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又名《广瘟疫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民国中医大家恽铁樵评:“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清 ]戴麟郊 著 ,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瘟疫明辨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6]

289 八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2-03-08

艾特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989.00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289.00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289.00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389.00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99.00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589.00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689.00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389.00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187.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广瘟疫论》,又名《瘟疫明辨》。温疫著作,4卷,另附方1卷。清代戴天章撰,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本书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主要论述病发于里的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对伏气温病的脉因证治的阐发有突出贡献。书中着重研究伤寒与瘟疫的辨证,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不仅提出瘟疫早期诊断要点,并详述常见证、疑似证、危重证、后遗证、兼夹证,对每证的病理、鉴别、主治方药均作了比较精确的分析。证之临床,多切实用。论瘟疫病机与兼夹诸证较吴氏详备,概括治瘟疫五法亦较《温疫论》明晰。
戴氏生平推崇吴又可的学说,认为吴氏的治疫专书《温疫论》“贯通古今,融以心得,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但又惜当时医者“有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或知而不用者”,戴氏目击心伤,为弘扬吴氏之学,他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对《温疫论》进行了注释、增订、删改,意在辨别瘟疫通体异于伤寒,并“广其说”,因名其书为《广瘟疫论》。
流传版本
《广瘟疫论》成书后,以稿本编入存存书屋,未直接刊刻。后被坊刻为歙县郑奠一之书,名《瘟疫明辨》。其后又被戴孙祖启发现,祖启于是以存存书屋稿本为原本,于乾隆四十八年以《广瘟疫论》为名重新校刻于世。《广瘟疫论》现存乾隆四十八年刻本,《瘟疫明辨》现存嘉庆十七年壬申京江文光阁刻本、嘉庆二十二年丁丑晋祁书业常刻本、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南京李光明书庄刻本等较早版本。
作者简介
戴天章(1644-1722),字麟郊,晚号北山,学者尊称其为北山先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少年时期曾跟随林青雷习举子业,后为庠生。他好学强记,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算术、射戈,以及书画、琴弈之类,无不研习,尤精于医学,为人治病,不受谢。戴氏一生著述颇丰,有伤寒、《咳论注》、《疟论注》、《佛崖验方》等10余种,但多散佚。在其流传至今的著作中,《广瘟疫论》(4卷,另附方1卷,成书于1675年)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内容简介
《广瘟疫论》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卷一论伤寒与瘟疫的辨证,而以气、色、舌、神、脉五个方面为两者分别之大纲;述瘟疫而兼寒、风、暑、疟、痢五证及夹痰水、食、郁、血、脾虚、肾虚、亡血、疝、心胃痛、哮喘十证的证候与治疗。卷二、卷三辨析瘟疫表证32证,里证41证。卷四论瘟疫的治疗,分汗、下、清、和、补五法,另有辨虚实、后遗、妇人、儿童等诊疗诸法,并附“遗证”,实即病后不表里证七条。
在《广瘟疫论》中,戴氏从病邪性质、受邪途径、传变等方面详述了温热与风寒不同。他认为风寒冷而不热,郁而不宣,初受在表,宜温散;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初起即宜凉解。并认为:风寒从表入里,故汗不厌早、下不厌迟;温热由里出表,故下不厌早、汗不厌迟。至于传变,戴氏认为:风寒从表入里,故多从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入胃;温热本从里出表,故见表证时,未有不兼见里证者。
在辨证方面,戴氏总结了瘟疫患者的特点,提出了瘟疫早期与伤寒鉴别诊断的独到见解,认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是辨别伤寒与是温疫的“大纲”;在治法方面,总结出汗法、下法、清法、和法、补法是治疗温疫的基本大法。此外,又提出了五兼证、十夹证的具体治法,充实了吴有性温疫学说的内容。
影响评价
本书对伏气温病的脉因证治阐发有突出贡献。恽铁樵评价《广瘟疫论》说:“温病以戴北山之书为最,其好处在于详言病状为主,不以侈谈模糊影响之病程为主。其言治法,能以公开经验所得,使人共喻为主,不以引证古籍炫博炫能为事”。
[1-4] 
参考资料
书评、序言
自序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成方,如仲景有大青龙汤、阳旦汤、越脾汤、黄芩汤、白虎汤、大小柴胡汤、三承气汤、麻黄升麻汤;诸条列瘟疫之见症,为散法、下法、和法、双解法,轻重深浅,纤毫备具;特散见于诸经条中而未尝直指其名为瘟疫,非不欲明言也。其书本伤寒立论,而互为区别之书,非专论瘟疫之书,且上古文辞简易,详于辨证而不详于立名,欲人从证上细辨,则不必名上区别,而自无混治之失。嗣是而后,河间有《宣明五气论》,则论瘟疫较详,立法更备。如桂菩甘露饮、黄连解毒汤、三已效方、凉隔散、人参石膏汤、双解散诸方皆是,而亦未正其名。易老、东垣大羌活汤、九味羌活汤,立方更备,而亦无专书、无特名。至吴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著时行《瘟疫》一论,真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矣。顾其书具在,而时贤有未见而不用其法,或虽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无怪矣!有口诵其书,啧啧称道,而对证施方,仍多不用其法。口则曰:此时证也;而手则仍用伤寒之方,拘伤寒之法者,比比皆然。愚揣其情,必非知而不用也,知其名而未得其辨证之法耳!愚目击心伤,不揣固陋,而取吴子之原本,或注释,或增订,或删改,意在辨温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症之始。故首增辨气、辨色、辨脉、辨舌、辨神诸论于开卷,使阅者一见了然,则吴子之书,人人可用,而瘟疫之横夭者少,生全者多。诚斯世斯民之幸也。
戴麟郊序
戴祖启序
先大父北山先生,以通儒邃医学,所论著伤寒杂病诸书及《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凡十数种,皆先世父雪村先生行楷细字录藏于家。近日书坊有刻本《瘟疫明辨》四卷,祖启购阅之,即先大父存存书屋《广瘟疫论》也。虽易其名,幸未改窜其文,不知何人误刻为歙人郑某之书。在先大父固不争此,而子孙见之,不容不正也。因出存存书屋原本,校而刻之,以纠讹传,广先德。因叹《伤寒》一书,注者百家,至程郊倩,实为独辟鸿蒙,后有慈溪柯韵伯《论翼》出,而《伤寒》之书叹观止矣。瘟疫一证,古无成书,至吴又可,实为独辟鸿蒙,更有先大父此书出,而瘟疫之书叹观止矣。事固有更阅数千年而后无得所折衷者,此类是也。代生名贤,民何幸与!
乾隆四十七年岁在壬寅秋七月望后二日 孙男祖启谨识
沈序
六淫之邪,中人为病,风寒尤甚。盖风者,善行数变,其势猛急;寒者收引拘束,其气坚凝。故其病人也,不假少贷,而为患至速。各家医书,均首列中风、伤寒二门,以示后学。习是业者,咸致力于风寒,以求诸病扩而充之,触类引伸,固无所不该。若执而守之,亦不免刻舟求剑,而所遗实伙。虽长沙有论,后学注释繁多,究使指归不定,以致湿温、时疫漏而不讲。迨吴又可《瘟疫论》出,稍使人知疫与伤寒同途异归,不可拘伤寒法而治疫。然其辨悉,犹不若《广瘟疫论》之提纲掣领、晓畅明白,能使不习医者洞然领略也。予于庚寅,偶得此书,故友王村舟言是书乃金陵前辈麟郊戴公存存书屋之稿本,近为仪征郑氏所刻,发坊未久,板已散失,坊间竟无觅处,予每惜之。庚子迁居北城,得识国子学正戴敬咸先生,乃知麟郊公乃先生之祖,因叩及是书藏本,与予所得者相校雠,一字无讹,虽郑氏前刻未将存存书屋之来由道出,情似掠美,然非其剞劂流传,则予亦不得睹见,而无由与敬翁先生探其本源也。因怂恿梓行,以继前徽。壬寅冬正在付梓,尚未刻工,而敬翁先生忽婴疾逝,今其嗣君踵成其事,嘱予纪其本末。予亦不敢以固陋辞,谨序其事以叙麟郊公之作美于前,而得其贤嗣继美于后,庶此不刊之书,得以永垂霄壤,救济生灵,实可上媲长沙之功,而庇医林后学于不浅矣!
乾隆四十八年岁次昭阳单阏氏皋月 会稽沈懋发撰
程序
张仲景《伤寒论》不只为伤寒一证用也,经络、腑脏、表里洞然,善读者诚扩而充之,运用不穷,故为医门圣书。独瘟疫一证,治法又别,其始末疑似之交,非更有善本剖析精详,终不免毫厘千里之误,此洞庭吴氏之书绍仲景而独辟其奥也,况瘟疫病多,真伤寒病少,其于济世尤急。旧称长沙于《伤寒论》外,兼有治疫之书,而世远失传,洵可惜也。余弱冠习举子业,兼从田淑姜先生读轩岐《灵》、《素》诸书,于吴氏《瘟疫论》颇曾究心。嗣稽山家叔授以存存书屋《广瘟疫论》抄本,知为乡先辈麟郊戴公所著,命篇分类,亦从吴氏书折衷而出,内增辨证八、兼证五、夹证十,条分缕析,尤为寿世良法。数年来,每于风雨鸡鸣、讲明切究及临证时,觉有得心应手之妙,益信是书之为功大也。辛丑冬,晤赠公文孙未堂先生,幸将出其藏本,刊板行世,庶可公诸海内,用垂不朽,并嘱余志其端末,爰敬跋数言,以附卷后。
乾隆四十七年岁次壬寅冬十月既望 江宁后学程家珏葵百氏顿首拜识
章节目录
卷之一
一辨气
二辨色
三辨舌
四辨神
五辨脉
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气
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受
辨传经
兼寒
兼风
兼暑
兼疟
兼痢
夹痰水
夹食
夹郁
夹血
夹脾虚
夹肾虚
夹亡血
夹疝
夹心胃痛
夹哮喘
卷之二 表证
发热
恶寒
寒热往来
头痛
头眩
头胀
头重
目胀
项强酸
背痛酸
腰痛酸
膝痛酸
胫腿痛酸
足痛
肩背痛酸
腕痛
周身骨节酸痛
身重
自汗
盗汗
战汗
狂汗
头肿
面肿
颈项肿
耳旁肿
胸红肿
周身红肿
发黄
发疹
发斑
卷之三 里证
烦躁



口苦
口甘
唇燥
齿燥
鼻孔干
耳聋
鼻如烟煤
鼻孔扇张
咽干
咽痛
舌燥
舌强
舌卷短
胸满痛
胁满痛
少腹满痛
自利
便血
便脓血
大便闭
小便不利
小便黄赤黑
小便多
遗尿
囊缩
多言
谵语

善忘
昏沉
循衣、摸床、撮空
多睡
身冷
呃逆
吐蛔
卷之四
汗法
下法
清法
和法
补法
四损
四不足
三复
辨似
发肿
发颐
发疮
发痿
索泽
发蒸
妇人
妊娠
小儿
附 广瘟疫论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