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状元奇闻大观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状元奇闻大观

当天发货正版书籍有问题请联系

18.28 3.2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自筠 著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sK28

上书时间2024-11-18

涵远图书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自筠 著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714058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30千字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孙自筠,1935年生,安徽寿县人,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先后创作了太公主安乐公主华阳公主万寿公主陈子昂黄巢文天祥等多部上篇历史小说,其中由太公主改编的电视剧大明宫词在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其撰写的诗歌、散文、传记、电影电视剧本、文学同样反响不俗。

精彩内容:

    一、科举,一个的发明
    唐代的科举概况
    状元,产生于科举试。
    科举制度始于隋末隋炀帝当政时。隋炀帝在历名声很不好,但他创建的科举试制度却深入人心,延续了1000多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朝廷设进士科,采取“开科取士”的办法选拔人才,授以官职,取消了以前主要由州郡地方官荐举的任命制,翻开了“读书做官”的页。
    唐代承袭并发展了科举制,为了使试科目与学校设置的课程配套,“常贡之科”明经、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术)等;“特设科”道举(玄学)、三史(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等。唐高宗时增“杂文”,即表、赋、铭之类的文体。试方式有五种:(1)帖经,即填空,选经书中语“掩其两端,中间开”,由生填写;(2)墨义,如之问答题;(3)义,即试;(4)诗赋,命题写诗赋;(5)策,通称“时务策”,出有关政策措施得失的试题,由生回答。
    武则天当政时,特别重视科举,她亲自出题,亲自面试生。从此有了“殿试”这种由优选统治者——皇帝在金殿上主持试的形式。武则天还让武的人参,由兵部主持,叫作“武举”,上的授以武职。看来,武则天在网罗人才方面确买有一套。
    唐玄宗时,改“杂文”为“诗赋”。从此,应试诗、应试赋开始盛行,此举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唐代参加科举的生主要是“生徒”和“乡贡”。“生徒”,即各类官学的。“乡贡”,即“生徒”以外的志愿报的读书人。关键的一次试是在的尚书省,称“省试”。具体务由吏部或礼部负责主持,中者为“进士”,称“进士及第”。因录取名额少,只占应人数的百分之一二,自然光彩非凡,人们赞之为“登龙门”。进士中头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他们所得到的荣誉和实惠,当然更为辉煌丰厚了。至于状元还往往是皇亲国戚朝廷权贵招赘的对象,有这样的后台,其荣华富贵是可想而知了。中国历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由高祖李渊钦点的孙伏伽。
    唐代开始,大兴科举,从民百姓中选拔人才,委以官职,把许多知识分子都吸引到这条道上来,一心一意寒窗苦读,取功名,死而后已。后来有人写诗赞道: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张密匝的科举之网在宋代织成
    到了宋代,科举试制度趋于完善。规定进士分三等:一等“进士及第”,二等“进士出身”,三等“同进士出身”;而且增加了名额,从唐代每次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增到几百人;又正式确立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试制度,皇帝亲自主持和控制试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于是生成了“天子门生”。对取进士的,皇帝亲自办招待,在琼林苑设御宴。参加“琼林宴”的进士们个个喜上眉梢,好不荣耀。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提出改革科举的主张。他认为以诗赋取士的制度把读书人引向了闭门专学诗赋的弊端,即使试及格的生,也无益于处理政事。他还反对死记硬背帖经、墨义,强调通经致用,以经义取士。宋神宗批准了他的主张,规定进士试四场:一场大经(易经诗经书经周礼礼记);二场兼经(论语孟子);三场论,即写议;四场策,问立国安邦之策;后是殿试,也只策,字数应在千字以上。
    从王安石改革试内容的思路看,前两场试要求熟读经书,死记硬背;后两场试则在于开发思维,检验能力。
    王安石这种注重实际运用的设想无疑是很好的,但却遭到守旧派的极力反对,其中反对不错烈的要算大文豪苏轼。苏轼主张仍按唐代老办法以诗赋取士。他举例说唐朝以诗赋取士以来,出了不少有名人物,没有必要改。他还说,经书很难懂,且理解不一,“异论纵然”。不好学,官不,所以经义取士的弊病要比诗赋取士严重得多。不过他也承认诗赋对处理政事没有实际价值,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前,优选不要废掉。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到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试内容变换不定,有时诗赋,有时又经义,故有所谓“诗赋进士”“经义进士”的说法。
    宋朝历代皇帝对科举试都十分重视,认为这是选举贤才的优选办法。读书人在这根指挥棒下拼命苦读,积极参,生数量急剧增加。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参加一级礼部试的生达到一万多人,至于地方生则不可。人多了,又都想中,于是作奸犯科、徇私舞弊的事不断发生。为了严格试,备拉关系走后门,宋朝取消了唐时的投“行卷”拉关系陋,严禁题泄露;同时,采取生进场前“搜身”、卷“糊名封印”等措施,杜绝弊端,力求做到试的“公”与“公正”。
    为了照顾落后地区,对州县“解试”的名额分配上有特别安排。所谓“解试”,指州县试实行解额,由政
【目录】


序孙自花

一、科举,一个的发明

唐代的科举概况/001

一张密匝的科举之网在宋代织成/002

元朝的科举制度/004

明清两代的八股文/005

二、科举制度的正负二极

科举试的积极意义/007

科举压迫科学/009

热情烤焦亲情/010

功名场上悲苦多/012

三、生、官、皇上,三点一线

生好苦好累/015

朝廷也不轻松/017

官更是紧张/018

四状元该谁当

诗文写得好可当状元/022

文思敏捷,学识超群的可当状元/023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