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补白大王郑逸梅上海书店《古书旧讯》历年结集——民国笔记概观—— 记述了民国·的·数十种笔记,其中有些己湮灭无痕了 , 上海书店1991年版【0-1-A】

138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逸梅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6-14

北极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梁伯隆烈士事略。 雷雨田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论党对张乃赓的统战工作。 张铁僧传。 傅襄谟事略。 缅怀朱青长爷爷。 梁老话还斋老人。 附《双桂斋诗录》悼朱青长部份诗词、对联。 魏弼周事略。 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常芳林二三事。 附常公芳林小传。江安 肆 ¥139.00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版本、校刊家傅增湘。 朱山事迹。 先祖父陈天锡事略。 建国前江安教育概况。 忆四川省立江安中学1934——1937 年开展文体活动的概况。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江安。 江安行。 记“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在江安。江安 贰 ¥199.00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五十年代柏垭乡的文化宣传活动。《剑阁文艺》创办纪实。剑阁作家协会的成立及《作家之路》的创办。《剑门报》社工作纪实。他将勤奋贯人生——浅谈赖子畴先生。发掘赵炳然墓,识赵炳然其人。近代剑阁文化名人李榕。剑阁书法家何寅生。忆父母安乐的艺术生涯。再谈剑阁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母前轮。访艺术家母前轮先生。记评书艺人马占明先生。剑阁文化馆发展概况。剑阁图书馆“科技兴农”十年忆。剑阁 贰拾叁 ¥139.00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对土地改革经过的回忆。回忆农村整风运动。剑阁县种植业结构沿革综述。对五十年代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工作的回忆。农业管理话利弊。剑阁玉米生产与科技。构沟区十年水利建设回顾。建国以来剑阁农田基本建设概述。 武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剑阁县农业机械局建置沿革。 剑阁县村村通公路简述。 剑阁森林资源调查与变化。 上海科影在剑阁。 剑阁森林在蚕桑事业发展概况。剑阁 贰拾贰 ¥139.00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主管工业八年 艰苦奋斗匆忘。 剑阁毛巾床单厂创建发展回忆。 在农机修造厂的五年里。 专县合办剑阁化工厂始末。 建国后剑阁电力建设纪实。 剑阁县第一家机砖厂的兴亡。 剑阁县城饮用水的变化与发展概况。 剑阁商办工业概述。 剑阁国营粮油工业发展史略。 剑阁县面粉工业公司的诞生与发展⋯。 剑阁川北淀粉工业公司纪实。 剑阁烟厂首建回忆。 剑门卷烟厂始末大事记。 在县酿造厂工作的一段回忆。剑阁 贰拾壹 ¥139.00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剑阁教育发展概略。 剑阁师范学校概况。 开封中学的创建与发展。 开封中学初创记事。 普安中学创建初期琐忆。武连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碗泉的教育事业发民史略。 私塾琐忆。 耳濡目染的私塾。建国初期乡村私塾读书生活回忆。对建前白龙高级小学的回顾。忆可敬的人民教师。执教剑中的片断回忆。建国初期剑阁小学教育恢复发展回忆。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回忆。初踏上教学岗位的回忆。剑阁 贰拾 ¥289.00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民国时期县城的市场分布。民国时期剑阁县城商号概略。不同时期的商人团体。蒙家茶馆话茶经。建国前的剑城名小吃。民国时期的鸦片烟市场。民国时期开封镇斗行一瞥。剑阁钟表修理业。解放初期剑阁县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情况概述。剑阁市场管理回忆。建国后的工商税制度及其发展概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剂片断回忆。对供销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供销系统十项商品生产述略。农村代购代销店概述。剑阁县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纪实。剑阁 拾玖 ¥139.00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解放前剑阁西部商业的回顾。剑南蚕丝业发展概述。民国时期剑阁的饮食业。曾经使剑阁商贸充满生机的骡马店行业。烟街商业话兴衰。剑阁手杖上题字的妙用。漫话“堂市口”的变迁。血溅剑门关——痛打蒋介石的“西北政工队”记实。一场变戏法的选举。二教寺埋人坑始末。罐儿铺之战。县长王应嵩出巡情况见闻。民国时期机关的交待制度。民国时期剑阁县医疗群团组织概况。吴龙骧杖毙沈仰之 黄师长状告县太爷。剑阁 拾柒 ¥139.00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剑阁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回忆。昨天的一页。记柘坝乡第一次统购统销。剑阁对私改造点滴回忆。土改后元山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初、高级农业社经营管理的片断回忆。难忘的岁月。我所经历的一段艰苦岁月。鹤龄区党政干部整风反右片断回忆。黄泥生土作肥料。困难年代话生活。建国初期剑阁的小学教育恢复情况。50 年代初期剑师校学生生活回忆。50 年代扫盲运动回忆。剑阁中学事录片断。建国前后我县的货币情况。剑阁 拾陆 ¥13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1992年7月11日)
,出生于上海江湾, [1]  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年至1946年,在模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三卷本。 
      个人经历编辑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谱名际云。他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
郑逸梅
郑逸梅
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1946年,在模范中学(晋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课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
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1966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他的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3卷本。
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主要作品编辑
著有专著《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
中华书局出版有郑逸梅先生著作《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 〉《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
郑逸梅作品《文苑花絮》
郑逸梅作品《文苑花絮》
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郑逸梅文集《书话篇——芸编指痕》《人物篇——世说人语》《艺事编——林夏云烟》《美文类编——前尘旧梦》

  
作品选读
《艺林散叶》:
康有为
1.康有为谓:古今书法家,以苏东坡为最劣,不知用笔,若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下。
2.康有为居槟榔屿,颜其室为大庇阁,绕屋皆花木,有一大树,似榕而经年著花,色黄而繁艳,惟一日即落,康名之
郑逸梅作品《纸帐铜瓶》
郑逸梅作品《纸帐铜瓶》
为一日黄,曾有句云:“昨日开来今日落,可怜顷刻短繁华。”
3.康有为善八股文,人戏称之为八股圣人。后去八股二字,竟以圣人自居,号长素。
4.康有为赴礼部试,题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而康试文结语曰:孔子大矣,孰知万世之后,复有大于孔子者哉!乃隐以自况也。
梁启超
1.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问之趣味,有云: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2.梁启超为我国学者在著作中提到马克思之第一人。当一九○二年,梁署名中国之新民,撰《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刊载《新民丛报》第十八号,涉及马克思,惟马克思译为麦喀士。
3.梁任公自谓为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又云:数年以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举国行当思我耳。
4.梁启超自称书呆子,谓书呆子常被人利用。
5.梁启超曾云:说到美人,便离不了病,真是文学界一件耻辱事,我盼望往后文学家描写女性,最要紧先把美人的康健恢复才好。
6.梁启超极推重黄遵宪之诗,遂有诗界革命之一人之称。
郑逸梅读书法
  
郑逸梅认为大凡读书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里打进”式和“外打进”式。
郑逸梅书法
郑逸梅书法(4张)
他自己则属于後一种。他说:“前人看重基本功,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督促弟子们阅读经典著作,诵千古名篇,务使含英咀华。在这时期,不容许阅读所谓‘闲书’,以免分散注意力,直至文理通达,纔能涉猎稗史小说,有所遣兴。这种读书属于‘里打进’。”而“外打进”式读书法,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从饶有趣味性的稗史小说和时代气息很浓厚的散文开始,然后读清文及晚明小品﹒更上溯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及《左传》、《离骚》、《诗经》、《尚书》也得钻研一番。”
郑逸梅在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之后评论道:“培根之深,植基之固,是前者胜於後者;至於领会之易﹒进步之速﹒是後者胜於前者。各有利弊,难下结论、”郑逸梅在谈及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自己初在私塾﹒读训蒙书及《大学》、《中庸》一类,不感兴趣。
后来乘凉时听到《三国演义》被吸引住住,乃由听讲转而自己翻阅,渐由一知半解到悉其大端,“当时认为读书是件苦事,一转变觉得其味无穷”。终渐成大家,运櫂如是,成为一代知名作家。
补白大王编辑
郑逸梅是真正的“八卦大师”,为报纸副刊写了一辈子的随笔,趣闻,字数超过1000万字,人称“补白大王”。他从中学开始就在出版界的圈子里混,一直是三大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的特约撰稿人,与那些出版巨头,写作名家都有极深的交情,从他嘴里抖出来的出版内幕自然是最最权威的了。出版界的八卦,大家可以去看《书报话旧》,这篇文章里我们专门来谈郑逸梅自己的八卦。
郑逸梅原来是姓鞠的,因为酷爱梅花而改用这个笔名。据说,当时他启蒙时自己购买的第一本书是《吴梅村词》,扫叶山房的石印本。郑逸梅原本不了解吴梅村,听都没听到过,但是他看到书名中有一“梅”字,马上断定是本好书,当即买下。其实当时他只是个中学生,经济并不宽裕,实在买不起什么书。好在读书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学校里也不发奖学金,用“购书券”来代替。郑逸梅就用购书券买来王蕴章主编的《小说月刊》反复阅读,也试着写随笔投稿,终于逐渐步入文坛。而他出的第一本集子,就叫作《梅瓣集》。
南社文人多好风雅,郑逸梅自然也不例外,把他的书斋命名为“纸帐铜瓶室”。这个名字看起来颇为怪异。郑逸梅解释说,古人的咏梅诗中,多有纸帐、铜瓶之类的描述。若是直接在名字中嵌入个“梅”字,那就显得俗了。他现在取名“纸帐铜瓶室”,正是取“暗藏春色”之意,真可谓匠心独具了。不过后来,他得到年轻篆刻家陈茗屋刻的一方“秋芷室”的印章,爱不释手,从此“纸帐铜瓶室”改名为“秋芷室”。有人曾问他,秋芷室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秋芷室者,臭知识也。
由此可见郑逸梅诙谐幽默的兴致。他自己也承认,一直没有兴趣从经学小学入手,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可是但他对小说,笔记有着异常的兴趣,最最喜欢读的就是《花月痕》、《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最不配胃口的则是《水浒》、《镜花缘》和《儒林外史》。为了考证《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种种,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三国闲话》,极受读者欢迎,这种真雅兴是近代文人中少有的。
他的好友南社诗人高吹万曾经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人澹如菊;品逸于梅。菊字与他的本姓“鞠”谐音,下联则嵌入他的笔名。用这两句对联来概括郑逸梅的一生,倒是最最合适的了。 [10] 
词条图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