法生根、发芽,结出许多的粒子。也开始明白为什么传教士们明知道会付上生命的代价,仍存着极大的爱、忍耐与盼望走上这条路。因为这正是耶稣所走的路。为了万人的得救,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
  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在过去十几年的信仰生活中,窄路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概念,知道却不体会。而跟随耶稣过得胜的生活,对我更多意味着:婚姻的幸福、事业的平顺、疾病的医治、祷告蒙应许的祝福。
  最近几年,才开始真正思考苦难以及上帝在苦难中的心意。当自己的、身边人的、世界上的各种苦难,如此真实摆在我面前的时侯,我像个迷茫的孩子一样,不断地发问:“主啊,为何如此?”“为何允许这样深重的苦难临到相信你的孩子的身上?”
  我重新审视我所选择的这条信仰的道路,到底意味着什么?窄路的意思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开始思想耶稣所走过的道路,以及那些坚定跟随他的使徒们所走过的道路。我问自己:这真是我也一直在跟随的道路吗?耶稣所走的路从来都不容易,几经忧患、被人鞭打、全然圣洁与公义,却被钉十架。还是我只当这条路是条祝福的路,却不面对这同时也是一条窄路!
  在我边哭边发问的时侯,上帝像一个慈父一样,看着难过与迷茫中的我。他向我显明:我在窄路上,却一直渴求大路上的风景,不愿意窄路中的荆棘刺痛我的脚。他要我一点一点接受:我所经历的、看到的、心痛的,都是窄路上我们要走过的。这条窄路虽比不上宽路那般舒适,但最终通向的却是永生。
  经历过苦难,仍坚定地相信:“上帝在掌权”!那是真正的得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