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清岭南灸法医著: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采艾编翼——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 ,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清嘉庆十年乙丑六艺堂刻本影印 【0】

189 八品

库存5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1-04-16

艾特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我们曾九次到新疆,有幸看到现存西域壁画真迹,看到外国人盗劫壁画,完整壁画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不增不减,将流失在域外的高昌壁画临摹下来,汇成此集——高昌壁画述略孟凡人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临 绘 赵以雄、耿玉琨(3 说 明 孟凡人 一.高昌古城与交河古城的绘画 高昌古城……交河古城……… 吐鲁番前山及其附近;伯孜克里克的绘画 三。胜金口与吐峪沟的绘画 胜金口·吐峪沟 四。阿斯塔那墓地的绘画 插图 ¥989.00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杨联陞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与宇都宫君书,与李光璧书,与戴文达书 ,致全汉昇,致鲍克,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二通;致赵元任一通;致蒋彝一通;致卫利一通;致钱穆三十通;致杨忠平;致周法高;致何炳棣;致房兆楹;致周策纵;致陈启云;致屈万里;致李济;致赵赓飏;致李方桂;致潘重规;致陈世骧;致陶希圣 ¥289.00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钱南园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南园真迹流业篇 ——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版 ¥289.00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何氏八百年医家何廉臣民国20年代登报征集、精心选录所得,非四处抄撮而成,具有原创性。成书于1927年——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不仅有丁甘仁,张锡纯,周小农。。。验案,更可贵是保留何拯华,陈作人,易华堂,王经邦,黄仲权......一大批清末民初名医的验案,功德无量!本书之贵,不言而喻。何廉臣(1861—1929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389.00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老中医彭静山(1909~2003年中医杂记,虽然有些芜杂,但是真知灼见,尤其珍贵的是临症实录和养生心法,人的寿命是自己修炼出来的,不是天赐的;如何与病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是中医的伟大养生思路——彭静山医文养生集 ——医理探讨;临症实录; 药笼小品;静思庐随笔;养生心法。彭静山 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99.00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已故九十四岁名老中医彭静山自治经验临症实录 —— 神经衰弱及治疗方法 针灸治痹证 烦扰人的风湿症, 腰痛的医治方法, 狐臭的治疗方法 , 男子不育症的治疗 , 熨法疗疾有奇效 ,预测中风方法, 预诊自治心脏病, 预诊自治肝病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食积自治方法 , 脾虚证自治方法, 肺虚证自治方法 , 肾虚证自治方法, 前列腺炎自治方法 ¥589.00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 ¥689.00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专述张仲景《金匮要略》,依据邓云航、唐容川二人的论辩,并加入作者个人理解和经验,改为杂病治疗大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医学院采用本书作为病理教科书。本书以《金匮要略》原文,分章标节,提要钩元,加列提名,以便览阅。全书共分为22章,其秩序仍依原文,不增减一字,并采选各家注释,详列说明。后一章为作者诊病医案,用以举例说明。民国北平名医左季云(1891——1942年)代表作——杂病治疗大法—— ¥389.00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他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我国近代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自1928年起曾“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考古的新途径,从而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世界级陶瓷宗师陈万里(1892—1969年)—中国青瓷史略 — ¥187.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清·叶茶山撰。刊于1805年。卷一主论经络、腧穴及灸法总论;卷二治症综要,为多种疾病的灸法并配合药物治疗,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卷三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的一些药方。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能根据临床实践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将灸法与药物并用。现存初刻本。
岭南灸法古籍《采艾编》与《采艾编翼》整理及相关研究
周睿  
【摘要】: 一、研究目的: 《采艾编》为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叶广祚所撰,是清早期岭南地区灸法学专著,《采艾编翼》著者佚名,辑校者署名叶茶山刊行。两书现存版本极少,一度鲜为人知,在书著引录中甚至出现两书张冠李戴、作者姓名、书名混乱的现象。相关研究少,至今仅见杂志上关于《采艾编翼》的4篇相关性论文,未见有对两书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整理。 为此,本研究主要做了二方面的工作:一者,在基本收集到两书现存版本的基础上,对《采艾编》与《采艾编翼》两书进行全面的古籍整理点校注研究,以形成忠实于原貌的最佳读本,发掘出反映清代岭南地区灸法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二者,对两书学术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采艾编》灸法上的用穴特色,疏理了《采艾编翼》方剂内容各方来源情况,对书中热证用灸等问题作了论述等相关研究,以为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灸法运用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运用古籍整理研究方法,按照《中医古籍校注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对版本、校勘、注释的要求进行两书的点校注整理研究:运用传统文献研究中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研究。 (一)《采艾编》、《采艾编翼》的古籍整理研究 1.总结叶氏生平,考证《采艾编》与《采艾编翼》相关疑点 据图书馆、地方志、相关书著的收集情况显示,论及叶广祚生平的资料较少,呈零碎状况,未见有较全面反映叶氏生平经历者。笔者通过收集散在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疏理出较完整、有据可凭的叶氏生平简介。并在此基础上考证《采艾编》与《采艾编翼》因署名、篇名相似而引起的相关疑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采艾编》、《采艾编翼》版本梳理及点校注整理 (1)《采艾编》、《采艾编翼》的版本梳理及选择 对收集到的《采艾编》三个版本,《采艾编翼》一个版本进行版本关系疏理及比较分析,并确定校本。认为,《采艾编》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清刻本为该书现存最早版本,刻工精细,字体清晰,作为校勘底本;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嘉庆年间旧钞本之缩影本,虽年限较晚,但内容较全,可补底本之缺,以之为主校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七年刻本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刻本之翻刻本,作为参校本。《采艾编翼》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六艺堂刊本,1985年中国古籍出版社据此版本影印出版的单行本,为该书现存可见的唯一版本,以此作为底本;因《采艾编翼》灸法部分以《采艾编》为蓝本,故以《采艾编》三版本为《采艾编翼》的参校本。两书引用的其他书籍分别作为两书的旁校本。 (2)《采艾编》、《采艾编翼》的点校注整理 确定版本后,按《通则》的指导,对《采艾编》与《采艾编翼》全书进行整理研究,分校勘、标点、注释三方面进行。 A.校勘 在《通则》的原则上,根据两书的整理特点,确定凡例,规范校语。原文校勘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的方法,找出异文,判定是非,择善而从,版归一式,以突现疑点,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层论证,慎用理校。 B.标点 《采艾编》在弄清原文含意的基础上,原句读换新标点,并纠正底本误读处。《采艾编翼》原书残本仅有极少量句读,需弄清原文含意的基础上进行全文标点。 C.注释 注释亦按《通则》的范围要求进行,包括对生僻字标字音,解词义,释通假,详出处,辩歧义等方面,有理有据,务使文理与医理统一,使之能为具有中等古医籍阅读能力的读者所接受。 相关研究的方法见上文(略)。 三、研究成果 (一)初步完成《采艾编》与《采艾编翼》的点校本 (二)《采艾编》与《采艾编翼》的相关研究 1.《采艾编》、《采艾编翼》的学术特色研究 (1)《采艾编》学术特色可归纳为:学尊内经,崇尚灸法:博采众家,尤重明堂;四诊合参,重望闻问;擅长内科,精于热证;儿科诸证,调护为要;妇人多虚,病多情志;痈疮肿毒,及早用灸。 (2)《采艾编翼》学术特色可归纳为:内容简明,重视食疗;灸药并用,相得益彰:博采众家,方药创新;炮制独特,剂型多样。 2.《采艾编》灸法用穴特色的探讨 全书收载经穴358个,未载“中枢、督俞、急脉”,经外奇穴5个,论述禁灸穴42个,慎灸穴8个,他书载禁灸而是书可灸穴6个;并且经穴起止行经及灸穴证治亦与他书有所不同。 3.《采艾编翼·方剂》各方来源情况疏理 全书共收验方315首,其中大人科252首,幼科20首,妇科9首,外科24首,救急方10首。经初步考证,所录验方出自宋以前医著7部,宋金元时期医著16部,明代医著32部,清代医著2部,而在所录验方中,经笔者初步筛查,有100首方暂未见阅于他书。 4.关于热证用灸的探讨 作为成书于清早期的灸法古籍,《采艾编》与《采艾编翼》并没有明显受到明清之际主流医学界重针轻灸以及“热证禁灸”思潮的影响,在主张使用灸法为主要方法对病症进行治疗的同时,更大力提倡“热证用灸”。两书所述热证用灸的病症就包括内科、儿科、妇科与外科的数十种病症。 通过以上整理研究,将《采艾编》与《采艾编翼》两书及其所涉前贤医书进行纵向比较,以及两书间的横向比较,对两书书承关系,学术渊源、学术特点、用灸与用药经验等进行探讨,以期使读者加深对灸法的整体认识,拓宽治疗思路,临证有所借鉴。 四、研究结论: (一)叶氏出身官宦之家,先儒后医,平生治学严谨,至晚年而志不衰,笔耕不辍,勤于著书。其所编著《采艾编》一书,论述崇尚灸法,几乎所有病症均单纯以灸法治疗,以极力提倡热证用灸为特色;学术上能知源识流,知常达变,上溯《内》、《难》、《伤寒》、《脉经》、《外台》等医经典籍,下及明代诸家;重视前贤治病求本,审症求因,审因论治的思想;临症尤重望闻问三诊而不偏倚切诊;临床善于治外感热病,对岭南常见病、多发病如伤寒、热病、暑病、火症尤有心得;长于内科杂症,对热证用灸颇为专擅;对于儿科证治强调先天禀赋与后天调护,诸般热证,亦主用灸;外科痈疮肿毒提倡及早用灸,以散热毒。 (二)《采艾编翼》著者佚名,其所载灸法以《采艾编》为参考,仿照其体例,节录其论述,并在灸治法基础上辑录了大量单方验方,灸治选穴与《采艾编》多有不同,所辑单方验方,药味切当精要,朴实无华,方便易寻,炮制方法独特,治法多种多样,亦是本书原作者治学严谨,博采众家,自有创见的体现。 (三)文中附《采艾编》首卷与《采艾编翼》上卷校注本,文末附笔者目前查阅暂未见于他书之《采艾编翼》验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