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贪念——腐败心理研究
正版书籍 内页干净 品相良好 本店已做消毒处理 现货 实图拍照 极速发货 放心购买!!!
¥
25
6.6折
¥
3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苏满满 著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3-2
上书时间2024-05-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满满 著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741138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本书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触发腐败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出发,由一般到特殊,紧贴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和外部条件,层层揭示腐败发生的心理动机,如“侥幸心理”“失衡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等,并据此提出治理腐败建议。本书对研究腐败问题特别是腐败心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反腐败研究文库”中的一册,此前已出版《国外腐败问题研究》《家族式腐败问题研究》。
- 【作者简介】
-
苏满满,江苏常熟人,在纪检监察和政法工作多年。曾任扬州市维扬区委副书记、区书记,扬州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著有行政常遇法律实务解析刑事检察心理学办案偶得腐败心理论等。在和省级报刊、大学学报发表法学研究文章30余篇。
精彩内容:
腐败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个政治现象,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必然存在物,腐败也是一种社会综合征,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腐败同时又是某个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其个体主观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在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中,心理上的主观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每个微妙的心理变化都会导致个体行为的变化,健康的心理产生积极的行动,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后果。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不仅依赖于完善的、严密的制度等外在的约束,也依赖于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内在的自律。节腐败的概念和根源一、腐败的概念腐败一词初源于汉书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思是指(谷物)发霉、腐烂,这是腐败的原意。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也泛指败坏、堕落”。辞源将“腐败”解释为“腐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而如今,人们更多地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贿牟利等社会现象定义为腐败。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对腐败概念的界定维度各不相同。政治学倾向于从权力的行使及其异化的危害等相关层面来界定腐败,腐败被表述为公共权力的异化与蜕变;社会学倾向于从社会的安定、秩序、规则和社会民众的福利等角度来界定腐败,腐败被表述为权力行为与社会体价值目标的偏离;法学则倾向于从对法律规范的违反、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等角度来界定腐败,腐败被表述为违反腐败相关法律应受法律、法规处罚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开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腐败,经济学倾向于从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收益或市场的角度来界定腐败,将腐败表述为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国际货币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①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是:“所谓腐败,乃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试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②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腐化,即公职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③
- 【目录】
-
章腐败行为的机理/1
节腐败的概念和根源/3第二节腐败的生成机理/8
第三节 影响腐败实施的心理效应/13第四节 抑制动机除贪念/20
第二章腐败行为的心理动力/25节需要是行为的推动力/27第二节 诱因是行为的拉动力/33第三节自控力是行为的制动力/38第四节行动力受制于心理预期/40第五节 行为受心理暗示影响/44
第三章影响个体实施腐败的心理因素/47节 意志力/50第二节态度/54第三节价值观/65
第四节自我效能感/68
第五节 群体影响/73
第四章震慑常在清除侥幸/79节提高腐败成本和风险/82第二节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91第三节建立对腐败的心理强制/98第四节 扎实开展警示教育/102第五节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
社会舆论氛围/104
第六节树立起纪法/110
第五章压缩空间无机可乘/113
节行为与制度的关系/115
第二节制度需要建设更要执行/122
第三节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130
第四节厉行法治/133
第六章内无妄思外无妄动/141
节 自律是抵御诱惑的重要支点/ 143第二节拧紧理想信念这个“开关”/157第三节 加强廉洁建设/169
第四节 坚守的道德观/ 18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