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封
¥ 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孙晶岩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9
上书时间2022-08-23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北京援疆人精神风貌的长篇报告文学,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写了100多人,有详写,有略写,展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描写了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前方后方互动,以首善标准全面、科学、真情援疆的感人事迹。作者还深度探究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史、文学史、音乐史、艺术史、宗教史,追踪了维吾尔族的由来变迁及民族融合,指出了新疆是祖国的战略高地、资源高地和文化高地,新疆是反恐前沿阵地,与国土周边安全息息相关,描写了昆仑文化对和田绿洲的滋养,和田的玉石文化、丝路文化、长寿文化,风土人情,再现了维汉一家亲的真实故事,讴歌了民族团结,以雄辩的事实批驳了“三股势力”搞疆独分裂祖国的谬论,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戍边功绩,宣扬了在新疆问题上党中央的一贯立场和做法,讴歌了党中央援疆决策的伟大和援疆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向全社会传递了热爱祖国、建设边疆的正能量。
孙晶岩,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
出版有《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重绽芬芳》《中国金融黑洞》《边关——中国陆路边境海关纪实》《放飞的生命——中国院士三兄弟》《服装交响曲》《女监档案》《五环旗下的中国》《震不垮的川娃子》《珍藏世博》《中国看守所调查》等十余部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海梦》、报告文学集《女作家眼中的世界》、学术著作《大学语文》等共计600余万字。
担任原著、策划、编剧、外联制片的电视连续剧《女监档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并获奖。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文联优秀图书奖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20余项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看守所调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被国务院授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奖章;被《文艺报》评为2005年度十大重点关注作家、艺术家;被第五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选为重点推介作家。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新疆是一部史诗长卷
朋友,你解读过“疆”字吗?
西域文明的特点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
和田是西域最早接受和传播佛教的地方
玉石之路的起点
世界长寿之乡
古老文明在这里传承
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民族
第二章 中国的眸子聚焦新疆
新疆是祖国的西大门
新疆是反恐的前沿阵地
兵团是治国安邦的战略棋子
和田书写着新的历史性篇章
第三章 群雁高飞头雁领
扎根边疆办实事
民族问题是个大问题
难忘的集体生日
养育革命的人不应被革命所遗忘
开局之年大显身手
真情打动人心
漂亮的五步棋
带好队伍是关键
但愿苍生俱饱暖
建筑之花在和田绽放
在夹缝时间里攻读博士
行百里者半九十
第四章 你像那展翼的骏马
从绿野来到荒漠
到维吾尔族乡亲家过节
把能人请到和田来
百利的意思是为百万人民谋利益
把世界玉都打扮得漂漂亮亮
他最爱的三个女人,名字都有一个“玉”字
第五章 玉都有头洛浦鹿
鹿洛浦和洛浦鹿难道还有什么不同吗?
要想富,养獭兔
独特的巴扎情结
向沙漠要绿洲
敬畏每一个生命
图尔荪汗大婶的笑脸
家是温暖的港湾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神
第六章 昆仑山上的雄鹰
画家村的法学硕士
在遥远的边境线
英阿瓦提——新的繁荣地
葡萄长廊与葫芦长廊
廉租房里的“大家长”
末梢神经必须灵通
第七章 新时代的拓荒牛
学农出身的嘎小子
红白山下铁血汉
援疆不能只撒芝麻盐
高效农业示范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任你刀光剑影,我自赤胆忠心
明月照千里,最是思乡情
第八章 扬眉剑出鞘
那里刚刚发生劫机案
DNA鉴定为破案提供铁证
有疑难案件送到和田去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验鉴定队伍
忠孝不能两全
像一把利剑直刺恐怖分子心脏
第九章 昆仑山下一壮士
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吗?
他的骨子里有一种浓厚的乡村情结
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
中国新疆兵团沙海老兵节
“三八线”的墓碑
社区是个筐,衣食住行都可往里装
第十章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大漠深处有红柳
红枣的眼睛闪闪发亮
深秋那片金黄的树叶
第十一章 戈壁滩的骆驼草
这里俗称“三到头”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再穷不能穷教育
苦不苦是比较出来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角
第十二章由山料变成籽料
和田最初的三个家
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
心灵上播下的种子一生中都会发芽
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和田
让和田农民尽快富起来
第十三章 军门虎子
一个点子带动一条产业链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真人露真相
第十四章 受人尊敬的老警察
看不见的战线
铁打的硬汉
生日面条的感悟
第十五章 指挥部的红管家
没感觉正是最大的感觉
开启人生旅途中与和田的缘分
忙碌的财神爷
以书为伴的人
第十六章 援疆路上走出的团市委书记
奖励双语教师激励双语教学
促进国航直飞和田
让党报在南疆开花结果
从地方干部身上汲取营养
第十七章 黑夜中数星星的男人
您认识那些美丽的星座吗?
把最美的笑脸定格在镜头前
和田留下的念想
遥远的天空
他的绰号叫“妇女之友”
第十八章 燃烧的红蜡烛
人是需要鼓励的
扶上马,送一程
一段不能磨灭的记忆
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教育援疆亚克西
慈父的快乐教学法
第十九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工程质量
他像一个陀螺开始了高速运转
和田机场差点变成了羽田机场
民生第一
神奇的小闹钟
他身上有理想主义的种子
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个清明节
化悲痛为力量
第二十章 创造生命的辉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什邡到和田
父子情深
兵贵神速
切蛋糕的学问
他受命于危难之际
第二十一章 金色的盾牌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为援疆工作保驾护航
名门之后的边疆情结
“7·5”事件,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痛
出生入死战斗在暴力恐怖现场
为什么你一来我的指挥就能通?
反恐战场的通信尖兵
第二十二章 组织人事部的掌舵人
有一种感动叫作行动
淬火与裂变
农村党支部是战斗堡垒
让村支书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到北京回炉
第二十三章 天地良心
坚硬的合金钢
只要心诚,石头也会感动得落泪
观海听涛
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感恩带来的压力
察民情恤民瘼,知民意顺民心
地窝子的触动
亲情是他最大的痛
第二十四章 西部情结
到了新疆才感到援疆与国家利益贴得很近
援疆工作与中国梦
思念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爱国就要报国
感动的力量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十五章 情系第二故乡
望京小区里不眠的灯光
面对一双双充满希冀的眼睛
维吾尔族兄弟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当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十六章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活历练是创新之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的身后站着北京17中这个团队
套马的汉子你在我心上
回报养育他的那片热土
那杯令人心酸的苦咖啡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悲壮
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二十七章 用智慧引领智慧
大别山的细伢子
汉语的形象化教学
一个女孩儿名叫麦尔哈巴
朱老师,预科4班想你!
第二十八章 播洒阳光的人
他的阵地在三尺讲台
天边有朵火烧云
一张车票的故事
小老师碰到了大难题
桂馨兰芳
援疆情是会传染的
第二十九章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人生和悟道一样
教学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让每一只鸟都歌唱
第三十章 用知识的乳浆浇灌希望之花
人要学会感恩
跟孩子们在一起是她的幸福时光
一堂精彩的英语公开课
心灵的清泉
第三十一章 润物细无声
库尔勒张开了欢迎的臂膀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恰勒瓦西村的麦西来甫
在桑皮纸传人家做客
演员们的鞋里倒出了水
艺术是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
第三十二章 大医博爱
你知道杏林的含义吗?
西部的贫穷抓挠着他的心
医学的真谛是热爱生命
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
第三十三章 留下一片杏林
还记得当年轰动京城的福寿螺事件吗?
好钢要使在刀刃上
抗击脊髓灰质炎就像打仗一样
情系和田,直达心田
医疗队突遇险情
擒贼先擒王,治病先治根
可爱的和田人
第三十四章 迎接生命的人
刚上任就遇到下马威
贫血源自贫穷
掐住死神的咽喉
战斗在无影灯下
一个人尖子可以带动一串人才链
第三十五章 侠骨柔肠
你妈太仁义了,这回让你援疆加码了
生命中的小县城令她难以忘怀
打造一个合格的新生儿科室
第一次抢救
与维吾尔族同事打成一片
第三十六章 爱上这片热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援疆人的老大哥
来自乡间,走向乡间
医生的心要贴在病人身上
娘家人来啦
第三十七章 悬壶济世
让每一个血液病患者得到治疗
病人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爱心接力传递
第三十八章 我要飞得更高
庖丁解牛,手术要讲究技巧
艺高人胆大
悠悠民族情
为和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咱家的三个人就像机器上的三个零件
生命记忆中不可割舍的一页
第三十九章 神圣的使命
外科学硕士的援疆情
最高的奖赏
塔克拉玛干,我们来了
妙手回春
围剿小儿麻痹症疫情
救死扶伤见真情
茫茫黑夜中的一盏红灯笼
急诊室女医生日记
医者仁心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播种幸福
第四十章 玉河两岸均沃野
洛浦县是一块试验田
把和田打造成国内良种核桃出口基地
在生病中学会感恩
援疆两地书
第四十一章 指挥部里的年轻人
“爸爸,我现在就想上二年级”
不能让贫穷成为某些人可以不劳而获的手段
乒乓球高手的苦恼
手握手,心贴心
珍贵的生日礼物
前指有个老疙瘩
这里有棵迎客松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不能欠和田人民的
默默无闻的铺路石
古江巴格乡的巡逻兵
铁面无私的把关人
和和的爸爸今生今世不会忘记和田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第四十二章 塔克拉玛干的红玛瑙
维吾尔的赛马叼羊
牛街那个难忘的生日
再造一个和田绿洲
温总理来到了治沙现场
第四十三章 五大洲外交官眼中的和田
第四十四章 我们都是和田人
维吾尔族人民怀念毛泽东
走进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家
听司马义·艾买提讲和田的故事
一个维吾尔族干部的自述
卫生院院长的心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尾声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