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碳中和之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碳中和之路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1.1 九品

仅1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19857745

上书时间2024-10-27

京城图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9857745
  • 定价 28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329,000.000千字
【内容简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战略全局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在全球能源转型、清洁发展、气候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形势任务、思路目标、重点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制形成《中国碳中和之路》。
   本书共分九章。第1章剖析我国碳中和的重大意义与面临的挑战。第2章阐述碳中和内涵、影响因素,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和根本依托,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第3章提出以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路径,通过比较分析展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优势。第4章研究提出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领域脱碳的方案。第5章研究提出以产业升级、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等加快工业领域脱碳的方案。第6章研究提出交通领域脱碳的方案。第7章研究提出建筑领域脱碳的方案。第8章提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创新方向与重点,对碳中和相关产业、财税、金融政策以及市场机制进行研究。第9章分析以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综合效益,展望实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是由致力于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等自愿组成的国际组织。注册地设在北京。合作组织的宗旨是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推动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将积极推广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组织制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联合技术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目录】
前言

1 碳中和的意义与挑战 001

1.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展望 002

1.1.1 经济发展 002

1.1.2 社会发展 008

1.2 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013

1.2.1 实现资源循环节约 013

1.2.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014

1.2.3 加快现代化经济建设 016

1.2.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017

1.3 实现碳中和的挑战 019

1.3.1 碳排放总量大 019

1.3.2 产业转型升级挑战多 020

1.3.3 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 021

2 碳中和与中国能源互联网 023

2.1 碳中和内涵 024

2.2 影响碳中和的主要因素 029

2.2.1 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结构 029

2.2.2 产业发展 031

2.2.3 零碳与负碳技术 034

2.2.4 政策与市场 036

2.2.5 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方向 039

2.3 中国能源互联网 040

2.3.1 发展思路 040

2.3.2 基本构成 045

2.3.3 现实需要 047

2.3.4 发展展望 048

3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路径 051

3.1 碳中和目标与基本原则 052

3.1.1 总体目标 052

3.1.2 分阶段目标 054

3.1.3 基本原则 058

3.2 碳中和路径 060

3.2.1 全社会碳中和路径 060

3.2.2 能源系统碳中和路径 063

3.2.3 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 068

3.3 综合优势分析 071

3.3.1 投资成本 071

3.3.2 技术优势 073

4 能源生产领域脱碳 075

4.1 化石能源 076

4.1.1 煤电 076

4.1.2 气电 083

4.2 清洁能源 087

4.2.1 太阳能发电 087

4.2.2 风电 093

4.2.3 水电 101

4.2.4 核电 105

4.2.5 生物质燃料 108

4.2.6 电制燃料 113

4.3 能源配置 122

4.3.1 电能配置 122

4.3.2 氢能配置 130

5 工业领域脱碳 133

5.1 产业转型升级 135

5.2 钢铁行业 140

5.2.1 现状与趋势 140

5.2.2 目标与路径 144

5.2.3 重点任务与举措 148

5.3 化工行业 161

5.3.1 现状与趋势 161

5.3.2 目标与路径 164

5.3.3 重点任务与举措 167

5.4 建材行业 178

5.4.1 现状与趋势 178

5.4.2 目标与路径 183

5.4.3 重点任务与举措 187

6 交通领域脱碳 191

6.1 现状与趋势 192

6.1.1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192

6.1.2 发展趋势 194

6.2 目标与路径 196

6.3 重点任务与举措 201

6.3.1 大力发展电气化交通 201

6.3.2 积极发展氢能交通 206

6.3.3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208

6.3.4 发展智能共享交通 210

7 建筑领域脱碳 213

7.1 现状与趋势 214

7.1.1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215

7.1.2 发展趋势 217

7.2 目标与路径 218

7.3 重点任务与举措 222

7.3.1 推动居民生活电气化 222

7.3.2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228

8 关键技术与政策 231

8.1 零碳与负碳技术 232

8.1.1 清洁发电技术 232

8.1.2 电能替代技术 240

8.1.3 先进输电技术 251

8.1.4 储能及氢能技术 256

8.1.5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 266

8.1.6 负排放技术 269

8.2 碳中和相关政策 272

8.2.1 战略规划 273

8.2.2 产业政策 274

8.2.3 财税政策 275

8.2.4 金融政策 276

8.3 全国电—碳市场 278

8.3.1 现状与趋势 278

8.3.2 理念与内涵 280

8.3.3 措施与目标 281

9 碳中和效益与前景 287

9.1 综合效益 289

9.1.1 经济效益 289

9.1.2 社会效益 293

9.1.3 环境效益 295

9.2 前景展望 299

9.2.1 经济繁荣昌盛 299

9.2.2 环境和谐美丽 300

9.2.3 能源清洁高效 301

9.2.4 社会文明进步 302 

参考文献 30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