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形而上学美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形而上学美学

正版库存书 年限久的不保证全新

38.4 3.0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周宽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023-24

上书时间2024-06-17

盈盈2019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周宽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81337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604页
  • 字数 4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著在西方思想的核心领域--形而上学的内在发展逻辑中探寻美学学科的本质性起源,具有“学科考古”和思想探源的意义。作者将美学得以萌生的理论关节点定位在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转变中,在这两者的弹性对峙中,为美学的产生搭建起富有张力的思想舞台。本著对美学的批判性本质特征与形而上学之既钳制思想又激活思想的深层辩证性这两者同时做出映照式阐发,从而一方面,为美学学科建构起思辨性的骨骼;另一方面,在美学这门诉诸感性愉悦的现代性学科中,为西方思想的自反性赋彩塑形。

 

  尼采和海德格尔各自形而上学立场中的矛盾性,在本著中被置于形而上学自我建构与自我反对的辩证旋涡中,以思想样本的方式凸显了美学学科的悖论性。西方近现代其他重要思想家(鲍姆伽登、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阿多诺、维尔默、韦尔施等)围绕形而上学问题展开的理论辩难,也在本著中得到概要性展现。

 


【作者简介】

  赵周宽,男,1971年生,陕西扶风人,1990至1997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学士学位(1994)和硕士学位(1997),201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博士后,现供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主要研究兴趣涉及美学原理、身体哲学、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文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参与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思想战线》、《学术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思想激变中的美学(代自序)

 

一 后现代性的裂解 / 0 01

 

二 利奥塔与思想的“重写” / 0 03

 

三 韦尔施与现代性诊断 / 0 04

 

四 “俄狄浦斯现代性” / 0 05

 

五 思之终点与开端 / 0 06

 

六 形而上学与思想 / 0 08

 

七 形而上学问题的现代性背景 / 0 09

 

八 美学—现代性 / 0 11

 


 

绪 论

 

一 什么是问题? / 0 14

 

二 作为现代性科学的美学的问题 / 0 16

 

三 中国当代美学与问题 / 0 27

 

四 美学与后形而上学 / 0 34

 

五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 0 37

 

六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 38

 


 

第一章 后形而上学论域勾勒

 

第一节 谁需要美学

 

  一 美学的提问方式 / 063

 

  二 需要结构分析 / 066

 

  三 美学与形而上学的先天缺失 / 068

 

第二节 美学与形而上学的等级制度

 

  一 形而上学等级制的僵局 / 070

 

  二 作为“静力学”的美学 / 073

 

  三 审美超越 / 075

 

第三节 美学的辩证言说与科学体系的建构

 

  一 感性辩证法 / 077

 

  二 垂直模式与水平模式 / 084

 

  三 美学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 092

 

第四节 后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

 

  一 后形而上学的“后” / 098

 

  二 形而上学之“内”与“外” / 103

 

  三 形而上学与思想 / 112

 

  四 一元论与思想的(不)可能性 / 117

 

第五节 现代世界的重建与美学

 

  一 分化的现时代 / 123

 

  二 美学与整一世界建构 / 129

 

  三 美学在现代语境中的理论增殖 / 139

 

第六节 后形而上学美学的基本论题

 

  一 作为学科形态后形而上学的美学 / 151

 

  二 感性真实性的重新赢获 / 154

 

  三 确定性模式的革新 / 156

 

第七节 形而上学与历史

 

  一 形而上学有历史吗? / 159

 

  二 形而上学历史性的动力结构 / 168

 

  三 形而上学历史的叙述法 / 176

 


 

第二章 尼 采

 

引言 尼采阐释中的思想角力 / 193

 

第一节 尼采与疾病:或,作为文化医生的哲学家尼采

 

  一 尼采的肉身之病与西方思想的观念之病 / 196

 

  二 苏格拉底病例 / 200

 

  三 瓦格纳病例 / 204

 

  四 双面尼采:病人和医生 / 212

 

第二节 生命与道德:或,尼采的阿里阿德涅线团

 

  一 道德毒化简史 / 219

 

  二 轻松快乐的“非道德论者”尼采 / 223

 

  三 为了生命而“真诚地说谎” / 228

 

第三节 显白与隐微:或,作为柏拉图的学生的尼采

 

  一 作为“主体性”的权力意志 / 232

 

  二 显与隐: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 241

 

  三 生命底色的展露 / 250

 

第四节 回旋舞曲:或,尼采与形而上学的周旋

 

  一 复数的形而上学 / 255

 

  二 尼采与不同形而上学的周旋 / 259

 

  三 处于形而上学“边缘”的“生命形而上学” / 264

 

  四 “生命”和“理论”:生命形而上学结构分析 / 268

 

第五节 现代性舞池中的“另一支舞曲”:或,美学作为快乐的科学

 

  一 生命主题的呈示 / 273

 

  二 生命美学爱的“永恒三角” / 278

 

  三 “创造”与“痛苦”:不竭的生命力之源 / 281

 

  四 生命“还乡”,或,美学之舞 / 286

 

第六节 多重紧张驱动着的生命之轮:或,生命美学的动力结构分析

 

  一 生命等级问题 / 289

 

  二 作为诱饵的查拉图斯特拉 / 293

 

  三 生命美学与形而上学深层矛盾的相互激发 / 297

 

  四 艺术形而上学 / 300

 

  五 查拉图斯特拉的“个性” / 303

 

第七节 生命的高寒品质:或,作为崇高的生命美学

 

  一 超越悲喜的崇高 / 306

 

  二 生命美学与公正 / 310

 

  三 形而上学的痊愈,或,自由鸟之歌 / 314

 


 

第三章 海德格尔

 

引言 回到 / 来到海德格尔 / 321

 

第一节 在形而上学中定位海德格尔

 

  一 对遮蔽史的解蔽 / 324

 

  二 形而上学与西方思想 / 325

 

  三 海德格尔对于形而上学基本原则“同一律”的执守 / 328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探灯(差异性原则的运用)

 

  一 差异性原则和原则性差异 / 333

 

  二 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差异性统一 / 339

 

  三 海德格尔不同形象的差异性统一 / 343

 

  四 由差异性原则探到“存在” / 347

 

第三节 形而上学的神秘梦乡(存在之“无化”或“幽溟之境”)

 

  一 重获存在二重性 / 351

 

  二 从“后面”切近“存在” / 357

 

  三 从“侧面”切近“存在” / 361

 

  四 让存在“动起来” / 366

 

第四节 与辩证法角力

 

  一 “思存同一”中的“此在” / 369

 

  二 辩证法与存在之神秘 / 374

 

  三 海德格尔的辩证言说和对海德格尔的辩证言说 / 380

 

第五节 美学的林中空地

 

  一 作为美学“前史”的形而上学批判 / 389

 

  二 艺术的形而上学意义 / 393

 

  三 “美”与“美学”的弹性对峙 / 399

 

第六节 揭蔽与覆盖:海德格尔的美学解释和对海德格尔美学的解释

 

  一 海德格尔论美学的动力结构 / 405

 

  二 对海德格尔美学的多角度透视 / 414

 

  三 在通向美学之无蔽的途中 / 421

 


 

第四章 美学的诞生

 

引言 美学与主体现代性 / 427

 

第一节 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一段美学诞生史的回忆

 

  一 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差异性同一 / 432

 

  二 两人在形而上学极端可能性问题上的默契 / 436

 

   三 “存在真理”与生命“力”的相互阐发 / 441

 

第二节 显隐二重性:美学发生学的问题结构

 

   一 两种美学发生史的对勘 / 450

 

   二 美学与现代性主体之“光” / 456

 

   三 先锋派的形而上学意义 / 461

 

第三节 黑格尔艺术难题的形而上学意义

 

   一 黑格尔的艺术难题 / 466

 

   二 艺术难题,或,黑格尔与希腊人的对峙 / 469

 

   三 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完成”和“遮蔽” / 476

 

第四节 美学发生源点上的三场争辩

 

   一 搭建形而上学的擂台 / 482

 

   二 第一场争辩:康德vs鲍姆伽登(知性完善问题) / 485

 

   三 第二场争辩:黑格尔vs康德(主体性问题) / 491

 

   四 第三场争辩:尼采vs黑格尔(矛盾性问题) / 497

 

第五节 在后形而上学旗帜下

 

   一 “反形而上学”的现代起点:孔德 / 503

 

   二 “交往理性”中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哈贝马斯 / 507

 

   三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补救:阿多诺与韦尔默 / 517

 

   四 后形而上学一脉九流 / 525

 

第六节 不同于审美救赎的美学的救赎

 

   一 处于形而上学和后形而上学“之间”的美学 / 527

 

   二 “审美救赎”省思 / 531

 

   三 美学的救赎与西方思想的“自我救赎” / 534

 

第七节 后形而上学之后

 

   一 “后”的思想谱系 / 541

 

   二 中国当代美学的形而上学诉求 / 548

 

   三 “后”的终结或“终结论”之后 / 555

 

余论:回顾中国当代美学 / 562

 

参考文献

 

一 中文参考文献 / 572

 

二 期刊论文及其它 / 583

 

三 英文参考文献 / 588

 

四 网络资源 / 589

 

后 记 / 59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