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干净
¥ 28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车文博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4-4-3
上书时间2024-01-19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
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第一卷共五编23章,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生平,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思想。第一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疗法”,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传略、弗洛伊德主义的生成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论、性欲论、梦论、心理和人格结构论、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宗教观、道德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以及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及理论误区;第五编“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的影响,剖析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
第二卷共五编22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第一编“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具体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后荣格学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后阿德勒学派、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理论、费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兰克的心理分析理论;第二编“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具体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斯皮茨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玛勒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雅可布森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第三编“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包括克莱茵的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拜昂对克莱茵理论的发展、费尔贝恩的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第四编“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具体包括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第五编“关系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形成与发展、米切尔的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三卷共五编共16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第一编“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具体包括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第二编“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赖希的性革命理论、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第三编“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鲍斯的存在分析学、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第四编“后现代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第五编“神经精神分析学”,具体阐述神经精神分析学。
本书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全面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在我国的*新研究成果。
本卷主编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与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编委。主要研究中西人格理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总主编车文博,中国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教授、《心理学报》编委。吉林省扶余县人。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在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方面有突出的成果。他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从事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他的科研成果颇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
总主编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导论
本卷前言
第一编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章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
第一节 霍妮传略
第二节 霍妮神经症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霍妮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女性心理学的探索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二章 沙利文的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
第一节 沙利文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沙利文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病理论和治疗技术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三章 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
第一节 卡丁纳传略
第二节 理论渊源
第三节 卡丁纳文化和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理论的应用:土著社会的文化与基本人格结构
第五节 对弗洛伊德文化心理学的批判与修正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四章 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
第一节 弗洛姆传略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人的处境
第三节 人的需要
第四节 社会性格
第五节 社会潜意识
第六节 现代西方人的处境和心态
第七节 社会历史观与社会改革论
第八节 简要评价
第二编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赖希的性革命理论
第一节 赖希传略
第二节 性格结构理论
第三节 性革命理论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六章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
第一节 马尔库塞传略
第二节 爱欲解放论
第三节 解放爱欲的现实性
第四节 爱欲解放与现代西方社会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三编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第七章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
第一节 弗兰克尔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意义治疗的理论基础:意义意志与生命意义
第三节 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
第四节 神经症的意义分析
第五节 意义治疗的技术:矛盾意向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八章 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宾斯万格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存在分析的治疗观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九章 鲍斯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鲍斯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观
第四节 存在分析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章 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
第一节 莱因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第四节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节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一章 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
第一节 罗洛·梅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焦虑理论
第四节 爱与意志理论
第五节 人格理论
第六节 存在心理治疗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二章 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
第一节 布根塔尔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三章 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施奈德传略和思想渊源
第二节 存在分析学新理念
第三节 存在整合观和治疗策略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四编 后现代精神分析
第十四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后现代转向
第二节 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
第三节 詹姆逊的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利奥塔的欲望政治学
第十五章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拉康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潜意识论
第四节 主体论
第五节 欲望论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五编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十六章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对意识与潜意识的新解读
第四节 情绪研究
第五节 梦与睡眠研究
第六节 临床研究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结束语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英汉术语对照表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