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89.99 9.8折 92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军宁、叶祖光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时光尽头恋人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军宁、叶祖光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51399
  • 定价 9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98页
  • 字数 112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包括上篇“理论篇”、中篇“方法篇”、下篇“应用篇”三部分。其中,上篇理论篇,涉及传统中药毒性理论、现代中药毒理学基本原理、中药毒性相关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中药靶器官毒理学、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与风险效益评估等内容。中篇方法篇,涵盖中药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基本方法,以及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的试验方法、靶器官毒理学研究方法和中药毒性控制及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并适当介绍了国际毒理学最新技术和方法。下篇应用篇,对重点有毒中药的化学、药理毒理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
【目录】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中药毒性理论概述
第一节中药毒性、毒性分级的基本概念与科学内涵
第二节中药毒性与药性、药效相互关系
第三节中药毒性与科学制备
第四节中药毒性与科学应用
第五节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药毒理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节中药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毒性的生物学特性与机制
第三节机体生理学上的生物利用度屏障因素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第四节中药的毒性效应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中药中毒机制与防治
第六节中药-中药(化药、食物)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中药毒性相关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
第一节中药化学与药效、毒性相互关系
第二节中药毒性相关物质基础
第三节中药质量控制的化学方法
第四节中药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方法
第四章中药靶器官毒理学概述
第一节中药的胃肠道毒性
第二节中药的肝脏毒性
第三节中药的肾脏毒性
第四节中药的呼吸系统毒性
第五节中药的心血管系统毒性
第六节中药的免疫系统毒性
第七节中药的生殖系统毒性
第八节中药的特殊毒性
第五章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与风险效益评估
第一节有毒中药的基础研究
第二节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
第四节《药品注册办法》与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
第五节中药安全性问题辨析及风险效益评估

中篇方法篇
第六章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规范(GLP)
第二节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选择与给药方法
第四节中毒的一般症状、体征与生理学观察
第五节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与生物化学检查
第六节动物的解剖与毒性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七节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内容、设计与统计学方法
第七章中药常规毒性试验方法
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第二节长期毒性试验方法
第三节一般药理学试验方法
第八章中药特殊毒理试验方法
第一节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第二节生殖毒性试验方法
第三节致癌性试验方法
第四节依赖性试验方法
第九章中药皮肤给药毒性试验方法
第一节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
第三节皮肤刺激性试验
第四节皮肤过敏试验
……
下篇应用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