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 校正医学入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校正医学入门

3800 八品

仅1件

甘肃庆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梃

出版人扫叶山房

年代民国 (1912-1948)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石印

装帧线装

尺寸20 × 13.5 × 1 cm

册数9册

上书时间2015-04-02

北地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品好。
商品描述
李梃,字健斋,明朝南丰(今江苏南丰)人。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
早年因病学医,遂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晚年为初学者入门,著有《医学入门》8卷。 
 明代医学家李梃,撰著《医学入门》九卷,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脏腑经络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及本草等,通俗易懂便于初学者阅读,是一部颇具影响的医学门经书。现摘录相关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李梃在论述为医者的品德修养时,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描写:“或问一言为约,日:不欺而已矣”。他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医德的要求,就是“不欺”。这“不欺”二字,确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使我们想起“童叟无欺”这名成语;想起杭州胡庆余药号所悬挂的“戒欺”牌匾;想到“大医精诚”中的“诚”所含有“诚实无欺”内涵。由“欺”也联想到“欺骗”、“欺诈”、“欺蒙”、“欺压”这些贬义的词句和社会上与此相关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和丑恶现象。由此也体味出李梃把“不欺”作为当时医家的道德操守是抓住了医者品德修养的核心,因而直至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李梃从对“不欺”的要求人手,分析了为医者“欺”的种种表现:一是“读入门书而不从头至尾,零星熟得一方一论,而便谓医者,欺也;熟读而不思悟融会贯通者,欺也;悟后而不早起,静坐调思,以为诊视之地者,欺也。”这里讲的是当医生必须具备知识基础和临床经验,有的人学识浅薄而又不肯用功。粗知皮毛就自封高明,临诊没有准备、不做深思熟虑就乱开方药,这是病人的欺蒙和不负责任。生命至重,贵愈千金,只有练就真功夫、具备真知灼见才能对病人“不欺”,才能对得起患者。二是“诊脉而不以实告者,欺也;论方用药,潦草而不精详者,欺也”。这是指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一定要以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实告病情、详诊细问、望闻问切周全、遣方用药细致,切不可草率用事、草菅人命。三是“病愈后而希望贪求,不脱市井风味者,欺也”。

  这话说得很深刻,医者要以治病救人为职责,而不能借行医以谋利,医者应该比市井之徒高尚、高洁,具备高风亮节。古代许多医家把“治病既愈”看作“分内事也”,“不可过取重索”,“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相比较于今天少数医生的索取红包、索要回扣、以医谋私等行为,非常必要倡导和学习传统医德,加强医生的道德修养。

  李梃归纳的第三点是,“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篡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这是较高的道德要求,要让个人的医术和经验广泛传播,造福于更多的患者,这在当时竞争激烈、技术保密—“传子不传女”的社会背景下,做到这种境界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科技发达、资源共享学科交叉、力量整合的形势下,用开阔的胸怀,雍容的气度,把知识贡献给社会和团队,仍然十分需要且要不断作出努力。李挺在文章的最后总结说:“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欺与不欺,关系到医德和医术的兴衰。我们应当引起重视,深长思之。

  除此之外,他在书中也提到了对学医者读书的见解。他说:“如欲专小科,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处科,亦不可不读内科”。认识到知识相通相融、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很有见地。他认为读书要做到:“熟读后潜思默想,究竟其间竟义。稍有疑难,检阅古今名家方书,以广闻见;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请问。”这种读书方法和不耻下问,一定要把疑问和难题辨析清楚的精神,对于有些读书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和学风粗疏的当代中医人来说,无疑是教育和鞭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好。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