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3.3 3.2折 42 全新

库存2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8848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91页

字数12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716_9787507838848

上书时间2024-09-13

博学书籍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第二节 何为
第三节 人为之害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第七节 万物一体
第八节 余论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图
节 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第二节 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第三节 宿慧说与概念说
第四节 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爱与哲学
第七节 灵魂之转变
第八节 概念说之困难
第九节 余论
第四章 虚无派——叔本华
节 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第二节 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第四节 的知识
第五节 爱之事业
第六节 的公道
第七节 “无”
第八节 余论
第五章 快乐派——杨朱
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第二节 杨朱之人生观
第三节 杨朱之人生术
第四节 不顾社会制裁
第五节 不顾任何结果
第六节 救世之法
第七节 余论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节 普通
第二节 客观的标准
第三节 实用主义的方法
第四节 何为之大利
第五节 兼爱
第六节 的制裁
第七节 政治的制裁
第八节 余论
第七章 进步派——笛卡儿、培根、费希特
节 进步主义之要素
第二节 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第三节 笛卡儿注重知识之动机
第四节 笛卡儿求知识之方法
第五节 笛卡儿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六节 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第七节 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第八节 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九节 费希特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第十节 费希特对于自我之肯定
第十一节 费希特之求助于信仰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八章 儒家
节 道之观念
第二节 实用艺术之起源
第三节 礼乐
第四节 之起源
第五节 宇宙之演化
第六节 活动之好
第七节 忠恕与正名
第八节 合理的
第九节 合外内之道
第十节 余论
第九章 亚力士多德
节 亚力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
第二节 概念在亚力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
第三节 爱与终因
第四节 所谓上帝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不好之起源
第七节 艺术之目的
第八节 之起源
第九节 道德与中
第十节 快乐与活动
第十一节 思的生活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十章 新儒家
节 万物一体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对于“二氏”之批评
第四节 爱之中道
第五节 恶之起源
第六节 动静合一
第七节 余论
第十一章 黑格尔
节 黑格尔对于康德及费希特之批评
第二节 “在自”、“为自”与“为他”
第三节 对于“创世”之解释
第四节 对于“堕落”之解释
第五节 伪与恶
第六节 之目的
第七节 的知识
第八节 余论
第十二章 一个新人生论(上)
节 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
第二节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第三节 人生之及人生之目的
第四节 欲与好
第五节 天道与人道
第六节 中和及通
第七节 人与道德制度及风俗惯
第十三章 一个新人生论(下)
节 文学美术
第二节 及经验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
第四节 幸偶
第五节 人生术
第六节 死及不死

内容简介:

人生哲学是冯友兰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所作博士的中文改写本,旨在探寻一理想人生作为自己批评人生及行为的标准。人生下来具有,能满足的东西,在人的眼中,都是好的,譬如母乳之于婴儿,金钱之于商贾,官位之于政客。世界万物,“彼之琼浆,我之”。譬如下雨,农人喜而渔人忧。在世间纷纷攘攘的“好”中,求“专享的好”,在现实利益纠缠冲撞的人生外,求“理想人生”,作为我们批评人生和行为的标准,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这是哲学。哲学,“求好之学也”。冯友兰先生在书中为读者展示了“十样理想人生”,即十种哲学系统,打破东西界限,通过对“损道”“益道”“中道”的等分析,很终得出自己对“欲”“好”“天道”“人道”“”“意志自由”等问题的人生思。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归国后曾执教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等职。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是我国有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则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指导意义。他的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精彩内容:

自序民国十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会中,宣读一篇,题为中国为何无科学——对于中国哲学之历史及其结果之一解释(whychinahanocience:aninterpretationofthehitoryandtheconequenceofchineephiloophy)。此文于次年(1922)四月登入国际伦理学杂志(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ethic)三十二卷三号。以后我又从同一观点观察西洋哲学,亦颇有所发现,遂用英文写生理想之比较研究(一名天人损益论)一书。此书于民国十二年夏作成。当时师友颇主张将其在纽约印行,适我返国仓猝,未及与出版家接洽妥协,遂以中止。此书后于民国十三年冬由印书馆出版,于民国十四年春再版。民国十二年冬,我往曹州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演讲,以后整理讲稿,作成一种人生观一文。此文由印书馆印入其所发行之“百科小丛书”内,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出版。现在这本书,自章至第十一章,可以算是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之中文本;其中虽不少改动之处,而根本意思则一概仍旧。此书之第十二、第十三两章,大体与一种人生观相同,但内容扩大,而根本意思亦有更趋于新实在论之倾向。关于此书所引用诸书之版本、出版地点、时期等,均已详于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英文本所附之引用书目中,所以此书亦不再赘;阅者如愿查,请参看彼书。此书第六章中所引墨子,有时直依校改字句,未加声明。盖于无关宏旨之处,姑以省烦琐为佳耳。对于帮助我写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之诸师友,如杜威先生等,我已于彼书序文中表示感谢之意。此书写成后,又承徐旭生(炳昶)先生、傅佩青(铜)先生、黄离明(建中)先生、周涤笙(作仁)先生、汤锡予(用彤)先生、邓叔存(以蛰)先生指教校阅,李伯嘉先生招呼印行,我于印成此书之机会,特向助我者表示感谢之意。冯友兰民国十五年四月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