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8 2.3折 34.8 八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盛邦和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1-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盛邦和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79132
  • 定价 3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23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世界存在三种主要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工商文化。三种文化形成四个主要文化区:儒学文化区、佛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基督教文化区。每个文化区都是一个同心圆,都有一个内层核心,其文化向外辐射,形成这个文化区的外层边缘。可以把文化区的内层核心,称为“内核”,把文化区的外层边缘称为“外缘”。这样,同一文化区的文化也就有“内核”与“外缘”的区别。“东亚儒家文化区”是一个同心圆。《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试论中国是这个同心圆的“内核”,日本为“外缘”,而韩国、朝鲜、越南等国文化则介于中日之间,属“半外缘”文化。
【作者简介】
盛邦和,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大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外国人研究员。复旦大学日本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大第一个文科博士,日本爱知大学博士后,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上海财大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研究所所长,日本与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主任。全国日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思想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会长、上海中日学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目录】
再版序言/1
序冯天瑜/4
绪论/1
第一篇构造论/19
第一章三个“世界”、四个“同心圆”及中日东亚文化区/21
一“手掌”上的三个世界/21
二三种文化/26
三四个“同心圆”,中日东亚文化区/32
第二章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38
一经济区“中心一边缘”论及其他理论命题/39
二“中心地”理论对文化区模型的设计/47
三文化源地及其辐射在文化区整合过程中的作用/52
四“内核”中的“外缘”与“外缘”中的“内核”/56

第二篇比较论/65
第三章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67
一鉴别的标准:“中心经济区”与“文化源地”/67
二中国内核文化区/72
三日本外缘文化区/82
第四章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91
一充足辐射外缘区与不充足辐射外缘区/91
二交通系统障碍/97
三社会系统障碍/101
四文化系统障碍/134
第五章两种文化的特质区别/139
一古老文化与晚进文化/139
二辐射文化与受容文化/145
三复合文化与单一文化/151
四原型文化与型变文化/162

第三篇更新论/183
第六章文化更新/185
一文化会衰落吗?/185
二文化衰落后的三个前景与文化更新/188
三中日文化近代的状况/190
第七章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194
一东西方文化更新方式论/194
二中国内核文化“更新迟滞性”与日本外缘文化“更新便捷性”/197
三关于中日文化更新迟速原因的进一步考察/202
第八章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212
一文化重心“蛙跳式”移动与中国内核地位失落/212
二中国外缘地位与中国文化性质转换/215
第九章世界文化区重组与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特征/220
一印度文化区、阿拉伯文化区的衰落与欧洲文化区的“裂变”/221
二亚太文化区的形成/223
三新文化区的特点/226
四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228
五中国文化更新的“三方位受容”/234
第十章结论:中国“外缘”文化更新的前景/239
后记/24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