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增订二论详解 一册 (清道光来鹿堂藏板)

350 八品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来鹿壶

年代道光 (1821-1850)

纸张白棉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3 × 13.5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0-06-06

石斧书舍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此为单册,为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出版大咖张补山先生的来鹿堂藏版。自然老旧有少许虫蛀。
商品描述
张鹏飞(1783-1857),又名鹏翼,字扶九、补山,陕西兴安府安康新城人。少贫,食菜根度日,编蒲叶以抄书。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举孝廉方正,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 清道光元年(1821)中科,历主临潼、褒城、安康讲席。十七年(1837)秋,他将刻印书籍数车运京,以自用书柜交税金,遭局厅殴打,张公封章上奏《治平二十四策》,获“越职言事”罪下狱刑部,八月释放归里。咸丰四年(1854)卒,入乡贤祠。
先生不但热爱教育,而且善于寻胜访古,曾游览燕、赵、蜀、楚古迹,考察边塞险要之地。编撰《续边防备览》,以供朝廷采纳。在教学上严格要求学生,诱导学生善恶分明,德才兼备。他的学识和人品为人们所敬仰,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 先生致力于安康文化教育,呕心沥血,举办兴贤学学舍,修兴贤塔、恢复奎星阁,减免贫田学生书费,尤其是创办“来鹿堂”书院影响最大,为安康最早的书版发行家,并将所刊刻经史子集二百余种赠给八个所属书院,供生员们学习.他还曾倡导捐资修建陈家沟粮仓,开小南门,筑登春堤等。咸丰二年(1852年),安康遭受洪水袭击,考院被洪水吞没,眼看临近考期他心急如焚,率领学生将考场迁移到新城关南书院
先生一生著作大部收入《来鹿堂文集》。全书包括卷首、文集8卷,诗集3卷及别集,共收入诗歌272首,文章124篇,代表作有《治平十策》、《修关中水利议》等。 除了收入《来鹿堂文集》的书外,还著有《六志补遗》、《续边防备览》、《补皇朝经世文》等书。纂有《续修陕西通志》、《学仓志》、《来鹿堂文集》。编撰书籍有:《来鹿堂文集》、《续边防备览》、《六志补遗》、《补皇朝经世文》八卷、《诗集》三卷、《别集》一卷、《关中水利议》等书。
补山先生在道光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释放回故里后,致力于安康文化教育的建设发展。创办“来鹿堂”;在安康最早经营雕版印刷;倡修关南书院、文庙、兴贤塔;恢复魁星楼,抢修水毁考院;在牛蹄岭建乡学,由集资到落成,事必躬亲、一身百任、艰苦备尝。还向书院捐赠书籍两百余种,减免贫田学生书费,为解决贫寒童生膳食多方奔走,收回学田数百亩。他“在郡雕版印书,捐所校刊梓行之经、史、子、集两百余种于郡属八所书院,以惠士林。”在执教过程中,张公秉承“必本之经以厚其基,扩之史以宏其才,正之濂洛关闽以端其趋,游之诗骚古文以雅其情”的理念,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进士武廷珍、管讠芳、雷钟德,举人吴敦品、黄加焜 、李芬等人均为其授业弟子,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为单册,为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出版大咖张补山先生的来鹿堂藏版。自然老旧有少许虫蛀。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