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库存书 年限久的不保证全新
¥ 12 3.0折 ¥ 40 全新
仅1件
作者陆晓芹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26-07
上书时间2024-11-04
在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吟诗”作为一种聚会对歌传统具有“暖”的意义。当地民众通过请歌者到家屋、村落和圩市的内部聚会对歌,获得暖屋、暖村、暖圩的效果。
本书基于这一地方性文化特点,探讨“吟诗”作为一种“暖”的方式对民众生活的意义。本书以个案切入,探讨“歌圩”的一种地方性表现,弥补以往研究中从客位视角对其进行宏观把握所导致的对地方性知识的遮蔽。立足于生活的层面理解对歌对于民众生活的意义,试图改变以往研究中歌谣文本与语境的疏离关系。
导 论
一、研究缘起:寻找“歌圩”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三、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四、研究思路
五、田野调查
六、民族志写作
第一章布要:一个曾经很“暖”的村子
一、大山深处的布要屯
(一)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
(二)日益改善的生计条件
二、人气:日渐衰减
(一)常住人口比较少
(二)通婚范围比较小
(三)男性择偶比较难
三、历史:记忆中的冷暖
(一)“八字”背后的历史
(二)木棉树下的暖意
(三)石碑背后的喧嚣
(四)学校的悲喜历程
四、聚落:“暖”的空间建构
(一)聚落的内与外
(二)内与外的边界
(三)家屋的区隔
五、村落生活的变迁
(一)生产仪式简化
(二)节日活动弱化
(三)生命仪礼淡化
第二章“吟诗”:一种“暖”的方式
一、“歌圩”:聚会对歌习俗的汉语表述
(一)古代岭南社会的歌唱习俗
(二)德靖一带的“歌圩”之风
二、“吟诗”:德靖台地壮族社会的聚会对歌习俗
(一)“诗”:一种地方性文类
(二)“吟诗”:聚会对歌的习俗
第三章“吟诗”之路:布要人的歌唱实践
一、布要屯里的“吟诗”者
(一)“吟诗”者的群像
(二)“吟诗”者的特点
二、布要今年无“吟诗”
(一)彼时“吟诗”声
(二)今年寂寥意
三、离开布要去“吟诗”
(一)时间:定期与不定期
(二)地点:村落、圩市和县城
(三)主体:活跃的女性与失声的男性
(四)方式:组织性与自发性
(五)功能:求偶、求乐与求“暖”
第四章“航单”:聚会“吟诗”的节日
一、“航单”:“歌圩”的一种地方性形态
二、布要人的“航单”
(一)现实的“航单”
(二)逝去的“航单”
三、“航单”的主要特点
(一)时间
(二)空间
(三)活动主体
(四)节日内容
四、“航单”的实践
(一)大道“航单”概况
(二)“航单”的活动内容
(三)“吟诗”
(四)其他活动
五、“航单”的结构与功能
(一)“航单”结构的内与外
(二)“航单”功能的圣与俗
(三)“航单”的宗教意义
第五章暖屋:“吟诗”与理想家屋的建构
一、好“诗”暖屋
(一)“诗”的民间分类
(二)何谓好“诗”
二、“吟诗”暖屋的实践模式
(一)相关背景
(二)对歌的程序
(三)歌队的位置
(四)今昔的比较
三、“吟诗”与“无性家屋”的建构
(一)德靖壮人的“无性家屋”
(二)“吟诗”中的两性区隔
第六章“赛诗”:传统的发明
一、“赛诗”:官方主导下的发明
(一)“赛诗”及其历史
(二)“赛诗”的一般情况
(三)“赛诗”活动的基本特点
二、“赛诗”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歌台的设置
(二)“赛诗”活动的参与者
三、“赛诗”活动的实践过程
(一)主办方的准备
(二)参赛方的准备
(三)比赛过程
四、“赛诗”:一种“暖”的方式
(一)“赛诗”中的“暖”
(二)歌台:“吟诗”传统中的国家在场
(三)代理人:“赛诗”中的国家在场
(四)“赛诗”:作为“治理”的方式
第七章“暖”的艺术:在对抗中寻求和谐
一、“赛诗”的命题:“暖”的内容
(一)多珍“赛诗”过程描述
(二)命题的内容及特点
(三)命题方式及其意义
二、文本的构成
(一)命题
(二)歌词
(三)曲调
(四)歌路
三、文本过程
四、对歌内容:程式性
五、文本结构:在对抗中寻求和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