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7 3.7折 ¥ 42.9 全新
仅1件
作者孙路弘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30
在家庭数学教育过程中,父母的分工是天然形成的。妈妈是生活的关照者,兴趣的启蒙者;爸爸则是自信的建设者,思维的开拓者。巩固兴趣,将数学兴趣转化为理性思维,是来自爸爸的影响。
本书作者“中国奥数di一人”孙路弘继《妈妈教的数学》之后再度创作《爸爸教的数学》,从孩子思维发展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自己的童年趣事和成长经历中追根溯源,结合多年数学任教经验,提炼出数学思维开发的精髓和工具,让每位爸爸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方式。
童年时期思维模式的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理性的思考、踏实的推导、严谨的习惯,这三个层面的耕耘都需要爸爸的示范和引导。
孙路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老师。
自称脑力工程师,擅长调整智力结构、塑造思维形态,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入手,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大脑和认知变化。
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授课,开设课程从小学生数学课程到家长心理学课程,还包括乐高中的数学学习方法、从扑克牌的玩法中学会加减乘除等。
曾翻译图书《孩子天生会数学》,作品有《妈妈教的数学》《爸爸教的数学》。
引言:父亲影响我一生的思考习惯
第一回合:音符里藏着数学规律
每个有规律的音符弹出来都是动听的和弦,在不同的数字组合间来回跳跃,旋律就不断地变换和流淌。体会到这些,才真正体会到艺术的表现,数学的美。数学思维需要准确、灵活和严谨,这三个思维层面的耕耘,都来自爸爸。
第二回合:数字间的故事
儿童认知心理学揭示,10 岁左右,孩子开始对一些神秘的事物产生好奇,尤其是有规律的、能够猜测到的,比如数字的变化。数学思维也是对数字的不断加工,加工的过程中,很多数字中的规律、窍门,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就都渐渐熟悉了。
第三回合:钥匙去哪儿了
9 岁以后,孩子开始从触觉学习转向视觉学习,开始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探索外界,因此,学习的形式也要开始变化,不是先行动,而是先充分思考,把要采取的行动写下来,或者把采取过的行动写下来。
第四回合:数学思维开窍的过程
数学思维的酝酿过程有三个核心特点,一是要慢,二是要图形,三是要持续想。着迷是开窍的前奏,着迷现象背后的大脑原理是吸引力、好奇和尝试。这三条,可以让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厌其烦地从事那件事情。
第五回合:画图是重要的解题方法
遇到难题不要慌,试着画出来,要用纸、笔,要沉思。图形能让人一目了然,题目中蕴含的逻辑制约关系,在图上也很容易看出来。画图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很多时候,图画出来了,解也就出来了。
第六回合:天平两端的数学
看起来玩的是天平,实际上是通过不断地配比和调试,让天平达到平衡,从而在脑海中建立等式。等式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这个概念最初就来自天平。
第七回合:井字游戏玩转加减乘除
把数学教育的内容打扮成游戏的样子,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喜欢玩、愿意玩、可以没完没了地玩。玩的过程中,什么加减乘除的规则啊,等式运算的结果啊,进位、补位、借位啊,就都运用自如了。
第八回合:谈天说地中蕴含大智慧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建设、精神发育、性格形成、智力基础等,都源自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对话是环境影响中能占到50% 以上的重要环节。其中,父亲的作用不能缺少,自信、勇敢、坚强、执着等重要的人格品质,都是来自父亲的影响。
第九回合:从猜谜游戏孕育出抽象思维
数学学习要培养的是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再进一步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在思考过程中解决一个又一个不同问题所带来的乐趣,不是100 道大同小异的四则运算题,而是操作简单、结果有趣又能引发思考的形式。
第十回合:家庭数学辅导的12 个疑惑
积极的态度、热情的参与并不等于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中国的孩子并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起跑姿势上。学习的方法不对、内容不对、思路不对都会让孩子养成错误的习惯、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记下错误的概念。
后记
附录:算吧!
妈妈说
测试题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