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三字经

正版,9成新,无笔记 三字经一册

5 九品

仅1件

湖北孝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朱柏庐 著;[宋]王应麟、[南北朝]周兴嗣、[战国]孟子、[南北朝]颜之推、严军 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B2

上书时间2023-07-21

晴空未屿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清]朱柏庐 著;[宋]王应麟、[南北朝]周兴嗣、[战国]孟子、[南北朝]颜之推、严军 编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4159922
  • 定价 1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成为中国古代蒙学的固定教材。它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它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梁武帝命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成文,这才有了现今所见的《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今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等,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弟子规》:
  《弟子规》,初名《训蒙文》,作者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采用生动灵活的形式,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浅显明白,集中教导年轻子弟做人的礼仪,应该遵守的准则规范,因此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该书的中心思想来自于儒家经典《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李毓秀认为孔子这段话集中概括了一个人在家和出外、待人接物、工作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准则规范,于是将此段内容摘录并解说,写成了《弟子规》。
  本书收录《弟子规》全文,集中呈现了原文的全貌。
  
  《论语》
  《孟子》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早见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它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成为现在通行的《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春雨教育·国学经典启蒙书院:增广贤文小学》大致涉及人际关系、命运、处世、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它对人性的认识以道家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等,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通过阅读《增广贤文》,同样能够领会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颜氏家训 朱子家训》
  《孝经 二十四孝故事》:
  《孝经 二十四孝故事》是宣扬孝道的经典作品。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思想之一,中国人重视孝道,尊敬长辈,努力维护家庭和睦的传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宣传孝道的作品很多,其中《孝经》是*为著名的一种,也是儒家典籍《十三经》之一。《孝经》分为十八章,主要是孔子教导曾子有关孝道思想的言论,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少年儿童读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思想,因而也成为著名的童蒙读物。
  《孝经》主要宣扬孝道的思想内容和重要意义,与它性质相同而流传广泛的作品还有《二十四孝》及《二十四孝别录》,与《孝经》一味讲道理不同的是,后两部书主要是讲故事,分别收录了二十四则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孝顺子女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地宣扬了孝道思想,因而受到各个阶层读者的欢迎,即使对今天的小读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应麟(1223-1296):南宋著名学者,生于庆元府鄞县,其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进士,因受到程朱学派的王埜和真德秀等人的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他的父亲是楼昉的学生,曾官至吏部郎中,预修中兴四朝国史。
  
  周兴嗣(469-537),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今河南项城市)。南朝大臣,史学家。博学,善属文。撰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受业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孔子之后*伟大的儒家思想家,后世称为“亚圣”。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朱用纯为训诲其家族子弟所作,一经问世,便成为清代家喻户晓的教子治家经典。全文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为人处事、修身治家之道,在今天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颜之推(531~约591),字介,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影响深广的家训著作和重要的学术著作,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该书通行本七卷二十篇,内容包括子女教育、家庭治理、礼仪规范、读书治学等。本书精选了《颜氏家训》中具有代表性的、被人们所熟知的且通俗易懂的部分。
【目录】
《颜氏家训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勉学第八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书证第十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孝经 二十四孝故事》: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一
孝治章第八一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百里负米
鹿乳奉亲
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
埋儿奉母
涌泉跃鲤
拾葚异器
刻木事亲
怀橘遗亲
行佣供母
扇枕温衾
闻雷泣墓
恣蚊饱血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别录
寝门三朝
投江觅父
乌助成坟
手刃仇人
鸡不供客
图像公廷
邻里罢社
护兄感母
不违酒约
闻耕辍诵
使客敬母
受杖感衰
梦遇慈亲
代父从征
母病不乳
滴血认骸
登第不仕
幼通孝经
朝服侍立
叱木成马
天锡奇钱
践地避石
伏柩灭火
私祭木主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论语》
《孟子》
《增广贤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