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

7 1.0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象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货号丹KB23

上书时间2024-05-20

九八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象 著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ISBN 978721309532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中国农村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揭开序幕,从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那么,这项影响几亿中国人生活的制度变迁,堪称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变革,是怎样由最初的民间要求上升为党和政府的法定政策?人们为争取昔日称之为“包产到户”、今天叫做“联产承包制”的农业经营形式,曾经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本书作者作为有着亲身经历的资深改革专家,以史为脉络,用实录手法详细介绍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的第一步——中国农村改革起步艰难曲折的进程,系统阐发了前因后果,分析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面临的问题,具体描述了发生在这个时期的相关的重大事件和复杂矛盾,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作者简介】

吴象,1922年1月生,安徽休宁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山西日报》总编辑,中共山西省委、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长期在万里副总理身边工作,是协助万里在安徽推动改革的著名农村经济学家和“三农”问题资深专家之一,先后出版了《阳光道与独木桥》《昔阳到凤阳》《中国农村改革实录》等著述,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农村改革,为我国农村改革做出过较大贡献。

【目录】

序一    陈锡文 / 1

 

序二    赵树凯 / 1

 

 

 

第一章 农村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

 

 

 

一、 超越历史阶段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 3

 

新中国成立初期遇到与建党初期相似的问题 / 3

 

一场争论引出一个决议 / 7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14

 

 

 

二、 二元结构中的中国农民 / 17

 

农业的历史与历史的农民 / 17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 19

 

李云河与“浙江三杰” / 24

 

“牛尾巴长在牛脑袋上” / 27

 

 

 

三、 “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教训 / 31

 

最初的先进典型 / 31

 

“农业学大寨运动” / 35

 

从“农业学大寨”到“普及大寨县” / 37

 

“左”倾错误的膨胀 / 39

 

 

 

四、 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 45

 

“两个凡是”与继续“普及大寨县” / 46

 

改革的预演 / 47

 

关于真理标准讨论 / 49

 

拨乱反正与摸着石头过河 / 51

 

 

 

第二章   安徽为什么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一、 “左”倾错误的重灾区 / 59

 

凤阳: 安徽的缩影 / 60

 

人民公社章程与刮“五风” / 62

 

小岗村的真实记录 / 68

 

 

 

二、 救命而又短命的“责任田” / 73

 

“责任田”的由来 / 73

 

关于“责任田”的辩护和批判 / 75

 

两封寄给毛泽东的信 / 81

 

 

 

三、 万里与“省委六条” / 85

 

万里走马上任 / 85

 

调查研究,制定“省委六条” / 89

 

必须对本省人民负责 / 90

 

政策的威力 / 94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的书面意见 / 96

 

 

 

四、 艰难的第一步 / 99

 

借地度荒诱发包产到户 / 99

 

《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 / 100

 

两次关于包产到户的对话 / 104

 

小岗的包干到户 / 108

 

 

 

第三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1979—1984)

 

 

 

一、 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大争论 / 117

 

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 / 117

 

新的矛盾和斗争 / 121

 

大争论导致大发展 / 127

 

 

 

二、 从“不许”“不要”到“有条件允许”再到“全部放开” / 134

 

为什么包干到户最受欢迎 / 134

 

关键仍然是领导 / 135

 

大规模下乡调查 / 141

 

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进军 / 144

 

 

 

三、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 148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演变 / 149

 

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 152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理论意义 / 154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157

 

 

 

四、 五个1号文件的产生和终结 / 163

 

为什么要连续五年发l号文件 / 164

 

改革的市场取向日趋明晰 / 168

 

“l号文件很好,2号文件好狠” / 171

 

无可奈何的“双轨制” / 174

 

第六个“1号文件” / 178

 

 

 

第四章 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开拓(l985—1991)

 

 

 

一、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有商品的计划经济 / 183

 

改革深化要求观念更新、理论创新 / 184

 

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 187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 189

 

争论仍然在继续中 / 193

 

 

 

二、 粮食问题的症结和出路 / 197

 

症结所在 / 197

 

实质上在于如何对待农民 / 199

 

出路何在 / 203

 

 

 

三、 乡镇企业: 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 211

 

乡镇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 211

 

为什么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 / 216

 

乡镇企业的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 220

 

 

 

四、 县级综合改革: 不幸中的幸事 / 223

 

是不是第三块石头? / 223

 

探索性的局部试点 / 225

 

“搭台唱戏”与“脱钩不下马” / 227

 

后来居上的山东县级改革 / 231

 

 

 

五、 外向型经济与民工潮 / 238

 

外向型经济中的乡镇企业 / 238

 

内陆、边疆的开放与开发 / 243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245

 

 

 

六、 地区差距与扶贫开发 / 249

 

如何看待地区差距 / 249

 

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 / 254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1992—1998)

 

 

 

一、 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 2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 261

 

多元经济蓬勃发展 / 265

 

股份合作制普遍兴起 / 269

 

 

 

二、 经济泡沫与“软着陆” / 273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 / 273

 

农民负担屡减不下 / 276

 

“软着陆”: 宏观调控改善、加强的成果 / 279

 

 

 

三、 十五大前后 / 282

 

十五大在理论上的新突破 / 284

 

村民自治值得重视 / 285

 

推进法治,遏制腐败 / 288

 

经济增长与经济转轨并进 / 290

 

 

 

四、 小城镇与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 293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特色 / 293

 

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升级 / 296

 

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 / 298

 

农村城市化的前景 / 301

 

 

 

跋  崔传义 / 305

 

后记 / 31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