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分析 大中专理科化工 王永华主编
  • 食品分析 大中专理科化工 王永华主编
  • 食品分析 大中专理科化工 王永华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品分析 大中专理科化工 王永华主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9.1 2.1折 43 全新

库存35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永华主编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75396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94页

定价43元

货号715_9787501975396

上书时间2024-06-26

博学书籍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节  样品的采集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感官检验常用方法
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物理检测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食品的物测定
第五章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第六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可溶糖类的测定
  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
  第四节  纤维素的测定
  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
  第六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第七章  脂类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检测方法
  第四节  食用油脂几项理化特的测定
第八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的定测定
  第三节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第四节  蛋白质的末端测定
  第五节  氨基酸的定测定
  第六节  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第七节  氨基酸的分离及测定
第九章  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节  灰分的测定
  第二节  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
第十章  维生素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脂溶维生素的测定
  第三节  水溶维生素的测定
第十一章  酸度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酸度的测定
  第三节  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
第十二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节  概述
  第二节  甜味剂的检测
  第三节  腐剂的检测
  第四节  发剂的检测
  第五节  漂白剂的检测
  第六节  食用合成素的检测
第十三章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物残留及其检测
  第三节  食品中生物毒素及其检测
  第四节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
第十四章  辐照食品的检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辐照食品的检测方法
第十五章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安全检测方法
第十六章  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
  节  食品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第二节  检测方法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十七章  转基因食品检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第十八章  新资源食品的检测
  节  概述
  第二节  新资源食品的安全
  第三节  新资源食品的检测
第十九章  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
  节  分析数据的质量
  第二节  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
第二十章  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
  节  实验方法评价
  第二节  实验数据处理
附录
  附录一  数表
  附录二  相对密度和浓度对照表
  附录三  糖液折光锤度温度改正表
  附录四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表
  附录五  铁定量试样法还原糖换算表
  附录六  t值表
  附录七  f表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标准分析方法和国外优选分析方法。内容涉及样品采集、物理检验法和食品营养成分、食品风味成分,有害有毒成分、食品病原微生物、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及新资源食品等的分析与检测,以及实验评价与数据处理等。
食品分析第二版教材在保持版特的基础上,增加了食品病原微生物、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及新资源食品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内容,修剪了版教材中较陈旧的检验方法,尽可能引入当前优选的检测方法。由于评价食品风味有效的方法是感官鉴评,本教材保留了版中感官鉴评的可作内容。 

作者简介:

王永华1996年于山西大物系,1999年获得大连轻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发酵工程硕士,2002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博士,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命科学学院从事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5月底,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食品分析研究室从事与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酶工程及其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研究。本研究室与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了多项及省市、企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具有很强的新检测技术开发能力,为食品安全监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