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念的聚变——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观念的聚变——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8.7 3.3折 26 九品

库存2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治平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10062525

上书时间2024-11-07

京城图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傅治平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7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62525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275千字
【内容简介】
伟人毛泽东曾以“精神原子弹”为喻,形容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的驱动作用。本书受到这一妙喻的启示,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观念产生的能量将更大——犹如原子核聚变发出的伟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一个理论创新的新时期,也是观念大聚变的新时期。创新的观念所产生的聚变,给新世纪持续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带来了一系列“新”气象。本书用十个“新”进行概括:新方位、新思维、新观念、新境界、新拓展、新思路、新变革、新角色、新趋向、新贡献。希望读过此书的人,会由此受到启迪,为这个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伟大时代归纳出更多更多的“新”来。
【作者简介】
傅治平,男,1950年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教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从事过哲学、美学、领导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类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曾主持和参与过十余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的研究,独著与主编30余本著作,撰
【目录】
序 观念聚变新时期

引言 从观念更新谈起

 一、观念的力量

 二、观念的新诠释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观念更新历程

 四、观念更新要与时俱进

第一章 视野开阔:中国站在历史新方位

 一、历史方位与角色定位

  (一)判断历史方位的时代眼光、世界视野

  (二)新的历史方位是新观念的温床

  (三)准确判断历史方位是执政党角色准确定位的前提

 二、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回溯历史曾有的机遇

  (二)新世纪送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现代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四化”发展趋势

 三、新变革、新观念、新实践

  (一)新世纪的深刻新变化

  (二)新变化产生新观念

  (三)新观念指导新实践

  (四)新方位上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第二章 科学发展:新世纪指导全局新观念

 一、时代呼唤科学发展观

  (一)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二)体制环境的变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四)新的发展观顺应世界潮流

 二、“硬道理”的中国演化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观

  (二)改革开放“三步走”的发展观

  (三)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四、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南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思想跨越:科学发展催生新观念

 一、科学发展呼唤新的改革观

  (一)科学发展要从改革中寻动力

  (二)新改革观的新内容

  (三)科学改革观突出“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

  (一)政绩与政绩观

  (二)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三)科学谋发展,为民创实绩

 三、科学发展观催生科学人才观

  (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二)人人皆可成才

  (三)人才为本

 四、科学发展观凸显正确群众观

  (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始终把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

  (三)请人民做党和政府一切行为的评判员

  (四)“两个务必”是沟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

 五、科学发展观催生新的环境资源观

  (一)新型环境资源观的基本内涵

  (二)新的环境资源观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三)树立新型资源环境观要辩证处理三对关系

第四章 追求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二、和谐社会: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美好愿景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二)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

  (三)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特征的全面小康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原则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互为体用

  (三)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

 四、和谐社会的文明共建

  (一)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创建智力体系

  (四)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文明的自然基础

第五章 模式更新:发展道路新拓展

 一、从传统经济模式走向循环经济

  (一)经济模式解读

  (二)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超越

  (三)循环经济在中国

  (四)画好循环经济这个“圆”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从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抓手

  (三)全力推进国家环保战略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指向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创新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新农村正当其时

  (二)“两个趋向”明晰思路

  (三)新型模式展示美好前景

  (四)扎实举措开拓建设之路

第六章 战略选择:现代化建设新思路

 一、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

  (一)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二)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必然落实到人才培养

  (三)从求强、求富,到人的现代化

  (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当务之急

 二、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把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和布局调整的历程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考虑

 四、自主创新的新举措

  (一)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形成的新的发展战略

  (二)自主创新是走出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几大抓手

第七章 改革博弈:社会发展体制与机制新变革

 一、新时期的改革攻坚战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展新貌

  (二)改革未竞全功,新时期更需努力

  (三)新时期改革攻坚的高难度

 二、新时期改革攻坚的着力点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二)国有企业改革有待深化

  (三)财税、金融、投资改革要着力促进

  (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体制改革要加快步伐

  (五)涉外体制改革要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三、改革如何攻坚

  (一)落实新世纪改革的总体要求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三)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八章 执政建设:扮演好执政兴国的新角色

 一、新的历史方位下的角色转换

  (一)执政能力建设:完成历史赋予的角色使命的重要前提

  (二)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就

  (三)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挑战

 二、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一)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认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抓住重点,整体推进执政能力建设

 三、解读“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科学执政

  (二)民主执政

  (三)依法执政

第九章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趋向

 一、发展哲学的新篇章

  (一)国际流行的几种发展观

  (二)发展观在中国的演绎

  (三)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释

 三、用实践撰写穷人经济学

  (一)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思想

  (二)社会主义经济学应该是更广泛意义的“穷人的经济学”

  (三)当代中国“穷人的经济学”的内涵

 四、党建课题的世纪新解

  (一)先进性建设丰富党建理论

  (二)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三)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理论的重大现实课题

  (四)“三种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精神素质

第十章 和谐世界:中国为世界作出新贡献

 一、和平发展的崭新创意

  (一)和谐世界,中国原创

  (二)和谐世界,中国构想

  (三)和谐世界的内涵

 二、和谐世界,路径选择

  (一)共建和谐世界,要形成多方共识

  (二)共建和谐世界,要建设国际民主

  (三)共建和谐世界,要高扬“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四)共建和谐世界,要弘扬一种开放包容精神

  (五)共建和谐世界,要坚持合作共赢

 三、文明共存:和谐世界的未来展望

  (一)冲突与共存的话语对峙

  (二)用和谐理念看文明的冲突与共存

  (三)文明共存的现代新脚本

 四、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魅力

  (一)中华文明的底蕴集中在一个“和”字上

  (二)中华文明是和谐世界的重要黏合剂

  (三)在建设和谐世界进程中复兴华夏文明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