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

正版现货实物拍照库存书

8 1.7折 46 九五品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如雄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3

宜典优墨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钟如雄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1083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4页
  • 字数 3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论纲(修订本)》是一部研究《说文解字》的专著,可作为高等院校汉语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教科书。该书2000年4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选入《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中,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全书30万字,共16章,深入研究了说文解字。
【作者简介】
  鍾如雄(1953,08-),筆名原野、凌森、鍾成、锺璞遜。男,四川合江人,祖籍重慶市永川區;文學博士,教授,中國文字學會、音韻學會、訓詁學會會員,四川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197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2004畢業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盲文字學專業,導師宋永培教授;現任西南民族大學漢語官文字學碩士點領銜導師,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與寫作教研室主任。主持(研)國家級社科基金研究課题三頊。主研“Z.11工程”研究課題一頊,校級重點社會科學研究課題一頊,獲省部級二等獎一頊,三等獎二頊;1988年獲西南民族大學“1986—1988年度教學科研優秀獎”,2002年獲四川大學“優秀博士一等獎”。主講古代漢語、文字學通義、訓詁學通義、說文解宇研究、上古文獻語言研究、大唐詩律學、中國古代詩歌語言藝術等七門本科、研究生課程;主要從事<說文解字》、上古文獻詞義、漢字理論、古代詩歌語言藝術等研究。一生奉行“博學、慎思、審問、篤行”八字箴言。已出版V漢字轉注學原理)(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說文解字論網)(作家出版社2007年再版)、(雙語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大唐詩律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苦粒齋漠學論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等著作五部;编著(古代漢語}教材二部(分別由中華書局200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合著(漢語稱謂詞典}一部(商務印書館待出版);在<古漢語研究)、(學術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勖耘學刊)、(詞典研究叢刊>、(燕趙學術)、(語言歷史論蕞)、(四川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中文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7篇分別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资料)(Hl、J2)摘编或全文複印。
【目录】

再版序
第一章字祖倉頡論
第一節史有倉頡
第二節字祖倉頡之否定
第三節字祖倉頡說否定之否定

第二章倉頡造字啟示錄
第一節結繩記物與造字感悟
第二節“八卦”原理舆造字感悟
第三節“刻契”原理舆造字感悟

第三章漢字本源論
第一節“漢字”稱謂的得名之由
第二節漢字本源考
第三節漢字與“王政之始”

第四章許慎評傅
第一節許慎生平行狀
第二節《說文》的成因
第三節許慎的文字學史觀
第四節《說文》系統的總體構建

第五章《說文》字形系統
第一節“敘篆合古”原則
第二節“據形系聯”原則
第三節“據聲系聯”原則

第六章《說文》字形分析系統一一六書通論(上)
第一節“六書”的本質
第二節“六書”構形原理

第七章《說文》字形分析系統一一六書通論(下)
第一節明代以前的“轉注”說
第二節清人的“轉注”觀
第三節現當代的轉注觀
第四節.許慎轉注觀鉤沈

第八章甲、金、籀、篆的形體嬗變與六書構形轉換
第一節“六書”轉換原理
第二節象形字轉換例證
第三節會意字轉換例證
第四節形聲字轉換例證

第九章《說文》字形系統的系聯與分離
第一節部首系聯條例
第二節“六書”分離條例
第三節“省形”分析條例

第十章《說文》注音系統
第一節“讀若”正音法的規範運用
第二節“諧聲”注音法的規範運用
第三節破音字的注音原則

第十一章漢字的本義
第一節本義的求證原則
第二節許慎求證本義的主體思想

第十二章《說文》釋義系統(上)
第一節許慎以前的釋義體系
第二節《說文》的釋義方法

第十三章《說文》釋羲系統(下)
第一節“某,某也”的釋義範圍
第二節“曰、為、謂之”的釋義範圍
第三節“謂”的釋義範圍
第四節“兒”、“然”的釋義範圍
第五節“猶”的釋義範圍
第六節“之為言”的釋義範圍

第十四章《說文》别義系統
第一節別義系統的成因
第二節別義系統的表述體例
第三節別義的表述用語

第十五章《說文》諧聲系統與“右文說”
第一節“右文說”的研究原則
第二節宋元以來“右文說”的是與非
第三節《說文》諧聲系統與“右文說”的關係

第十六章《說文》引證系统
第一節《說文》引用系統
第二節《說文》證明系統
後記
附錄:鍾如雄論著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