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
  •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
  •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
  •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

1000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宁静致远

年代不详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横幅

尺寸124 × 61 cm

货号B101

上书时间2022-03-13

志怀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爱新觉罗·启骧,满族,雍正第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员,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学典籍书法系列丛书”《书法诗经》的创作者之一[1]。
中文名
爱新觉罗·启骧
民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935年
职业
书法家
出生地
北京
相关视频
1.2万播放|04:40
书法大师爱新觉罗启骧演唱京剧《盗御马》
9242播放|02:09
视频:境界!爱新觉罗启骧师生书法展开幕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快速
导航
姓氏起源人物生平艺术特色书艺影响书艺传承作品欣赏
个人简介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1935年。启骧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在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是当代中国传统书法传承人。目 前,启骧先生的作品已被 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姓氏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2]。
人物生平
早年受教
启骧幼年受祖父毓逖(清光绪帝禁卫军统领,与齐白石交往甚密,并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书画方面的熏陶,后受其堂兄启功的指导,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其书法曾临柳公权、二王、智永、欧阳询、赵孟頫等名家碑帖,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作品章法严谨,风格清秀刚劲,富有时代感,被新闻界、书法界称为工夫派、实力派的书法家。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并收藏。1990年爱新觉罗家族为亚运会捐赠书画作品近二百幅(包括溥杰、启功的作品),他作为家族的代表,在日本五个城市参展,进行书法交流活动。1991年书写的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的精制册页,做为国礼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瑞士洛桑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并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永久珍藏。
名师指点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这是1990年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临摹启功先生的作品。其落款颇有意思。一是:“老兄佳作甚赏,以临之自慰。———启骧”。第二条则是“此吾从弟启骧,戏笑拙书,观之增愧。一九九○年春。———启功”。1990年,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从启功先生的这一题款中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堂弟关爱之甚。
就在这一年,爱新觉罗家族四十多位书画家为亚运会捐献作品,启骧先生曾作为家族的代表访问日本。
多少年来,得到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启骧受益匪浅。但启功先生却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你的字什么时候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启骧听后开始十分茫然,促使他更加刻苦,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的境界。启功说:“他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94年当启骧告诉启功,想把自己多年写就的一些书作整理出版一本《启骧求教集》,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当即提笔,改题书名为《启骧书艺集》,并在序中给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极高评价。启骧看了说:“大哥,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原因是启骧对拟将出书的作品,有的还不满意,尚须精雕细琢。于是,冬去春来,寒暑频移,几经筛选,到1997年底方交稿出版。
每次去看望启功,启骧一定要带上自己的“作业”。1997年底,有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总计九百一十一个字,每个字只有一厘米见方。当时八十五岁高龄的启功先生的视力已经很差,可他老人家硬是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仔细地看完了,并谈了自己的意见。内中“翳修袖而延伫”一句的“伫”字,繁体启骧写成了单立人加一个“”,而启功先生说:““伫”字的繁体应作“”,清朝时为避咸丰皇帝的讳,也有你的这种写法,我们现在就没有必要了。”启功先生还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叫倒彩。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听了老师的这番教导,启骧回去后就又重新写了一遍。这后一幅作品在1998年4月展出时,令人赞不绝口,称誉它是“一气呵成,字字工整,个个珠玑。甚至有人任选其中的一些字放大尺余,竟发现毫无败笔之处。”
1998年4月启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启功先生在开幕式上说:“启骧,我们是一家的。在这里我只是代表他,请大家多提意见。”
这一次书法展搞得很成功,开幕式来了上千人,以后几天也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连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在这里几十年,书法展这样受欢迎,还是第一次看见”。
两年后,2000年初夏,当记者为启骧的事采访启功先生时,他还记忆犹新地说:“启骧,你在书法展上的那四个字“谦和诚朴”,那么大,我写不了。”启功先生还风趣地说:“启骧,你现在是大师了。”启骧说:“不!您才是大师,我是动物园里的大狮子。”启功说:“那我是咬人的虱子。”两人大笑。启功先生说:“我不能因为启骧有了成绩了,就贪天功据为己有。启骧是下了功夫了,下了大工夫了,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一家,我特别地对他吹嘘。……”兴致所至,启功先生一连讲了二十分钟。
启功先生对启骧的关心爱护以及启骧对大哥的尊重感激之情真非言语可表。对于启骧来说,不仅仅书法,启功先生的学识、为人,以至于一言一行都是自己的楷模。
名气渐盛
编辑
传视频
TA说
0
目录
在【百度APP-我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