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戏新谈 戏剧、舞蹈 黄裳
  • 旧戏新谈 戏剧、舞蹈 黄裳
  • 旧戏新谈 戏剧、舞蹈 黄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旧戏新谈 戏剧、舞蹈 黄裳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3 2.3折 36 九五品

库存6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裳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17202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31页

字数176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702_9787200117202

上书时间2024-05-06

博学书籍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徐序
吴序――关于黄裳先生
章序

  评剧家
  “评剧家”之二
  京白
  叫好
  “十万春花如梦里”
  关于川剧
  关于违碍戏
  《水浒》戏文与女人
第二辑
  《法门寺》
  关于刘瑾
  《打渔杀家》
  《连环套》
  《盗御马》
  小生三类
  《安天会》
  《新安天会》
  《春闺梦》
  《青石山》
  《朱痕记》
  《四进士》
  《美人计》
  《回荆州》
  《截江夺斗》
  《祭江》
  《西施》
  《战宛城》
  《骂殿》
  关于《纺棉花》
  《长坂坡》
  《蝴蝶梦》
  《金钱豹》
  《一捧雪》
  《灞桥挑袍》
  《空城计》
  《洗浮山》、《霸王庄》、《茂州庙》、《拿谢虎》
第三辑
  《打樱桃》
  《得意缘》
  《雌雄镖》
  《小放牛》
  《花田错》
  《嫁妹》
  《戏凤》
  《夜奔》
  《别姬》
第四辑
  饯梅兰芳
  念小翠花
  捧萧长华
  怀侯喜瑞
  谈郝寿臣
第五辑
  论马谡
  论蒋干
  汤裱褙
  再谈教师爷
  诸葛亮与鲁肃
  大白脸
  小白脸
唐跋
后记
雨天杂写
补辑

内容简介:

本书系散文家、有名报人黄裳先生有关京剧的文章结集。作品综论“旧戏”得失,并以24出京剧为例,分析其渊源、结构、表演等。作品明白晓畅,活泼生动,随手写来,都成妙谛。

精彩内容:

评剧家    鄙人涉足歌场,三十年于兹,所看者一大半是京戏。然而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写关于戏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这似乎是一种专门的行业,普通人不能插足。过去也颇喜欢买买所谓戏剧刊物之类来读,于诸大名家稍有认识,虽然对他们未必佩服,然而却从来没有过想要腹诽一下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有点本领的。或者看过谭供奉,或者听过陈石头,牌头极大,语有根源,后辈如我者是只有恭聆教诲的资格的。    现在自己也要来献丑了,提笔之初,先想要将这一些前辈评剧家分析一下。照我看来,这批人可分三大类:1.职业的评剧家――代表人物当推齐如山与徐凌霄,他们熟于梨园掌故,广交剧名伶,自己也懂戏,所以凡有写作,大约是有点道理的。但他们从不谈旧剧的意义,也从不提倡改革,相反地,倒是非要保守不可,如谭供奉在某戏中挂“黑三”,马连良改挂“黑满”,那得骂一个血喷头之类。2.捧角家――女的被称为“捧角嫁”,他们凡有所作,都别有用心,不是想得被捧者青睐,即是想达到什么目的,这一批人人品甚下,而又毫无知识,常常胡说,要不得。3.这第三种是只能欣赏不能批判的,因为他们不懂阴阳字,不会起霸勾脸,然而却写文章,或对“黄鹤楼”作源流,或说鲁子敬并非瓜,然而我看他们倒不是瓜,这些人的文章我是不大看的。    话说回来,我自己以“羊毛”的资格来乱谈,弄不好有落人“第三流”内去的危险,然而却不想知难而退,姑且“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吧!    “评剧家”之二    因为上一次分析了“评剧家”,字数所限,关于那第二类人物未能尽所欲言。话说这一批人中也包含一些所谓“诗人”、“才子”在内。慨自明末以来,男之风甚盛,那原因是因为士大夫不许狎妓,只能找漂亮的男戏子来寻开心。直至清末,男女合演还没有能成为事实,一般士大夫,不能不寄情于优伶而捧之。王紫稼在明末清初,风头十足,吴梅村为他特撰王郎曲,那位投降清朝的龚芝麓也赠诗曰:“蓟苑霜高舞柘枝,当年杨柳尚如丝。酒阑却唱梅村曲,肠断王郎十五时。”肉麻之至!这是清初时名士捧角的情形。    至于清季中叶以至清末,此风更盛,但当在将来谈之。    现在我想介绍另一位“名士”和他的丑态,不过这不是对“相公”而是对破天荒的“坤伶”了。这故事见于后孙公园杂录,所谓名士即易哭庵是也:    “帝制时期,自命帝党者,荟萃都下,皆捧坤伶。而刘喜奎艺实领王冠。名士如易哭庵(实甫)、罗瘿公、沈宗畸辈,奔走喜奎之门,得一顾盼以为荣。哭庵,喜奎如愿我尊呼母,亦所心许。或曰:是非汝绿树阴中之老妈乎?喜奎登台,哭庵必纳首怀中,大呼曰:我的娘我的妈。我老早来伺候你了。每哭庵必与诸名士过喜奎家一二次,入门脱帽,必狂呼我的亲娘,我又来了。”不必再抄,否则真肉麻死了。这是“名士”捧角的样子。我当然不想去效法,不过易实甫的流风遗韵,正自未已,现在传其“衣钵”,肉麻如昔者还是有的。    而现在的坤伶能像刘喜奎那样的也少了。言慧珠在北写了洋洋的遗书,大家颇为注意,然而不死之后,还是老样子,那一场表演也真的成为表演,给人留下来的只是滑稽之感而已。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