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脊底蹭皱.2004年第一版3印.看拍照实图下单
¥
22
5.2折
¥
4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叶世昌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2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世昌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2732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0页
-
字数
443千字
-
丛书
博学·经济学系列
- 【内容简介】
-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代篇,从金融的起源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下编为近代篇,从鸦片战争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止。另加结束语,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使对于中国古近金融史的阐述更具有完整性。作者对中国金融史进行了长期的资料积累,为撰写本书作了充分的准备。本书征引史料翔实,文笔简洁明快,观点时有创见,是研究或学习中国古代和近代金融发展历史的一部较为理想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叶世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1929年生,浙江台州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学系,留校任银行专修科助教。1952-1972年在上海财经学院任教。1972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上海市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等。现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钱
- 【目录】
-
上编 古代篇
第一章 先秦秦汉三国的金融
第一节 中国金融的起源
一、西周以前的货币
二、西周以前的信用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货币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货币
三、泰国的货币立法和秦始皇统一币制
第三节 西汉的货币
一、从汉半两到五铢钱
二、黄金及其他货币
第四节 春秋至西汉的信用
一、利民的借贷和政府的赈贷
二、高利贷
三、商业信用
第五节 王莽的金融政策
一、任意变乱币制
二、赊贷政策
第六节 东汉三国的金融
一、东汉的货币
二、三国的货币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金融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金融
一、货币
二、信用
第二节 南北朝的货币
一、南朝的货币
二、北朝的货币
第三节 南北朝的信用和质库的产生
一、政府的赈贷和官负民债
二、高利贷和质库的产生
第四节 隋和高昌国的金融
一、隋朝的货币和公廨钱
二、高昌国的金
第五节 唐五代的货币
一、唐前期的货币
二、唐后期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第六节 唐五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义仓和政府的赈贷
二、官营高利贷和官负民债
三、私营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四、其他信用形式和金融机构
第三章 宋辽夏金的金融
第一节 北宋的货币
一、不同钱币流通区的形成和纸币的产生
二、王安石变法后的钱荒和交子的贬值
三、徽宗朝的通货贬值政策
四、金银绢帛的货币性
第二节 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政府的赈贷和青苗法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
三、私营高利贷和商业信用
四、金融机构
第三节 辽和西夏的金融
一、辽朝的金融
二、西夏的金融
第四节 南宋的货币
一、铸钱数量减少和铜钱外流
二、会子的发行和贬值
三、钱引和其他地方性纸币
四、金银谷帛的货币性
第五节 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政府和社仓的赈贷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
三、商业信用和民间的货币兑换
四、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五、金融机构
第六节 金朝的金融
一、金朝的货币
二、金朝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第四章 元明的金融
第一节 元代的货币
一、建国初期的货币和中统钞的流通
二、至元、中统钞的并行和贬值
三、至正钞发行后的元末货币
四、云南的货币
第二节 元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赈贷、替民还债和同赈济有关的信用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三、解典库和银铺
第三节 明初百年间的货币
一、从用钱到单一纸币流通制度的形成
二、永乐至宣德年间的纸币回笼政策
三、宣德十年后的纸币政策和开放用银
第四节 明代银钱并用后的货币
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二、铜钱的铸造和流通
三、银钱并用后的宝钞和行钞余波
第五节 明代的信用和信用政策
一、多渠道的赈贷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第六节 金融机构和新产生的信用凭证
一、当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
二、钱铺的兴起
三、银铺的发展
四、会票、银票和钱票的使用
第五章 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第一节 银两和外国银元的流通
一、银两制度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
三、乾隆以前的白银购买力
四、白银外流及其后果
第二节 铜钱流通和银钱比价的变动
一、雍正以前的铜钱
二、乾隆时的铜钱和禁私钱政策
三、嘉庆以后的铜钱
第三节 赈贷和生息银两
一、政府仓储的赈贷
二、社仓和义仓的赈贷
三、生息银两
第四节 高利贷、账局和广州行商的外债
一、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二、京债和账局的产生
三、广州行商的外债
第五节 当铺、钱铺、票号等金融机构和民间纸币的流通
一、当铺的发展
二、钱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
三、从银铺到银号
四、汇兑的发展和票号的产生
五、民间纸币的流通
下编 近代篇
第六章 清鸦片战争后的金融
第一节 两元并用和币制讨论
一、银两制度的继续发展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
三、币制讨论和《币制则例》的颁布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纸币
一、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的发行和贬值
二、钱铺等机构发行的纸币
三、在中国流通的外国纸币
四、本国银行的纸币
第三节 钱币和铜元
一、混乱的咸丰钱
二、太平天国钱币及其他起义钱
三、制钱制度的危机
四、铜元的产生和滥铸
第四节 钱铺的发展和金融风潮
一、官钱铺和官银钱号
二、民营钱铺和银号
三、上海的金融风潮
第五节 票号、典当和账局的发展
一、票号
二、典当
三、账局和印局
第六节 银行业的兴起
一、外商银行的设立及其作用
二、中国银行业的产生
第七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军阀割据下的货币流通
一、两元并用制度的继续
二、铜元的继续滥铸
三、更加繁杂的纸币
第二节 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张
一、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展和消长
二、外商银行的特殊形式——中外合办银行
三、国际银行团的对华贷款
第三节 国家银行和地方银行
一、中国银行
二、交通银行
三、地方银行
四、厂东和武汉政府的中央银行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兴盛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北四行
三、南三行和南五行
四、商业银行的工商业放款
第五节 钱庄、票号、典当和证券交易所
一、钱庄的继续发展”
二、票号的衰败
三、典当的衰落、
四、证券交易所和信交风潮
第六节 农业金融的进展
一、农工银行的设立
二、北方的农业合作金融
三、农民协会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形成和外商银行
一、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国民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
三、外商银行
第二节 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
一、废两改元的实现
二、1934-1935年金融危机
三、法币政策的推行
第三节 银行业的发展和钱庄、典当的衰落
一、银行业的继续发展
二、地方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三、钱庄和典当
第四节 上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一、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
二、上海的金融市场
第五节 东北金融的殖民地化
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金融侵略
二、伪满殖民地金融体制的形成
三、伪满的统一货币政策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一、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三、革命根据地的货币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抗战初期稳定金融的措施
一、限制提存和汇划制度的发展
二、外汇管制政策的实行
第二节 国民政府加强对大后方金融的垄断
一、大后方银行的增加
二、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加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法币的恶性膨胀
一、以法币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
三、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农贷、储蓄和黄金政策
一、农贷政策
二、储蓄政策
三、黄金政策
第五节 沦陷区的金融
一、用军用票掠夺沦陷区人民
二、东北的殖民地金融
三、华北沦陷区的日伪金融
四、华中沦陷区的日伪金融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一、陕甘宁边区的金融,
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三、华中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全融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敌伪金融资产的接收
一、对敌伪金融机构的接收
二、对敌伪纸币的收兑
第二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和外商银行
一、民营金融机构的清理和复业
二、新《银行法》的颁布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落
四、外商银行和外币流通
第三节 高度垄断的官僚资本金融
一、官僚资本金融垄断的加强
二、金融垄断中的中央银行
三、官僚资本的地方性银行
第四节 外汇、黄金政策的失败和法币的崩溃
一、法币废止前的外汇政策
二、法币废止前的黄金政策.
三、法币和东北流通券走向崩溃
第五节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的最后破产
一、金圆券的大骗局.
二、金圆券流通时期的外汇和黄金政策
三、花样翻新银元券.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
一、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前解放区银行的新发展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人民币的发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解放区的金融管理
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