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政治家丶《新日本》杂志主编 丶永井柳太郎 书法立轴一件
¥
1500
九品
仅1件
题名永井柳太郎
年代民国 (1912-1948)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立轴
尺寸143 × 40 cm
上书时间2021-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画心尺寸:143×40,品相如图,纸本,高级原装手工绫裱,高级裱工,骨轴头
- 商品描述
-
永井柳太郎(1881~1944),大正、昭和年间活跃的日本政党政治活动家,石川县金泽士族家庭出身, 1905 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回国后于 1909 年 就任早稻田大学教授,开设殖民政策和社会政策讲座,1911 年 4 月,以大隈重信为首的 《新日本》 杂志创刊时,兼任该杂志的主笔及编辑长,开展了活跃的论坛活动。1917年辞去了早大教授 及《新 日本》主笔兼编辑长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 年 8 月。参与组织改造 同盟".,自 1920 年起连续八次当选议员,属宪政会,立宪民政党 1924 年 6 月至 1927 年 4 月, 先后担 任加藤高明内阁与若槻礼次郎内阁的外务参与官,1929 年6 月至1931 年4 月在浜 口雄幸 内阁中担任外务政务次官,协助币原喜重郎外相进行国际协调。
他和中野正刚一样以雄辩家闻名,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说演说是“金钱的替代品”,在选举中的作用不亚于金钱。他还是民政党内亲军队派的核心人物,并且参加圣战贯彻议员联盟,响应近卫文磨提倡的新体制运动,1940年同35名议员一起退出民政党。参加大政翼赞会。担任常任总务、东亚局长等职务。1943年创立大日本育英会,任会长。1944年12月4日去世。当时太平洋战争战局逆转,美军开始空袭日本,他这时才后悔自己鼓吹战争,说:“对不起国民”。
言论
在大正民主主义运动期间的外交政策中,永井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日本》杂志是永井最初从事论坛活动的据点,《新日本》创刊半年后,即 1911年 10 月,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1912年1月,他发表了《非天下太平论》一 文,认为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令中国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自主运动的序幕",道该文还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并非是所谓"王朝变更"的"专制 主义的重复",而是国民要求"从根本上变革政治制度",寻求成为国家主人公的立宪政治、民主政治的 转折"。
“把第一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第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第三女性解放运动规定为二十世纪应该解放的"最大的政治问题。"这些乃是大正民主主义运动期间的永井所一贯关心的问 题。在1930年5月所作的《世界思潮的三大激流》(《我的信念与体验》,冈仓书房1938 年)的 讲演中,他说:"这三大运动,是彻底动摇当今世界的大运动,迫使全人类共同解决 之.。"
1921 年 2 月号的《中央公论》出版了《自国本位主义对国际协同主义的批判》专集。永井投寄了《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不矛盾》的文章,以阐明自己的立场.他说:"我信奉国家主义,但是不信奉帝国主义······"永井认为帝国主义的过错,在于"只承认 自己的生存权,只信自己的优越性,除此之外皆不承认和信任"。他认为真正的国家主义"是国际主义的实现。
在1913 年1月号的《中央公论》上,他发表了《代 替中国人嘲笑日本人》的文章,首先严厉地批判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浅薄理解,"接着痛烈地揭发醉心于夺取政权"的藩阀者流的日本政治家及与他们勾结的追逐私利的"奸商",和他们对下层民为首的国民的"权势压迫".。
永井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新兴中国的前途并不是乐观的,20 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要比明治维新时更为严峻,因此永井 提出了密切中日间政治、经济关系的"日中提携"论,其宗旨是求助于日本的帮助,防止列强的"外交压迫",然 后专心致志地进行国内改革,特别应尽力国民教育的普及,完成"新中国的建设"。永井的理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正当化,遭到中国人批判是理所当然的。永井不得不接 受以"对华二十一条为契机,中国的"排日思想勃兴",例如他对"奖励国产运动”、“日中经济提携”也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感(《支那大观其四》,1916 年4 月号).因此,从永井的 口中听到了对日本的伪善性,狭窄肚量进行自省的话:"实际上日本人与中国人能否共同经 营亚洲,取决于日本官民是否有使中国官民值得信赖的文明"。"日俄战争后,不断追求区区利 益"的日 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是不正直的,不公正的,冷酷无情的,每一件事都丧了中国人的心"(《支 那大观其二》)
1915 年7 月,他开始了为期二个月的首次中国考察,其间,他再 次惊叹 中国不仅有建筑、土木、运河、城郭、宫殿等"独特的自然、而且人事也极为壮大"。1913 年9 月第 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独裁体制,继续不断的内乱和财政的崩溃,日本国民中广泛 蔓延的对 中国的失望和不信任感。永井提出警告说:"对中国的民族性绝望,不对其予以救济 是轻率 的"。1923 年 12 月,永井根据同年 6 月开始的历时二个月的第二次视察中国的印象,写 了一 篇《亚洲的黎明期与我国的外交》。其中指 出 "中国名义上是"共和政治,但其实际则 是处于 "少数军阀专制政治"之下,因而," 打倒军 阀"运动和恢复国权的"爱国革命"的潮流相结台,波及全国各地。根据永井的认识. 中国各地 爆发的"排日运动,乃 是在民 众势力中间发展着的"旺盛的独立自主的新精神",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因而,日本的对华政策,不应只注视腐败堕落了的"权力阶级问的争斗,而应凝视.其 社 会深层流动着的革命潮流",那种"追随欧美列强,驱歌帝国主义的态度"和"只满足 其政府当 局者的要求,而忽略民众意向"的历属日本政府的对华外交",要进行根本性的改 革,"要信 赖中国的复兴,与中国民众一起,开拓其新生的前途。
永并在1924 年6 月成立的加藤高明为首的护宪三 派内阁 内,担任了外务参与官,负有辅佐币原外交的责任.他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贯的,永井断定,丧失民心和财政,经济趋向崩溃的军阀专制主义," 其寿命是不会长的"。基于这一"根本思想".采取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姿态是 必然之 事。在 1928 年 6 月 9 日,北伐战争结束,由中国国民党实现全国统一后不久,永井先后 发表 了《妇女的人性解放》(6 月13 日)和《中国新旧势力的冲突》(6 月30 目)为题的文章。 他认为,国民 革命军 入北京城,"事实上,向天下宣示,商工业者、农民、工人、学生等大众,由生存意欲爆发 出来的力量,比之军阀拥有的兵力、权力、财富更为伟大",赞誉了完成国民革命的历史性意 义。永井还指出,创立以蒋介石为校长的黄埔军官学校以培养领导者,以及通过"农民革命军"的组织化以扩大基础,这两件事具有编制国民革命军的意义,是从"私兵"性质 的军阀雇 佣军队向"国民军"的转变,北伐是根据三民主义,高举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 命的旗 帜,以广泛的民众的支持为后盾的国民革命军的进军。
北伐战争
在国民革命进展过程中,永井的内政不干涉主义是很突出的主张。他作为外交官,辅佐币原外相进行国际协调,如1927 年3 月的南京事件(“南京惨案”)时,拒绝了英美关于共同出兵的建议,而专致于政治解决.他自负这种外交姿态,对于恢复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信 赖是划时 期的。基于以上的立场,他对主张"满洲特殊权益论"的田中外交的武力干涉主义进行遣 责。指出田中外交,纵令"靠军队之力,威压中国",但其结局不仅仅是会以失败告终,而且有可能 丧失中国 民心,进而丧失日本既得利益,这是"时代错误的"愚策。
一 直对中国国民革命寄与强烈共鸣和期待的永井,随着国民革命的完成,却直面新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国民政府在宴现"反军阀"任务之后,开始极力推进反帝的收复国权 运动,以恢复关税自主杈为支柱的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其第一步。对此,永井发表在 1928 年8 月 《民政》杂志上的《废除通商条约与中国》一文写道:"他们对军阀专制的反抗, 表现为呼吁三民主义,对外国压迫的反抗的表现,就是恢复国权运动,我们对国民革命军经过多 年的恶战 苦斗及其取得的胜利,表示极大的敬意,同时也毫不吝惜地寄与炽烈的同情,可是,主张自己生存权的人,也应该承认他人的生存权。"进而他在 1931 年 8 月发表的《满蒙经营是日中共同 的责任》(《民政))1931 年8 月号)一文中,对中国的行动进行了批判,说"对列国要求正义,却以中国自己的力量抵抗列国,若此,则是一大矛盾","中国自身的矛盾的运动"。在这期间,他也说过,奉行"日本独尊主义","满铁独尊主义","不理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及生、活要求 的"日本方面也有很大的责任,警告不要采取偏重于军事的武断的对应策。可是,这种观点发表一个月后,爆发了"满洲事变",此后,永井的中国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在满洲的存在,不止是单单日本自身的国防上及经济上存立的绝对必要 条件,而且,还对保持东亚全局的和平,具有不可分的重大意义。"(《关于满洲事变的外交批判》, 载《民政》 1931 年 12 月号)他从"满蒙特殊权益"论的立场,肯定了"满洲事变",他的这种外交 态度的 转变,直到提出以“先驱于世界的日本”为盟主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地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