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5.4 九品

仅1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璧属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030223111

上书时间2024-05-30

京城图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璧属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311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2页
  • 字数 19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是《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中的一部,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史学中历史认识的科学思想,依次论述先秦、两汉、隋唐和宋明清等各时期的历史认识科学,并对中西史学中的科学思想进行比较。下篇则在借鉴历史认识已有的科学思想基础上,面对西方历史认识论的三个核心问题,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深入探究分层次的历史认识的客观真理性,并分层次地检验历史认识的科学性,运用层次方法科学地建构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的科学性》适于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和历史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阅读。
【目录】
总序
导论历史认识的科学性何以可能?
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之争
二、历史学的科学性标准
三、历史认识科学性之可能
四、历史认识科学性之历史梳理
五、本书的几个基本定义
上篇历史认识的科学思想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认识中的实录思想
第一节先秦史学“书法不隐”的客观性
第二节秦汉史学的求真精神
一、司马迁的历史求真
二、班固的实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实录
第三节唐刘知几的实录思想
一、实录的撰述原则
二、实录的史料方法
三、实录的表述方法
四、史家修养
第四节宋史学的求实与格物致知
一、郑樵史学认识的科学精神
二、朱熹的历史认识论
第五节清章学诚的史学求真
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二、据事直书
三、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
四、“慎心术”与“养心术”
五、史家素养
六、“辨心术”
七、史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第二章中西传统史学科学思想比较
第一节中国传统史学的整体历史观
一、从以史为鉴到“藏往识来”
二、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三、郑樵的“会通”
四、清考据史学的整体观
第二节中西传统史学求真精神之迥异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求真精神
二、希腊史学的求真观念与理性精神
三、历史事实的“真”、价值判断的“真”与历史理性的“真”
第三节中西传统史学求真方法比较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求真方法
二、希腊史学的求真方法
第四节中西传统史学中的史籍体例比较

第三章中西近代历史认识论所蕴涵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中国近代历史认识论的科学化历程
一、艰难世纪的“经世致用”史学
二、“西学东渐”科学意识的影响
三、实证主义史学的传人
第二节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客观性方法
一、兰克客观主义史学
二、实证主义史学
第三节梁启超中西融会的历史认识论
一、历史认识论
二、历史方法论

第四章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性
第一节20世纪史学发展的主要思潮
一、实证主义史学思潮
二、相对主义史学思潮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
第二节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认识的方法
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顾颉刚的历史认识论
一、“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
二、古史认识的方法
第四节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的科学性
一、“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基本内涵
二、“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史料”观
三、“史学便是史料学”的科学观
第五节李大钊的历史科学思想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
二、历史学的科学性探索

第五章当代西方史学认识论的科学性评价
第一节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的思想方法
一、现代西方史学主体认识论的总体评价
二、凸显认知方法的主体性
三、张扬当代性的主体认识论
四、凸显相对性的主体论
第二节历史解释理论的科学性
一、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
二、卡尔的双向交流说
三、伽达默尔现时意域与历史意域的融合
四、波普尔的历史认识方法

下篇历史认识的科学性阐释
第六章历史认识的层次性
第一节人类历史的复杂性
一、历史研究什么
二、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三、历史的内涵
第二节历史研究对象的类别性与层次性
一、历史研究对象的类别性
二、历史研究的层次性

第七章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
第一节考实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阐释
二、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解释
三、历史事实客观性的实现途径
第二节抽象性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一、抽象性历史认识的真理性
二、历史规律的可获得性
第三节评价性历史认识的合理性
一、评价性历史认识
二、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普遍性与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第八章历史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第一节历史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特征
一、主体介入的历史认识特征
二、主体性的认识特征
第二节历史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与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一、历史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
二、历史认识过程的科学性
第三节历史认识的客观真实性
一、历史的客观性
二、历史认识的客观真实性

第九章历史认识结果的科学检验
第一节史学研究在验证上的困境
一、史学证据验证的间接性
二、史学叙述整体的验证困境
三、历史理论的验证困境
第二节“证实与证伪”是历史认识检验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证据具有“证实与证伪”的二重作用
二、证伪检验的科学特征
第三节历史认识结果的不同检验方法
一、单称判断历史认识的检验
二、日常话语式(日常概念)历史认识的检验
三、概念化历史认识的检验
四、规律性历史认识的检验
五、评价性历史认识的检验
第四节历史认识的实践检验路径
一、考实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二、抽象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三、评价性认识与实践检验
四、史学的检验特征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