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

89 8.9折 100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文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中1

上书时间2023-05-16

便利书屋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文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7457
  • 定价 10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空间生产理论是当前西方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的前沿领域。《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将该理论应用于周庄、乌镇和惠山古镇的旅游开发实践,对案例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分化与整合”、“认同结构的差异与偏向”和“空间生产的机理与调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学界首次提出“旅游空间生产”的理论概念,构建了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研究框架,将马克思主义“时”、“空”及“时空”特性要素融入研究,提出旅游空间生产三维分析视角;针对案例地旅游开发的“权能城堡”现象,提出“互容共治、双轨同向、差异位育、双美递进”的发展模式,呼吁古镇在实现“社区社会资本化”的同时,应兼顾“资本的社区社会化”。
【目录】
前言
1总论
1.1研究背景与视角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视角及理想模式
1.2相关说明
1.2.1释名
1.2.2逻辑起点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2研究域进展选题及设计
2.1古镇的发展与研究
2.1.1古镇的发展
2.1.2古镇的研究
2.2空间生产与旅游空间生产研究
2.2.1空间生产的历史脉络
2.2.2旅游空间生产研究状况
2.3社区参与旅游的治理探索
2.3.1社区参与旅游的重要性
2.3.2社区参与旅游的理念构想
2.3.3社区参与旅游的实施渠道
2.4选题与研究设计
2.4.1研究选题与选点
2.4.2研究设计

3旅游场域中空间生产理论框架建构
3.1旅游场域
3.1.1场域
3.1.2旅游场域
3.2空间生产理论的实质解析
3.2.1资本与空间:空间的生产(Ⅰ)
3.2.2权力与空间:空间的生产(Ⅱ)
3.2.3利益与空间:空间的生产(Ⅲ)
3.3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构建逻辑
3.3.1从观察到概况
3.3.2从概况到理论
3.4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概念体系
3.4.1旅游空间生产
3.4.2旅游空间生产权能
3.4.3旅游空间正义
3.4.4旅游空间安全
3.5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
3.5.1旅游空间生产的空间结构
3.5.2旅游空间生产的权能认同
3.5.3旅游空间生产的空间正义

4历史视域中古镇原生空间形态
4.1案例地概况及调查研究过程
4.1.1案例地概况
4.1.2调查研究过程
4.2不同阶段秩序的基本逻辑
4.2.1“弱国家-强社会”整合模式
4.2.2“总体计划性国家”整合模式
4.2.3“强国家-弱社会”整合模式
4.3原生空间特征
4.3.1空间要素的“实在性”
4.3.2空间边界的“有限性”874.4原生空间形态:内源自生本体空间
4.4.1物理空间的生存性
4.4.2社会空间的地域性
4.4.3文化空间的自洽性
4.5原生空间本质:一元同心并置结构
4.5.1一元同心
4.5.2并置结构
4.5.3差序运行
4.5.4并置结构的“在域”
4.6本章小结

5旅游开发背景下古镇空间的构建
5.1案例地旅游开发
5.1.1周庄古镇
5.1.2乌镇古镇
5.1.3惠山古镇
5.2空间转向
5.2.1现代性与空间流动
5.2.2政府改造与旧空间实践
5.2.3空间的网络形态
5.3建构空间形态:外源嵌入建构空间
5.3.1物理空间的资本化
5.3.2社会空间的杂糅化
5.3.3文化空间的混合化
5.4建构空间本质:多元同心嵌套结构
5.4.1多元同心
5.4.2嵌套结构
5.4.3属地运行
5.4.4嵌套结构的“脱域”
5.5本章小结

6古镇旅游空间生产权能多视角分析与评价
6.1受访测度者基本情况
6.1.1关键事件中的关键性人物
6.1.2广泛受访的原住民与游客
6.2典型个案:原住民的忧伤与抵抗
6.2.1原住民参与的隐蔽性危机
6.2.2事实与权力的马拉松博弈
6.2.3抵抗与传统文化传承忧思
6.3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意愿倾向
6.3.1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意愿倾向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6.3.2旅游空间生产权能TIij评价
6.3.3原住民旅游空间生产权能TPAj分析与比较
6.3.4游客旅游空间生产权能TPAj分析与比较
6.3.5基于TPAj的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意愿倾向研究结论
6.4旅游空间生产权能空间布局
6.4.1旅游空间生产权能空间布局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6.4.2原住民旅游空间生产权能空间布局CO-PLOT
6.4.3游客旅游空间生产权能空间布局CO-PLOT
6.4.4基于CO-PLOT的旅游空间生产权能空间布局研究结论
6.5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显著性影响分析
6.5.1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显著性影响分析方法
6.5.2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显著性影响分析数据来源
6.5.3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显著性影响因子分析
6.5.4旅游空间生产权能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结果
6.6旅游空间生产权能“三向三变”
6.6.1旅游空间生产与权能结构出现“同向谐变”
6.6.2行动主体的旅游权能获取呈现“逆向冲突”
6.6.3空间主体的消费情感判断凸显“悖向同变”
6.7本章小结

7古镇旅游空间生产机理及“权能城堡”内涵多语境探究
7.1网状性权力及权力效应
7.1.1权力束
7.1.2权力主体的虚无与生产性
7.1.3权力效应的充分性
7.2全球化体系及旅游空间作为资本进行地方参与
7.2.1“地方”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诉求
7.2.2旅游空间的资本性及其地方参与
7.3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的“中国式”政治经济动因
7.3.1央地财政分权与地方发展型政府的导向
7.3.2分权化权威主义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诉求
7.4作为弱权力主体的原住民旅游空间生产权能享有不充分
7.4.1政府主导下不同生产模式造成权能效应差异认知
7.4.2不同模式下原住民权能效应的充分性程度分析
7.4.3制约原住民权能效应的不充分性因素分析
7.5第三权力主体“知识”在地方空间中的缺失
7.5.1旅游规划者
7.5.2INGO等
7.6旅游空间生产中多元主体“权利悖论”行为认知
7.6.1政府
7.6.2企业
7.6.3原住民
7.7旅游空间生产机理及“权能城堡”内涵分析
7.7.1旅游空间生产的PRS模式
7.7.2旅游空间生产“结构转向”的逻辑
7.7.3旅游空间生产“权能城堡”的逻辑
7.8本章小结

8基于“知识-权力-自我”的旅游空间正义探索
8.1古镇社区达到“自我”的“知识”和逻辑是什么
8.1.1需要厘清的“知识”
8.1.2达到“自我”的思考
8.2正义诉求拷问旅游空间生产的核心价值取向
8.2.1旅游空间生产的“工具理性”与“旅游为何生产”
8.2.2旅游空间生产的“价值理性”与“旅游为谁生产”
8.2.3旅游空间生产的“治理理性”与“旅游何以生产”
8.3互容共治:旅游空间正义的理念诉求
8.3.1“互容”的价值诉求:理解费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
8.3.2“共治”的学理溯源:理解资本循环规律及对抗消解
8.4“双轨同向”:旅游空间正义的制度探索
8.4.1“双轨同向”旅游开发模式的应然选择
8.4.2“双轨同向”旅游开发模式的内涵解析
8.4.3“双轨同向”旅游开发模式的制度安排
8.4.4“双轨同向”旅游开发模式的法律保障
8.5差异位育:旅游空间正义的模式优化
8.5.1周庄古镇:秩序调适——规避低质权能陷阱
8.5.2乌镇古镇:空间“消藩”——增强主体间包容性
8.5.3惠山古镇:地格维系——还原地方的原真性
8.6双美递进:旅游空间正义的人文关怀
8.6.1正义的道德呼唤
8.6.2行动者网络同构
8.7本章小结

9结论与展望
9.1研究结论
9.1.1理论研究结论
9.1.2实证研究结论
9.2研究创新
9.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