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史学(第3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 新史学(第3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 新史学(第3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史学(第3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99.99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兴涛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8-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兴涛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7021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3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史学》是探索史学发展新路的连续出版物,已出版两卷。本卷洋溢着新文化史的气息,注重从观念与社会、学术与信仰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问题,剖析精彩个案,如马钊从女性视角对“职业”概念与话语历史内涵的别致揭示,曹新宇对传教士汉学向汉学人类学转变的谱系学分析,李淑珍对林语堂信仰历程的细腻把握,让人深感学术的魅力。另外,知名学者汪晖、王铭铭的文章也为本卷增色不少。
【目录】
序言: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
概念、观念与话语
方维规: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种研究模式,或“概念史”的来龙去脉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
概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概念是代号,是思想的出口
典型的误解
概念史研究的必要装备
马钊:女性与职业:近代中国“职业”概念的社会透视
“职业”定义:一个词汇的演变
“职业”内涵:工业经济和生产性劳动
职业的空间和时间:女招待的节奏
职业、就业、失业;妇女的经济基础
职业与革命:受压迫女工的出路
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引言
传统认识中的清洁与疾疫
卫生防疫视野下近代清洁观念的生成
作为卫生行政的清洁行为
健康或者自由:身体的近代选择
结语
黄兴涛:新名词的政治文化史——康有为与日本新名词关系之研究
日本新名词引入、传播的动力和途径
从《日本书目志》到《日本变政考》——康有为使用和传播日本新名词的文本考察
“改良”与“社会”:康氏新名词实践的意义和特点
新名词传播之反响与1904年康氏的反戈一击
教训梁启超与坚执国粹论:议论及反思

文本、知识与信仰
王道还:《天演论》原著文本及相关问题
前言
赫胥黎的罗曼斯讲座讲词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偏激个人主义”?
赫胥黎对斯宾塞的批评
世变日亟
花园与丛林
讨论
邱澎生:清末两种中国“百科全书”的经济与法律之学
前言
《洋务经济通考》中的“经商”与“礼法”之学
《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的法律与经济“新学语”
实用知识的建构与断裂。
曹新宇:异端的谱系:从传教土汉学到社会科学
引言:历史主义式的韦伯批评
韦伯的汉学知识来源、
汉学家的异端发生学
韦伯式的异端动力
汉学家的同龄挑战者
小结
李淑珍: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论林语堂的二度改宗经验
前言:林语堂的“一团矛盾”
东风与西风
从清教徒到异教徒
二十世纪道家
回归精神原乡
结论

视线交错的思考
汪晖: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
两种区域主义叙述
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定与流动的辩证
区域的中心一边缘及其相对化
两种或多种新势力
时空结构的差异性
横向时间与政治文化的非人格化
王铭铭:线条与结构,人物与境界——文明、历史形态与人生史
结构、形态与“治乱”
“天才”与文明:克虏伯与杨联陧的论述
莫斯、“人物论”与传记
文明、人生史与人类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