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楼祖治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从散落的各种书籍将中国三千多年的邮驿史料收集成——中国邮驿史料 ——楼祖治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年版

楼祖诒,浙江省杭州市人,(1901——1974年)。早年就读于扬州中学,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半工半读。后他报考杭州市邮政局被录取。抗战期间,跟随交通部邮政总局由武汉而昆明,再迁至重庆,于1946年迁回南京。行政职务由秘书、主任秘书至科长、处长,并一度任邮电司长。940年8月,《中国邮驿发达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全书3编5章19节,连同“附录”在内共490页、30余万字。

399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楼祖治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5-11

艾特书局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郑怀贤《骨伤科手术药物疗法》; 蜀中名老中医高诚宗《正骨、凝闪伤的揉拍疗法》;严久成《及弹筋法治疗一百五十六例扭伤、挫伤》三篇骨伤经验方药—内有的正骨、凝闪伤的揉拍疗法。郑怀贤(1897~1981) 河北白洋淀人。中医骨伤科专家。被尊为"武医宗师 ,骨伤圣手。曾为贺龙治疗右手拇指损伤,为周恩来治疗右手陈旧损伤。高诚宗 ,蜀中名医。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工作.高老早年从名中医外科家黄柱臣学医,十余年
郑怀贤《骨伤科手术药物疗法》; 蜀中名老中医高诚宗《正骨、凝闪伤的揉拍疗法》;严久成《及弹筋法治疗一百五十六例扭伤、挫伤》三篇骨伤经验方药—内有的正骨、凝闪伤的揉拍疗法。郑怀贤(1897~1981) 河北白洋淀人。中医骨伤科专家。被尊为"武医宗师 ,骨伤圣手。曾为贺龙治疗右手拇指损伤,为周恩来治疗右手陈旧损伤。高诚宗 ,蜀中名医。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工作.高老早年从名中医外科家黄柱臣学医,十余年 ¥598.00
本方系租傅三代的秘方,先为叔祖中医外科专家囊公列人病而著名。嗣傅其子真子衡,再傅其孙袁耀守。年代久不无遗憾。三十年前耀守临级,乃将木方傅之胞兄雪“系吾家祖傅秘方,希玲藏而善用之,勿輕易示人。!1958年全国铁路医疗部门职工献出中药秘方中确定疗效显著的三本医方中再次实践求证精选辑成——中医验方及实例 —分验方、 内科、外科、针灸。验方共八十一首。内、外科、针灸科共汇集四十二病症临床病例一百九十九则
本方系租傅三代的秘方,先为叔祖中医外科专家囊公列人病而著名。嗣傅其子真子衡,再傅其孙袁耀守。年代久不无遗憾。三十年前耀守临级,乃将木方傅之胞兄雪“系吾家祖傅秘方,希玲藏而善用之,勿輕易示人。!1958年全国铁路医疗部门职工献出中药秘方中确定疗效显著的三本医方中再次实践求证精选辑成——中医验方及实例 —分验方、 内科、外科、针灸。验方共八十一首。内、外科、针灸科共汇集四十二病症临床病例一百九十九则 ¥998.00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989.00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289.00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289.00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389.00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99.00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589.00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68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著名邮政史学家楼祖诒】
楼祖诒,字翼荪,浙江省杭州市人,1901年生,1974年2月病逝干西安市,终年73岁。楼祖诒早年就读于扬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半工半读,刻苦勤奋,好学不倦。大学毕业后,他报考杭州市邮政局,被录取为邮务生,从事一般的业务工作。1928年楼祖诒被调往上海市邮政局,不久又调往南京邮政总局。抗日战争期间,他跟随交通部邮政总局几度迁移,由武汉而昆明,再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南京。在十多年间一连串的调动中,他因业绩突出,考试成绩优异,不断升迁,由初级邮务员而高级邮务员、副邮务长、邮务长,行政职务由秘书、主任秘书至科长、处长,并一度任邮电司长。
全国解放后,华东邮政学校在1949年8月由济南迁至南京,楼祖诒被调到邮校,任语文课教员。50年代初期,他曾被借调到邮电部邮电史编辑室工作两年。1958年4月他在南京邮电学校光荣退休。
楼祖诒进入邮局后,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余暇,坚持读书写作,认真研究邮政文史,争取在邮刊上发表,逐渐形成习惯,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有人问他何时开始写作,他回答:“翼荪研邮,不自成册始(指1928年),前在杭所写,随载随置,已散弃不可复辑。”
1928年至1930年间,他与上海邮界同仁组织“中国邮政学社”,先后著文,在上海《邮声》月刊上发表。后来,他把这些文章汇辑成册,题名《翼荪研邮集》(约十余万字,未付印)。这是他在从邮实践的基础上,对邮政理论的探索和认识。
他说:“笔者不敏,役邮有年,尝推究邮政之成因与其活动之范围,成'研究邮政学刍议’及其'泛论’各篇,约十余万言,分期刊登于《邮声》月刊(民国)17年至19年各期中,举其要义有:《拟定邮政学之定义》、《邮政学之性质》、《研究邮政学之步骤与方法》、《研究邮政学对于中国及世界之关系》。其“泛论’各篇有:《邮政学与交通政策》、《邮政学与劳动问题》、《邮政学与会计学》、《运输与邮政》、《邮政管理与组织》、《邮局实施科学管理之臆说》等。"同时,他还与“中国邮政学社同人分工合作诸长篇,另辑学社论文集,虽粗为辑订,迄未付印”。
短短时间里,“邮学”研究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上海邮苑的学术活动也活跃起来。这令楼祖诒非常高兴,在成绩面前,他并没有陶醉,而是又思考着一个新的课题。他把业余的兴趣转到“邮史研究”上,使“邮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楼先生关注邮史由来已久。他的堂兄楼复说:“余弟颖而好学,攻读之江大学时,即在图书馆中留心邮驿史料。”他每有所得,随手摘记,日积月累,名其册曰“读史摘记”。
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老友、《邮政法总论》作者刘承汉先生说:
“著者编述本书之动机,以受楼翼荪学兄之策动为多。楼君研究史学+数载,对元驿制度,尤有独到心得。曩者同寓首都(南京),楼君相约,自任邮政之纵的研究,著《中国邮驿发达史》,二十余万言,而以邮政之横的研究,期许作者。"
在“邮学”研究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转而研究“邮史”,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楼先生深知治史之难,治邮史更难,他决心知难而进。“四千年之往事,千头万绪,欲以一手一足之烈,爬梳整理,多见其不自量,然此等事迄无人为,亦无人肯为。不敏役邮,喜为亦愿为,姑妄为之焉耳!"
从此,他把“十数寒暑之业余光阴”,全部用于邮史,特别是邮驿史的研究上,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凭借他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古史功底、惊人的毅力和长期积累的资料,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邮驿史的写作。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从已写成的邮驿史初稿中,选出几个单篇如:《整理邮驿史料之商榷》、《先秦邮驿交通史略》、《汉代邮驿史略》、《中国邮驿发达史初稿导言》等,寄给《交通杂志》(月刊,南京)。寄给《禹贡》杂志的有《察绥邮驿述略》等。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
随后,他对“初稿”作了修改和补充,干1939年4月15日在昆明发稿。1940年8月,《中国邮驿发达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全书3编5章19节,连同“附录”在内共490页、30余万字。
诚如楼先生所言:“顾念吾国邮驿设置,已有数千年历史,惜乎载籍散见,多为一鳞半爪,迄无专书,以供研讨。坊间之作,偏重今邮,又乏溯源线索,殊不足以飨读者之求。”因此,《中国邮驿发达史》的出版,普遍受到学术界及业内人士的关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说这本书是我国有史以来,上溯远古,下迄清末(从书中的内容看,已延伸到近代邮政--作者注),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邮驿史专著,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当然,受当时条件制约,该书存在一些纰漏或缺失,也是难以避免的。
考虑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1989年在该书出版50年后,上海书店将《中国邮驿发达史》选入《民国从书》第三编,重新同读者见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